华人志愿者手记:志愿消防员们应被更好呵护

一名参与过新州救火后方工作的华人志愿者以文字形式记录了她所看到的志愿消防员们可爱的的一面,也敏锐地发现了“无奈的现实”,呼吁政府重视消防员们安全保护措施。

A RFS volunteer raised concern about safety issues of volunteer firefighters

A RFS volunteer raised concern about safety issues of volunteer firefighters Source: AAP

前段时间有幸参与到救火大本营的工作中,近距离接触到这群超级可爱nice的志愿消防员们,以及略有些残酷而又无奈的现实。

当看到那张口鼻乌黑的志愿救火员“网红”照,我并没有大家那样的感动,内心泛起的更多是深深的难过——志愿救火员的安全保护措施真的亟需加强。

举个例子,我的室友、一名来自西澳的有三十多年救火经验的祖母级志愿者,不小心踩到火点,隔着防火靴脚上烫出20c硬币大小的水泡,扎了七针挤掉水泡,她走路很痛但是还不愿意休息一天。

一位来自新州的五、六十岁的志愿者,被烟熏得声带受损、严重失声,也不愿意停下来休息一天,也有更严重被烟熏直接送入医院的。

很多志愿者或多或少都有呼吸道损伤,但是中轻案例一般都没有上报记录在案,所以我认为这也造成当局对呼吸道损伤的低估。

我认为,志愿救火员们用他们的健康和生病保护我们的健康和生命,我们也应尽一份力去尽可能的保护他们的健康。
Firefighters hose down a burning woodpile during a bushfire in Werombi, south-west of Sydney.
Firefighters hose down a burning woodpile during a bushfire in Werombi, south-west of Sydney. Source: AAP
而我发现的问题是,政府分发的纸口罩(P2口罩有过滤口,我相信如政府所说正确佩戴的确能够80%-90%有效隔离烟尘)在很热的环境中变得很闷更难呼吸,所以大部分的救火员宁愿完全暴露在烟尘中也不愿意佩戴任何口罩。新州乡村消防局(RFS)网站上写着提供世界一流的安全防护用具,包括约800澳元的头盔、防护服、手套和靴子,但是保护呼吸道的防护用具并不在这个清单中。

在与新州乡村消防局的多位救火员、队长以及地方管理人员交流后,我惊讶地发现大多数救火员对烟尘并不敏感。大部分的志愿者并不想抱怨太多,而且救火队的传统是越脏越光荣。我开始反思疑惑:是不是我这个被雾霾吓大的华人想多了呢?

这个疑虑在商场偶遇世界知名呼吸道专家Nico Van Zandwijk教授后 才彻底打消(之后教授还非常热心提供了相关论文转交给了新州的议员们)。
再来说说我通过志愿者工作中所了解到的新州乡村消防局。

新州乡村消防局(RFS)与新州火灾救援局(Fire and Rescue NSW)是完全不同的组织,后者的救火员都是有薪酬的,全职或者兼职负责城里村里的火灾(配备非常先进,安全措施也非常齐全),而前者的一线救火员一般都是无薪志愿者,后面的管理和后期团队都是有薪酬的政府编制。

RFS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州政府拨款、消防队所属市政府拨款以及民众房屋保险里的Emergency service levy。

据RFS网站介绍, RFS是世界上最大的消防组织,有超过7万名志愿者以及大约900名全职职工。其实,7万只是注册人数,真正参加严格定期参加培训、通过考核拿到证书和制服的据悉只有1万多,其中很一部分志愿者只在自己所属地区有火情时参与救灾。所以遭遇大面积火情,政府经常调动其他州甚至国家(美国和新西兰为主)的志愿者救援力量。
据我所见,RFS在重大山火边远安全处设置大本营, 设有众多大帐篷可以容纳上千救火员。救火一般分早晚两班,每班12小时超长时间工作。早班人员一般六点多起床洗漱吃饭七、八点出发,经常要开车1-3小时赶到火场,再背着沉重的设备走路灭火,通常晚上七、八点回到营地,有时为了保护居民房产自愿延时工作到凌晨一点多才回到营地,第二天还是要七、八点继续; 晚班一般下午五、六点出发,早上六点左右回来,主要负责巡视工作,一般并不进行救火活动。

很多地区的山火地区由于干旱严重缺水,完全没有水可以救火,所以大部分用的干粉灭火(Dry Fight )策略、划出隔离区,或者以火攻火(Back Fire)。

救火大本营里有各方队伍,除了前线救火主力军RFS,还有受过救火培训的森林公园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工作人员,也有新州火灾救援局参与一部分任务,还有紧急服务(SES)志愿者参与后方清理道路、联系居民等工作,也有圣约翰救护机构(St John)志愿者参与后方急救工作,救世军灾难应急部门参与后方食物供应。
Firefighters across New South Wales are bracing for a testing Christmas period.
Firefighters across New South Wales are bracing for a testing Christmas period. Source: AAP
另外,在偏远山区的救火志愿者以60岁以上经验丰富的救火员为主,城区不缺乏年轻的救火员,但是长期的拉锯战使得年轻或中年救火员们无法长期丢下工作放下家庭责任,所以老年救火员是偏远山区救火的“主力军”。

结束志愿者工作回到悉尼后,我的心情一度很沉重,我认为只有互相保护,才能有良性社会循环,如果政府持续地让救火员们“寒心”,越来越多的消防员smoke burn入院、越来越少的活跃的志愿救火员 ,那么大家看到的是越来越频繁持久的火灾和越来越少的救助人员……

所幸,我后来看到一个网络请愿,目的是为救火员们争取有效的口罩防护设备。而我认为这势在必行!

(以上内容编辑、转载自一位参与过新州救火后方工作的华人志愿者)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华人志愿者手记:志愿消防员们应被更好呵护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