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龙虾通过“灰色贸易”再度流入中国

贸易专家说,被中国大陆拒之门外的澳大利亚龙虾渔民似乎正在通过非官方的“灰色渠道”,把价值百万计的龙虾卖到中国。

lobster

Source: Pixabay

去年11月份,中国对价值以亿计澳洲龙虾出口实施了非官方的禁令,令全澳的商业渔民感到震惊。

这一禁令阻止了澳洲龙虾出口中国,此前澳洲出口龙虾的90%以上都销往中国。
澳广ABC引述西澳州最大的全澳龙虾企业公布的数据称,得益于以非直接渠道分销货物的“灰色贸易”,去往中国的龙虾出口量激增。

去往香港的龙虾出口量增加

根据西澳州岩龙虾理事会的说法,西澳州出口到香港的龙虾从去年10月微不足道的数量,今年3月份涨到了300多吨。

运往台湾的龙虾数量也激增,据悉需求量的激增源于低价位的推动。

昆士兰大学农业和食品科技学院的高级研究员沃尔德伦(Scott Waldron)博士说,对香港出口激增“不太可能”是因为香港消费者的需求增加,而是因为香港被当成了龙虾运往中国大陆的中转港口。
"或许因为龙虾便宜了,所以香港的需求增加了一些,但是不会增加这么多,”他说:“所以大多数的龙虾应该是在香港中转,然后通过灰色贸易以非正式进口的方式进入中国。”

这样的灰色贸易在2015年澳中两国达成自贸协议以后已经不再普遍,沃尔德伦博士说,在这之前以非正式渠道销往中国的商品很多。这些商品包括龙虾、葡萄酒、柑橘、芒果和牛肉,而木材和糖等大宗商品则通过缅甸等地中转以后销往中国。

继去年疫情中莫里森政府主张对新冠起源展开独立调查以来,澳中关系不断恶化,被激怒的中国政府连番对包括大麦、葡萄酒、龙虾等澳大利亚出口产品实施贸易限制。沃尔德伦博士认为,随着两国紧张关系继续,灰色贸易的产品范围有可能还会扩大。

灰色贸易“并不违法”

珀斯美亚中心的贸易专家威尔森(Jeffrey Wilson)说,灰色贸易其实是出口商为避开“某种政府贸易壁垒”的不得已之举。他说,过去12个月很多澳大利亚的农产品生产者都因为北京的禁令遭受重创,“短期内找不到销往中国的其他好的途径”。

他说,不得已之下,出口商才会选择灰色贸易以便“在制裁实施之际保持跟中国伙伴的关系”,比如通过第三国(地)将产品进行重新包装,贴上新的产地标签,然后发往产品想进入的市场。

威尔森说,这样的贸易“规避”做法并不违法,跟弄虚作假或涉及贿赂贪腐的“黑市交易”有着天差地别,但也是“国际贸易法不赞成的”。

“因为它不符合贸易政策的意图,很多贸易法措施都有条款,让政府避免这样的规避情况发生。”

“使用灰色途径的风险在于一旦被发现,政府很可能会堵上渠道。”
澳大利亚人必须与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离,请查看您所在州或领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现感冒或流感症状,请留在家中并致电家庭医生或全国冠状病毒健康信息热线1800 020 080安排测试。

SBS致力于用63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澳洲龙虾通过“灰色贸易”再度流入中国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