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中国研究专家:COVID-19让“中国梦”蒙上阴影

澳大利亚中华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葛丽珍认为,COVID-19疫情给“中国梦”的愿望带来了考验。

A man wears a face mask in Beijing

A man wears a face mask in Beijing, China, on 13 February. Source: Getty Images

上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华全球研究中心发布了其年度《中国故事年鉴》(China Story Yearbook),今年的主题为“中国梦”。

这本书的合著编辑葛丽珍(Jane Golley)教授说:“2019年的中国梦包括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为标志的爱国主义和国家力量,还有科技进步——从人工智能到转基因婴儿。”

“噩梦则包括香港的抗以活动以及中美关系恶化。”
这本年鉴的主题包括中美经济体在技术和安全问题上的脱节、对新疆维吾尔族的监视、西藏的城市化以及习近平的“扫黑除恶”行动。

葛丽珍教授说,这些问题未来的发展将受到COVID-19疫情的重大影响。她说:“作为崛起中的大国,2019年中国的动机很明显。但是,中国的许多愿望现在可能已经被冠状病毒危机所破坏。”

“与此同时,在危机爆发后,例如政府控制公民行为的能力等其他方面实际上可能会得到强化。”

她还指出,澳大利亚经济过分依赖中国,中国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能力将在未来一年使澳大利亚受益。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防专家Brendan Taylor教授在本书中撰写了其中一个章节,探讨了中国日益增大的势力范围如何影响该地区的局势。

他认为,COVID-19可能会给中国外交策略带来转变。他写道:“这包括探究具体问题以评估反应并采取相应行动,例如提供奖学金、基础设施建设援助或发出邀请改善关系等。COVID-19的额外影响可能会成为中国外交手段的转折点。”

中国对新冠病毒COVID-19危机的处理受到国际质询,澳大利亚政府则要求对此进行独立审查。外长佩恩(Marise Payne)在周日呼吁成立调查机制,对疫情源头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疫情应对进行调查,并表示对中国透明度表示严重关切

中国方面在周一驳斥了这一说法,“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和坚决反对”。
澳大利亚人必须与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离,聚会最多两人参与,除非您是与家人或同住者在一起;

如果您自认为已感染了这种病毒,请致电您的医生,请勿直接前去就医;或者您可致电全国冠状病毒健康信息热线1800 020 080。

如果您呼吸困难或遇到紧急医疗事故,请致电000。

SBS致力于用63种语言向澳大利亚多元社区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language/coronavirus

更多信息前往联邦卫生部网站,您同时可以收藏该网站关于COVID-19的中文信息专页

分享

Publish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