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记忆搏斗三十年】六四伤疤令她几乎自毁

她亲眼目睹八九民运解放军在六月四日屠杀学生的情景,她往后的人生陷入极度痛苦的创伤后遗症,她是蔡淑芳 -当年最后一位撤出天安门广场的香港记者。

受槍傷的學生被抬往簡陋的醫療設備救治。 (蔡淑芳)

受槍傷的學生被抬往簡陋的醫療設備救治。 (蔡淑芳) Source: 蔡淑芳

蔡淑芳在一九八九年联同多名香港记者到北京天安门采访学运事件,当年很多学运领袖以绝食争取民主,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赵紫阳因为探望学生,一句对绝食学生表示同情的说话「我们来得太晚了」和反对以武力镇压民运,便被免去党内外一切领导职务,在江泽民和胡锦涛当政下被软禁16年后过世。

过去三十年,蔡淑芳一直面对创伤后遗症的伤口,六四这支箭令她的伤口永远撕裂,并且痛入心肺,让她有自毁的倾向,所以她对自己说一定要跳出来,否则她便会死去。 

「这几年来我感到无家可归,香港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我放下六四这个包袱,于是我唯有让自己的身躯与心灵四处漂泊。」目前蔡淑芳在外地居住,靠学习画画来让自己走出阴霾。 

她控诉地说:「为甚么三十年来仍未能看到六四事件的真相?过了这么多年,还是一片漆黑。众多的影片片段、历史事实和死难者的资料曝光,人人都能看到的事实,中国政府却仍不理会,还邪恶地去灭声。」
两年前诺贝尔奖得主刘晓波逝世,蔡淑芳伤痛至难以承受,她不能理解「为何一个有良心、良知的人,国家却不能容让他存在?」而在中国大陆想为六四做见证、探访天安门母亲、甚至祭祀当年死难者的人,都要被视为是颠覆国家而被判重刑。 

她说,这十年来她做了很多关于中国内地良心犯的资料,由最初一两个,到今天已超过一千个,她说自己与这些人是「精神同囚」。

 早前她回到香港,与一群记者为纪念「六四」三十周年拍了一些个人忆述及感受的片段和文字记录,她承认:「整整三十年,当我处理自己的记忆时,我仍未能放下。」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By Elsa Tsa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与记忆搏斗三十年】六四伤疤令她几乎自毁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