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从中国带货主播巨额逃税说起

2020财年期间,未缴纳税款的澳洲上市公司显著增加。澳大利亚正试图采取措施阻止大公司通过转移支付避免纳税。

Australia is after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for tax.

Source: krisanapong detraphiphat

最近在新闻上最火的新闻当属中国著名“带货主播”薇娅因偷逃税被处以高达13.41亿元人民币罚款,这一令人“震惊”的罚款额度让新闻甚至登上了澳大利亚媒体的头条。

无独有偶,在地球的另一头,由于美国可能推出“富豪税”,世界首富马斯克通过全网投票后,决定出售自己的大量特斯拉股票用以缴税。并在最近发表推文表示,今年将支付超过110亿美元税款。
那么在全世界政府都在加大对税务缴纳查处力度的时候,澳大利亚的情况又如何呢?

澳大利亚税务局(ATO)刚刚于近期公布了2019-20财年企业税缴纳数据,可供大家略窥一斑。税务局这份最新年度概要中,囊括了2370多家总收入在1亿澳元以上的上市公司和外资公司、总收入在2亿澳元以上的私营公司、以及需要缴纳石油资源租金税的企业。这其中,513家是澳大利亚上市公司,479家是当地居民拥有的私营公司,1378家是外资公司。

该群体应纳税所得总额合计为2084亿澳元,同比增长0.1%,应付税款总额增至572亿澳元。这些大企业贡献了约65%的澳大利亚营业税,自2013-14年以来,这一群体的总收入、应税收入和缴纳所得税一直保持增长。

从行业分布来看,由于矿业企业的利润大幅增长,矿产业取代金融业成为第一纳税大户。在2020财年,矿业巨头力拓(Rio Tinto)就取代联邦银行(CBA)成为澳最大纳税企业,必和必拓(BHP)也跃居第二。另一家铁矿公司Fortescue Metals和零售巨头西农集团(Wesfarmers)均位列前十。

但与此同时,在2020财年期间,未缴纳税款的澳大利亚上市公司显著增加。主要是由于受到新冠疫情严重影响,服务业、运输和金融投资行业的零缴税公司数量都在上升。此类公司不交税的原因主要是运营亏损、前几个纳税年度亏损和项目处于初创阶段而无需缴纳所得税。

从报告披露的数据来看,在2370家大型企业中,1588家(67%)缴纳了税款,371家(16%)发生了“财务损失”,52家(2%)使用了税务抵消,237家(10%)使用了来自前一年的税务抵消,782家(33%)没有缴纳任何税款。而且澳大利亚上市公司中,零纳税的企业数量在2020财年出现了明显的增加。

事实上,澳洲大企业贡献税收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澳大利亚本土的私营企业。当地上市公司仅仅贡献了1.19亿澳元的增幅,而外资实体的纳税金额甚至减少了1200万澳元。

因此,ATO副局长Rebecca Saint在接受本地媒体ABC采访时就表示,有证据表明一些跨国公司存在将本地的利润转移到低税收管辖区(如新加坡)、或不同地区贷款利率定价错误等情况,澳大利亚税务局担心“跨境交易导致过多的资金转移到海外,而无法在澳大利亚征税。”

事实上,近几年ATO一直与一些在澳的外资企业进行“斗争”,以获取更多税款。比如在2017年,ATO在与美国能源公司雪佛龙(Chevron)的诉讼中获得胜利,涉及的征税总额高达3.4亿澳元,成为当时澳大利亚最大的税收案件。但最近在与总部位于瑞士的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公司Glencore的“税收战”中,联邦高等法院驳回了ATO在2019年提出的“2007年至2009年,该公司与其澳大利亚子公司之间的交易违反了铜精矿买卖的转让定价规则”的主张。

Rebecca Saint就表示,对于ATO而言,向大公司追讨税收的成本很高,仅在雪佛龙的案件上就花费了1000万澳元。虽然与Glencore的诉讼失败,但ATO并不会放弃对外资企业转移利润的调查。ATO专门的避税追查小组从2016年成立至今已经为税局追缴回了大约100亿澳元的税收收入,主要来自上市公司和大型跨国公司。仅仅在2019-20年,澳税务局共开展了390万项合规活动,追回137亿澳元的税金。

事实上,澳大利亚税务局已经在利用转移利润税(Diverted Profits)立法追查一些公司。这一立法的非官方名称叫“谷歌税(Google tax)”,足见主要就是针对像谷歌或脸书(Facebook)这样的跨国大公司。另外,执政的联盟党还推出了《反跨国避税法》(MAAL),同样也是为了干涉大公司跨国“重组”自己的税单。

而在全球范围内,G20的领导人于10月就公司全球最低税达成了一致,以阻止跨国企业将利润转移到低税收国家,制定的协议将最低公司税率定为15%。

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大企业纳税永远是政府收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冠疫情造成政府支出的急剧增加将推动政府努力寻找更多收入来源。这就使得大量通过各种转移支付来避税的跨国公司们成为了各国政府针对的对象,在可见的未来一段时间内,他们都将是包括澳大利亚在内各大主要经济体政府审查的重点对象。

(本文作者魏睿昊Julius Wei为SBS特约通讯员、澳大利亚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分析人士,转载须经SBS许可;本文观点仅代表嘉宾观点,不能代替理财建议,不代表本台立场。)

SBS致力于用60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Published

By Julius Wei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观点】从中国带货主播巨额逃税说起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