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校长:学好英文、考精英学校与学中文不冲突

自从华人移居海外以来,海外华人一直很重视传承中华文化,这可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在东南亚各国以及欧美澳华人主要居住地区都不难找到华人早年创办的会馆和华校。随着信息与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发展,教育研究多次验证了学习外语的诸多益处。近来的一些研究表明,海外华裔子弟学习中文的功效不仅限于传承中华文化。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论述。(文/ 悉尼大同中文学校校长:张学丰博士 转载须经许可)

Learning Chinese language

你的孩子愿意学习中文吗? Source: A

学界普遍认为学习外语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结构的理性认识,加深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开拓思维方式,因而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说英语为主的华裔子弟是否学习任何第二语言(中文或拼音语言,如:法语、德语,等等)都能达到相同的效益呢?答案是否地的。

双语教育研究表明,学外语若要达到最佳效果,至少必须学到中上水平,相当于本族语言60 %的水平。若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学了两三年,或只是会说简单的生活用语,不会读写,那是达不到良好的效益。就海外华裔子弟而言,学习任何其它外语都不如学习中文更容易达到中上水平。因此,若希望在学业和智力方面都获得学习外语的最佳效果,华裔子弟应当首选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来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学习中文可以充分利用优越的家庭和社区语言环境和心理上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当然华裔子弟学中文还有其它诸多好处。国内外的汉学家普遍认为,学龄儿童学习中文(尤其是汉字)有助于提高智能。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位心理学家对英、美、法、德、日等五国儿童智商进行测试,他发现日本儿童智商平均分高出其它国家儿童11分,原因是日本儿童学习了汉字。而日本的石井勋教授的研究发现(陶文东,2006),日本孩子小时候如果不学汉字,智商平均分也和欧美儿童一样是100。为什么学习汉字有助于提高智商?汉字是音、形、义有机结合的符号,因此学习汉字有利于右脑开发,而右脑的开发对儿童其它方面智能发育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双语教育研究还表明,第二语言与母语相差越大(如中文与英文属于不同的语系,差异显著),学习难度就越大,因而对大脑发育的刺激就越强烈,通过比对加深认识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的效果就越佳。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博尔教授(Bower,2005)的研究发现,中国小学生智商平均分比西方国家小学生高出5分。原因之一,前者学的是汉字,后者学的是拼音文字。另一些专家的进一步研究表明 (Kazi, S., Demetriou, Spanoudis, Zhang, & Wang, 2012) ,汉字结构多样化,讲究平衡美观,具有很强的审美感,而且汉字在形声义之间的关系又具有很强的据理性。因此,学习汉字的过程对整个大脑的发育和记忆力都有更加显著的强化作用。这导致了中国小学生与西方小学生在智商平均分方面的差异。虽然学龄儿童最终是否能学业有成不仅取决于智商的高低,上述研究至少表明,学习中文确实有助于智能开发。

从第二语言的实用性而言,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和经贸方面发挥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国的大型商企机构的运作和发展都离不开中国,都必须与中国交往。海外华人社区对居住国的文教经贸各方面的影响力也日益增长,与之俱进的是持续不断的中文热。越来越多的政府与非政府机构都希望能聘任一些具有一定中文水平的员工。这为懂中文的人士提供了更好的就业和晋升的机会。

遗憾的是,目前仍有相当部分澳洲华人家庭不够重视子女的中文教育。有些家长认为小学阶段应注重补习英语和数学,争取考上英才班和精英中学,录取精英中学后再学一点儿中文也不晚。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在澳洲华裔子弟能说会听懂中文的日常用语就行了,学好英语更重要。首先要指出的是,学习任何语言都有最佳年龄这一科学的说法,学习第二语言也不例外。其次要强调,研究和实践证明,学习第二语言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学习第一语言,相反会强化他们对第一语言结构方面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运用水平。澳大利亚新州移民子弟的高考英语平均成绩总是略高于当地学生,这充分证明了学习外语的优越性和不同语言之间的互补功效。以下还想与读者分享三则确确实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轶事,进一步分析为何华裔子弟学习中文不仅很重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很有必要。
 Dr Zhang
Source: supplied by Dr Zhang
轶事之一:有家银行招聘全职员工,申请者来自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有位华裔青年学历和工作经验都不错,但没有得到聘任。他觉得不公平,大有歧视华人之嫌,因此向银行投诉。银行负责招聘的人员向这位华裔青年这么解释:若一位英语不灵光的华裔顾客看到你站在柜台后面,很可能宁可多等一会儿,想得到你的服务。结果你只会说英语,不会说中文,顾客就会感到失望,不愉快。若接待这位顾客的银行职员是不会说中文的其他民族的员工,这位顾客可能就不会感到失望,或不愉快。可见银行很希望华裔员工至少能说一点简单的中文,这样有助于银行应对越来越多华裔顾客的需求。

轶事之二:有位华裔大学生初中阶段学了四年的中文,基本对话没问题。因此,大学二年级时她很幸运地找到了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非全职工作。雇主对其双语能力以及工作表现十分满意。试用期过后,雇主要她提供一份中文学业证书,以便作为第二语言工作补贴的依据。很遗憾,这位学生没有高中中文学历文凭,也没有汉语水平考试证书,雇主只能按照一般的工资类别发给劳酬。这位学生深有感触地认识到学习中文一定要争取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表明听说读写都具有一定的水准。很快她找到中学时期的中文老师,恶补了半年高级汉语,顺利通过了5级汉语水平考试证书,雇主也顺理成章地为她提供了第二语言工作补贴。

轶事之三:有位女生高中阶段患上严重的压抑症,母亲感到以往光顾着自己的生意,与女儿沟通不够,倍感内疚。于是女儿住院期间,母亲天天陪伴着她,不时地与她谈论着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有时谈得颇有深度,逐渐解开了女儿纠结的心绪。通过药物治疗,以及医务人员和家长的心理疏导,孩子克服了压抑症,回校完成高中学业。这位母亲英语不好,不能用英语与孩子做深层次的交流。所幸女儿在周末学校学了多年中文,才能与母亲谈论一些比较复杂的个人与心理问题。为此母亲专程来到女儿学习中文的学校,感谢校长和课任老师为他们母女之间建构了语言沟通的桥梁。

这三则现实版的轶事说明了三个道理。一,在全球一体化的年代里,语言多元化的需求日趋高涨。越来越多的官方与非官方机构都希望所聘任的不同民族背景的员工多少会说一点本民族语言,并以自己的与生俱来的民族背景为荣。二,学习任何一门学问应当争取得到相关的学历证书,这不仅在于体现所具备的能力。学习过程中,努力获得学业级数文凭有助于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目的性。三,海外华裔子弟学习中文能减少父母与子女之间代沟的负面作用,增进家庭和睦。总之,海外华裔子弟学习中文具有事倍功半及其它诸多好处,何乐不为呢?

参考文献:
Bower, B. (2005). Asian kids' IQ lift: Reading system may boost Chinese scores.
       Science News, 167(7), 99, 12 February 2005
Kazi, S., Demetriou, A., Spanoudis, G., Zhang, X. & Wang, Y. (2012). Mind-culture interactions: How writing
       molds mental fluidity in early development.  Intelligence, 40 (6), November–December 2012, 622-637
陶文东(2006). 汉字与智商. 阿波罗新闻网 2006-06-29 讯:
      http://www.aboluowang.com/2006/0629/4683.html

分享

Publish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张校长:学好英文、考精英学校与学中文不冲突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