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庆特别节目】来澳第一天,你毕生难忘的是什么?

Do you remember your First Day landing in Australia?

Source: AAP

你还记得到达澳洲的第一天吗? 谁到机场接的你?来澳第一顿饭你吃的什么?第一个窝在哪里?来澳时候怀揣的梦想实现了吗? 1月26日,对许多华人朋友来说,是纪念自己移民澳洲的特殊日子。 澳大利亚日特别节目:到达澳洲第一天,你毕生难忘的是什么?欢迎朋友们通过SBS电台欢乐空间(微信公众账号栏目下搜索sbs-mandarin)或Facebook关注SBS Mandarin跟我们分享。


Wei:来澳第一天,我是在圣诞节前乘飞机来悉尼学英语的。来时举目无亲,不识一人。好在语言学校派了人接机。学校租一大厅,收容我们这拨中国来的学生。大厅里有4、50人,有如难民营,大家把床单铺在地板上,半躺着分享经历并憧憬着未来的生存之道。

我带来了一个廉价的大型电饭锅及一大箱方便面。起先大家都笑我。到了饭点,我与旁边的一位新认识的学生一起用电饭锅煮起了方便面。弥漫的香味让不少学生围了过来,大家都恭维起了快餐面,也有人赞赏我的智慧。后来发现,那一餐消费了我近二十包的快餐面。当然,我也交上了几位好友。住两晚后,我们就找到新地方搬走了。

Colin:我的第一天和第一顿饭,完全没有特色,二个字概括:平淡。89年12月5日上午到了悉尼机场,印象最深的是空气的清新和那种宁静。没让人接,朋友上班不想影响人家,自己坐500路机场专线到了中央车站下了车,然后打公用电话(这个费了我好长时间,问了好几个路人)给朋友,告知了地址是crows nest, 以及怎么搭Bus,就自己过去了,印象最深的是巴士好空啊。晚上在朋友家吃了第一顿饭,吃的挺好,当晚,他帮我安排了与人合租的住处。第二天,就过去了。第三天,出门瞎逛,顺便问问工作,就找了份工作。坐巴士过海港大桥时,很激动,被震撼到了。

CA984:我的第一天第一顿饭,2004年9月26日上午到达悉尼Kings Ford 机场,我们几个同学是国内一个语言学校出来的,一个香港人来接机,把我们分别送到安排好的homestay家里,当时是第一次远离家人出国,想着西方国家应该就是到处是高楼大厦一看悉尼郊区,WC,这是国内的城郊啊。随后把我安排到了悉尼西南部的Hurlstone park的一户葡萄牙裔人家里,第一顿做的本地西餐,吃的还不错

Anya蔡小安:我来澳洲的第一天是自己来的,带了好多个箱子。是我的中介,也是我的监护人来接的机。她还迟到了。我一个人在机场等了她好久。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语言也不通,居然也不怕。我还记得看到机场里的鸟,非常兴奋。后来接了我,我们去city买了手机卡,开了银行账户。真心忘记第一餐吃啥了。但是记得我的第一个“中国餐”是后来我在越南街,买了豆豉鲮鱼罐头,自己用电饭锅煮了饭,豆豉鲮鱼饭。我住的homestay是local。我的home妈(我们当时管homestay 妈妈叫home妈哈哈哈哈)会给我做“中国菜”,她做得最好的是apricot chicken。我到现在还没吃过这道菜比她做得好的人。她现在已经过世了,我想这辈子我这辈子不会再吃这道菜了。我很幸运。她真心是为了找个伴,一点都不苛刻我。我们每个星期有5天在家吃饭,一天叫take away, 一天出去吃饭。都是她给钱。还天天看录像带。当时blockbuster 租电影,有5块录像带一个星期的deal。当年那些录像带,英文启蒙啊!!

Ya:我也来分享一下。我是嫁给老公后随他来澳洲的。记得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乘飞机,没想到就飞到了陌生遥远的悉尼。下了飞机,拖着几箱子笨重的家担,乘巴士到中国城的百灵敦。因为老公有个朋友在那儿做事,我们就先把行李寄在他那儿。然后坐着火车在Marrickville站下车,着手租房子。运气很不错,很快就租到了,是一套不带客厅的房子,90刀一周。午饭是在麦当劳解决的。晚饭是在老公朋友家吃的,印象很深刻,头一回尝到了西兰花炒带子,美味极了。晚上朋友送我们回家。打开家门才发现里面空空的什么都没有。所以第一晚是睡在地上的。不过因为累了一天,还是睡得很香的。一晃二十多年就过去了,当初'无知无畏'的来到这儿,又苦中做乐地奋斗了好些年。现在安心满足地过着每一天。感谢生活,感恩生命中遇到的人和事。

George:我第一天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中饭的那一二碗白米饭:无需䜴鳞鱼也能生吞的“玉”米——被出国前老家粮站的一斤一毛四四的陈米给比出来的食后感!那天有点糗的事就是:为了检验我出国前从新概念英语、英语九百句、跟我学Follow me里学的英语口语,我和同伴走到Ashfield Milton st上的一个Caffe里去问店员Do you have steak?记得那店员懞懂半晌也不知我要的是什么?我一看情况不妙,赶紧讪讪的、红着脸退开……感情是我那时的中式英语让店员误以为我要stick?多年以后,每每驾车经过Milton st的时候我都会多留意那曾是一个Caffe的楼房和街中段的那幢双层flat,因为我的第一天在那住过,第一句英语实践在那条街的corner……

Py(Ivy):我第一次登陆悉尼是我丈夫到机场接的我和儿子,他从中国的公司换的澳洲的公司先到9个月。到机场的第一感觉就是穿的多,热呀。沿途看到都是低矮的房子,没有标志性的建筑和宽敞的道路,是对新城市的惊喜和无奈。经过50分钟的车程,路上被转来转去的路给摇晃着了,不知何时到了我们在Epping的新家。你是我们来之前我先生租的两房Unit. 放下行李,就奔附近的超市购物。见到货架上的菜价,立马换算成人民币,觉得太贵了。停留了一下,定定神,这是在澳洲不是北京,于是买了一些菜和米和佐料够当天的就行了。晚饭是我自己做的, 三口人四个菜,我丈夫无比开心吃到我做的饭菜。他说这是他在澳洲吃的最好吃的饭菜。家里就是他在我们来之前买的床和儿子用的桌子。儿子看到后心里落差很大,他想像中的国外比我们在北京要好,那晚他落泪了。而我当晚和北京的父母视频通话报平安,由于是Qantas的飞行劳累,很快就睡着了。这十一年多来,也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阿亮:看了诸位在澳洲第一顿饭的经历,感觉我在澳的第一顿饭可算是“满汉全席“了。88年11月27日登陆悉尼,那天阴雨绵绵,我被送到一老华侨家。下午他带我去华侨社团聚会吃自助餐,我是第一次见到有这么丰盛的菜肴,大对虾,鱼,各种烤肉,水果,色拉,精致的甜点等等,看的我好似刘姥姥进大观园,不知应该吃点啥,怎么吃。大家听说我从中国来,对我非常客气,一个劲地让我吃啊吃的。可那天我胃口不是很好,也有点怕自己吃相难看,所以只是象征性地尝了一下各种食物。在88年第一次见到有这么丰盛的食品饭菜,确是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丰足常年:来澳大利亚的第一天刚好是结婚酒席两周年。当年也是IDP广州第一次申请出的第一例留学配偶一起申请一起下签的首例。到达墨尔本两人就打的到预先网上订好的合租房。放好行李安顿好就按着二房东的指南坐火车到学校报到入学,回程在住处拐角处的华人店买了一个牛油果,一把菠菜,一瓶酱油,一瓶香油,一包挂麵,晚上两人在房间裡用电饭锅煮的一锅菠菜挂面成了我们到澳的第一顿晚饭。

Frances:2007年一月一日到的。我妈的学生接的我们。吃住一条龙安顿好好的,还给老公安排好了在他工厂当工头。因为能直接跟西人接触,很快老公就跳出来华人圈子开始了学徒生涯后来自己开了公司我也特别顺,一周之内就在city 一大公司找到了办公室的工作。领了不到一年牛奶金就只纳税没有再从Centrelink 拿钱。我另一个大学同班同学,比我晚一年到,起点比我甚至还高。可惜听了老乡劝贪Centrelink便宜,放弃了正规公司的纳税收入,改跟华人打工挣现金以从Centrelink 拿钱,结果多年过去了,房子没买成,房价涨了n倍。如今后悔莫及。想用这个例子告诉新移民。澳洲是个公平的社会,靠自己努力认真赚钱,正常纳税,一定会比偷偷藏藏领福利获益更大! 凡事都是逼出来的。否则就不会有动力。我自己也是一个例子。就因为一到澳洲就很顺利工作不愁,就没有继续学习拿文凭,十年后遇到工作瓶颈才不得不逼自己再学习拿个执照。现在回想,如果一开始不顺找不到好工作,肯定就继续读书提升竞争力了。那样十年后估计又一番模样。

俊荣:也来凑个热闹。我是88年11月到墨尔本的,比我早来的朋友租了一部车去机场接我,还带我去唐人街一个餐馆吃午饭,算是比其他人豪华了吧不过还真的忘了吃什么菜了。记得从机场到市中心的高速公路上觉得墨尔本好荒凉啊,虽然现在习惯后又希望墨尔本不要像广州那样高楼大厦林立安顿下来后晚上就开始第一次做饭给自己吃了,一想起国内的生活,觉得自己好孤独啊,马上就有想哭的感觉,好在一个男人不好意思哭出来。不过人还是很容易适应环境的。毕竟墨尔本是一个你住下来就不想搬的城市。

Hong:我是1990年二月底来的悉尼,老公(1988年11月初来澳)与同住的几个小伙子到机场去接。当时我最印象深的是抬头四面望去没有一个中文字,就好像突然看到无边的大海,眼睛没有了落点。再就是坐在朋友驾的车里感觉速度很快,其实只有60公里的速度,这可能是国内私家车还不普及,主要是搭公共交通没有那么快。第一个住处是Redfern火车站斜对面的一栋terrace house,黎巴嫩房东,租金便宜,交通方便,门前屋后的邻居是土著人。除了要知道各种日常物品车票到哪里买怎样买外,如何保护自己安全也成了第一天的必修课。还记得那些五花八门的Travel pass吗?记得在Redfern只需一张白色的weekly票,后来到Ashfield一张红色的weekly票。现在想想Ashfield之所以成为中国学生的选择之一,是它的生活环境好交通费划算的地理位置,因为Ashfield是红票的最后一站,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不能不说Ashfield的繁荣是当年中国学生的吃苦耐劳精明能干所致。很高兴与群里的听友们有过一段共同的经历。

连元:与大家分享我到澳洲的第一天,1989年5月13日是周末,我带着太太和6岁的儿子乘坐新加坡航空公司在新加坡转机来到了悉尼,当时还没有直航。好友夫妇开着车来接我们,他们早我二年多移居了澳洲。由于有4-5个行李放在车里就坐不下5个人了,于是好友的太太驾车带上我太太和儿子先去了,而我和好友先坐公交车,再坐火车,近二个小时到了悉尼的远郊小镇 ST Marys,我当时的感觉是到一个一切都陌生乡下,虽然我离开时的上海和三十年代的上海像差不多,但与眼前小镇相比心里有着极大的落差。好友帮我租下了一套二房的unit, 租金$120/W,并且帮我弄来了一些旧家具,床,台子,椅子,沙发以及厨房用具。这是我在澳洲的第一个家,住了六个月。好友家也在小镇,是一个不大的house, 当晚在好友家吃的晚饭, 记得是吃火锅,难忘的是澳洲大虾。非常感谢我的好友为我们来澳所做的一切。我们从上海到悉尼,从相识到现在都是可以交心的好兄弟。A good friend is friend for ever.

关注更多澳洲新闻,请在Facebook上关注SBS Mandarin,或在微博上关注澳大利亚SBS广播公司

分享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2019国庆特别节目】来澳第一天,你毕生难忘的是什么?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