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raphic illustrating online identity theft.
A graphic illustrating online identity theft.
This article is more than 1 year old

Latest

【防騙測試】了解自己面對騙局夠唔夠精明?

騙局隨時隨地以不同方式出現,你認為自己善於識破嗎?不妨做下互動測試,了解自己的警覺意識和防騙能力如何吧!

Published

By Kenneth Macleod, David Aidone
Source: SBS
Image: 澳洲人今年已因詐騙損失了超過4億元。 (SBS / Leon Wang)
騙局可能隨時隨地出現,可能會透過電子郵件或短訊發送到你手中。 你也可能會在社群媒體上或在搜尋網頁時遇到騙局。騙徒還有可能在電話中試圖讓你掉進陷阱。

今年迄今,消費者監管機構ACCC旗下的騙案舉報中心Scamwatch收到257,390宗報告,當中近25,740宗造成受害者的財務損失總額達4.294億元。

騙局不僅導致財務損失,還可能被犯罪分子用來竊取個人資訊——例如登入網頁賬戶或用於銀行業務。

今年迄今,Scamwatch收到的大多數報告都涉及短訊詐騙,其次是電子郵件和電話。那麼,你能辨識騙局嗎?不妨透過以下互動測試,了解自己是否具備防騙意識和能力吧!
做完測試,你拿到多少分呢?

Scamwatch表示,常見的詐騙短訊會提供那些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的優惠,騙徒會試圖讓你心動並迅速採取行動。

另一個警號是,你從未見過或與之交談過的人可能會以令人心碎或悲慘的故事開場,聯繫你,試圖說服你伸出援手、掏錢去幫助他們。

Scamwatch建議,民眾應避免點擊電子郵件或短訊中的連結或附件,它們可能被設計用來竊取你的個人資訊。你應該驗證發送者的身份,去瀏覽相關網站或應用程序,來尋找和了解相關資訊。

騙徒也可能會要求你以一種不尋常的方式支付,例如用加密貨幣或禮品卡,或要求你建立一個新的銀行帳戶或PayID來收發款項。

Scamwatch建議採取3個步驟來保護自己。
  • 停一停,三思而後行。 如果你不確定對方是否是他們自稱的人,不要給錢或提供資料。請記住,騙徒通常會假裝是你熟悉和信任的機構,例如政府機構。
  • 想一想。問問自己這些短訊、電子郵件或電話是真的嗎,如果你不確定,直接掛斷電話或刪除電郵短訊。
  • 採取保護措施。如果發生甚麼差錯,請迅速行動。比如你發現個人資訊外洩,或者銀行卡、銀行戶口有異常活動,應立即聯繫銀行等。你也可以向 IDCARE 尋求協助,並向 ReportCyber Scamwatch 舉報。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