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事(11月20日)

以下是 2023 年 11 月 20日,星期一的詳盡新聞內容。

Gaza Attack  Al Jazeera.JPG

加沙繼續受到襲擊,但希法醫院部份早產嬰已撤離。

希法醫院 31 名早產嬰已撤離

中東衝突持續,加沙城最大希法醫院 (Al-Shifa) 的人道情況備受關注。在巴勒斯坦紅新月會、世界衞生組織和聯合國人道事務辦公室協調下,31 名早產嬰兒已由希法醫院撤離,被送到埃及拉法市的醫院治理。

希法醫院受以軍圍困多日,並在附近周圍與哈馬斯駁火,而燃料短缺則導致保溫箱及其他醫療器材停止運作,糧食、食水及醫療物資亦耗盡。

世衞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各方正計劃採取更多行動,將其餘傷病患者及醫護人員撤出希法醫院,目前正等待衝突方給予安全的保證。

醫院的早產及新生嬰兒護理部門的主管博布爾 (Nasser Bulbul) 醫生表示,基於醫院內的情況,部份嬰兒已經死亡。

博布爾說,由於缺乏藥物、電力及經消毒的食水,部份人出現胃炎、脫水,導致嘔吐及腹瀉。有些嬰兒由於缺乏適當藥物治療,導致出現敗血症。另外亦有嬰兒無法使用保溫箱,而是使用嬰兒床及普通床,導致體溫過低。

加沙的哈馬斯衞生部表示,自今輪衝突開始以來,已有超過 11,500 人被殺,其中三份一是婦女或兒童,另外約有 2,7000 人據稱失蹤。

以色列再發佈片段指希法醫院為軍事基地

以色列軍方發佈監控鏡頭片段,聲稱片段顯示哈馬斯將加沙最大的希法醫院用作軍事目的。

以色列國防部隊首席發言人哈加里 (Daniel Hagari) 播出兩段未經證實的監控鏡頭片段,聲稱片段顯示兩名來自泰國及尼泊爾的外國人質,在哈馬斯於 10 月 7 日對以色列發動突襲當日被帶到希法醫院。

以色列過去一直聲稱哈馬斯在希法醫院內及地底設有指揮站,利用當地平民作為藏身地點的掩護,但哈馬斯則一直否認有關的說法。

哈加里表示,以色列負有「道德義務」,攻入醫院並將 240 名人質帶回家人身邊。

哈加里說:「哈馬斯在希法醫院藏匿並謀殺他們的人質,在希法醫院下方修建從事恐怖主義活動的隧道。他說,目前片段已經證實這一點,哈馬斯恐怖組織利用希法醫院作為他們的恐怖主義設施。」

以軍將在加沙南部展開地面行動

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 (Yoav Gallant) 宣佈,以軍即將在加沙南部展開地面行動。

他說,以軍地面部隊在北部的行動,已經令哈馬斯受到沉重打擊、失去地下隧道和哨站等掩護,亦有多名將領死亡。

他說,以軍將逐一打擊和搜查哈馬斯的藏身之處,警告在加沙南部的哈馬斯份子,未來數日他們將會知道可以活動的地方越來越少。

以軍近日已經加強空襲加沙南部,汗尤尼斯市星期六(11月18日)再受襲擊,有民居被擊中。醫護人員指,最少 47 人死亡,而加沙衞生部則表示,有約 200 人受傷或死亡。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以色列及哈馬斯在美國和卡塔爾斡旋下,初步同意一項臨時協議,雙方將停火五日,以換取人質獲釋,最快未來數日內執行。

不過,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及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均否認已經達成臨時停火協議。

以色列駐美大使:大量人質或會未來數天獲釋

以色列駐美大使赫爾佐格 (Michael Herzog) 則表示,在加沙走廊被扣押的「大量人質」可能會在未來數天獲釋。

他表示,就有關釋放人質的談判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強調當局正努力解救人質。

赫爾佐格說,以方希望在未來數天能有大量人質獲釋,但他不想透露談判的細節,因為當中確實是非常敏感。他說,他們透露的細節越少,達成協議的機會就會越大。

之前,有超過 240 名被挾持人質的家人及支持者在剛過去的星期六 (11 月 18 日) 湧到耶路撒冷,批評總理納坦雅胡 (Benjamin Netanyahu) 處理戰爭的手法,又懇求政府能促成他們的摯親能獲釋回家。

有見外界的壓力有所增加,納坦雅胡確認,以色列的戰時內閣將在本周與人質家屬的代表會面。

以哈戰爭或現新戰線至也門

也門胡塞武裝組織表示,他們在紅海扣押了一艘以色列船隻,引發外界對以哈戰爭可能蔓延至新戰線的憂慮。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 辦公室表示,該艘與以色列著名船東的貨船被胡塞武裝組織挾持,但強調船上並無以色列人或與以色列有聯繫的人士。

美國國防部一名官員證實事件。此前,美國軍艦曾經兩次阻截飛向以色列或美國船隻的飛彈及無人機。當局表示,目前正在「密切監視局勢」。

胡塞武裝組織的發言人薩雷亞 (Yahya Sarea) 表示,該組織將繼續針對以色列船隻,直至以色列結束在巴勒斯坦被佔領領土的行動為止。

薩雷亞說:「胡塞武裝部隊確認,將會繼續針對以色列敵人採取軍事行動,直至以色列停止對加沙地帶的侵略行動,以及針對身處加沙及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所作出的令人髮指的罪行。」

胡塞武裝組織表示,目前已將該艘船隻扣押在也門港口,並已扣押船員作為人質。

全澳周末再有大規模親巴示威

在澳洲,全國多地連續第6個星期有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規模越來越大。

在墨爾本,州立圖書館外有1.5萬人集會。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的父親施普頓也有出席,呼籲停止虐殺平民。

他向集會人士發表講話,指以軍轟炸加沙只會在全球範圍內製造更多憤怒和對正義的渴望。

施普頓說,阿桑奇曾經說過,若謊言能夠引發戰爭,真相可帶來和平。他質疑以色列想從兒童的鮮血中得到甚麼。

在雪梨,昨日也有約萬人在海德公園聚集,呼喊停火和「停止種族滅絕」的口號。

與此同時,多個城市也有聲援以色列的集會和放風箏活動,呼籲哈馬斯釋放人質。

聯邦政府為釋放羈留人士辯護

聯邦政府為沒在無限期羈留違法裁決之前保護社區,進行辯護。

工黨在最高法院作出裁決之後才在國會提交緊急法案並通過,對獲釋人士加強監視,包括穿戴電子追蹤腳鐐、實施宵禁、定期向當局報到等。

對於外界有批評反應過慢,內閣部長普莉貝絲表示稱政府盡可能快地回應,因為在裁決作出前,當局第一時間是專注於繼續關押相關人士在羈留中心內。

普莉貝絲說:「政府首先是嘗試繼續羈留他們,並和澳洲聯邦警察及澳洲邊防署緊密合作來應對這個可能性,而裁決出來之後政府也盡可能快和有效地作出作出應對。」

特朗普若成功當選 將終止太平洋貿易協定

在美國,目前正在爭取共和黨提名參選 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前總統特朗普 (Donald Trump) 表示,若果他成功再次當選,將會終止現任總統拜登 (Joe Biden) 目前正推動的太平洋貿易協定。

該項區域貿易協定,將涵蓋包括澳洲在內的 13 個國家。但特朗普表示,有關協議將會破壞美國的製造業,並導致大量人士失業。

特朗普形容,這份協議是一個巨型全球主義怪物,目的是為加速將製造產業外判到亞洲,繼而粉碎本地的農民及製造業。他說,在下屆政府,即他領導下的政府,拜登提出的「2 號」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 (TPP 2),將會胎死腹中。

國內批評延遲公佈海軍潛水員被中國所傷事故

總理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 正面對批評,指他在美國三藩市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過後,澳洲才公開海軍潛水員被中國解放軍的聲納脈衝所傷。

國防部長馬利士 (Richard Marles) 上星期五(11月17日)披露,海軍 Toowoomba 號軍艦在星期二(11月14日_遇到中國解放軍海軍驅逐艦,期間中國海軍操作其船體上安裝的聲納裝置,導致澳洲海軍潛水員受傷。

但澳洲政府在艾巴尼斯結束三藩市行程後翌日,才向公眾披露事件。

聯邦反對黨以及少數黨及獨立議員正促請艾巴尼斯誠實交代在與習近平會面時是否有提出有關事件,又批評政府延遲公開事件。

但前總理兼澳洲駐美大使陸克文 (Kevin Rudd) 為艾巴尼斯護航,認為馬利士已經清楚表明澳洲對中國海軍行為的不滿。

他今早接受澳洲廣播公司 (ABC) 電台訪問時又強調,總理及世界各國領導人的任何對話,都是保密的。

西澳州長今起一連訪華四天

西澳州長庫克今日起至24日,一連4天訪問中國。

他在出發前表示,這次行程是聯繫兩國業界代表,討論貿易、教育和旅遊合作的機會。

庫克說,今次是他首次作為州長訪華,而聯繫業界和政府代表,特別是航空業,有助增長和多元化西澳的經濟。他又提到他將會前往四川成都,是西澳政府首次有代表團到當地,他非常期待會談的機會。

此外,庫克一行還會前往上海,造訪能源企業。中國佔了西澳出口的55%,在2022-23年度的出口貿易額超過1580億元。

過去大半年澳洲多位領袖訪華。維州前州長安德魯斯、西澳前州長麥高文先後在3月和4月前往當地,而總理艾巴尼斯和昆州州長帕拉謝伊,剛於本月初出訪。

阿拉伯及伊斯蘭國家代表團將訪華兩日

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宣佈,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外交部長聯合代表團,將於今日起(11月20日)訪華兩日,與中方就推動當前以巴衝突降溫、保護平民、公正解決巴勒斯坦問題,深入溝通協調。

代表團成員包括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費薩爾、約旦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薩法迪、埃及外長舒克里、印尼外交部長蕾特諾、巴勒斯坦外交部長馬立基及伊斯蘭合作組織秘書長塔哈。

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表示,此行將會爭取在加沙地帶實現停火,首站將會到訪中國,其後再到訪其他國家的首都,表明以巴雙方必須立即宣佈停火,並允許援助進入加沙,又指各方必須努力讓加沙危機盡快結束。

約旦副首相兼外交與僑務大臣薩法迪則表示,阿拉伯國家不會收拾以色列製造的「爛攤子」,又譴責以色列政府企圖把巴勒斯坦人趕出加沙的做法。

與此同時,烏拉圭總統拉卡列亦將在今日(11月20日)起,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邀請國事訪問中國,直至星期五(11月24日)。

隨同拉卡列訪華的烏拉圭畜牧業、農業和漁業部長馬托斯表示,期待此行能夠推動兩國農牧業合作更上一層樓,又說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了貿易增長、改善了基礎設施、縮短了兩國之間的距離。

前工黨部長漢德離世

前工黨部長漢德(Gerry Hand)過身,享年81歲。

漢德在1983至1993年當選墨爾本選區的聯邦眾議員,期間在霍克和基廷政府,先後出任原住民事務部長和移民部長。

在他任內,當局首次提出對非法抵達澳洲的難民採取強制性的羈留措施。

總理艾巴尼斯發表悼詞,指漢德的兩個職務當年都處於風口浪尖,他曾多次因為作出艱難抉擇而背負罵名。他感謝漢德為工黨作出的貢獻。

昆州將公佈「基因檢驗程序」調查結果

昆州政府將會公佈針對當地法醫實驗室陷入問題的基因檢測程序,而進行另一項調查的結果。

該項為期六星期的調查,檢討實驗室使用的自動基因抽取方法。此前,當局發現,自 2007 年以來有 37,000 宗刑事案件可能因有關問題而受到影響。

早前另一項在去年 (2022 年) 進行的調查發現,在實驗室的測試系統下,有部份基因樣本未經測試,有部份樣本就被錯誤標記為「證據不足」。

昆州衞生廳長芬蒂曼 (Shannon Fentiman) 表示,報告將會徹底披露全部問題所在。

兩架輕型飛機發生意外 兩人失蹤

兩架輕型飛機在墨爾本的莫寧頓半島發生碰撞,造成兩人失蹤。

事發周日(11月19日)下午,在Port Phillip海灣上空,一架退役意大利軍機和另一架飛機相撞後墮入海中,機上有兩名乘客。緊急服務部門派出3架救援直升機,持續在海上搜索。

而另一架涉事飛機也載有兩人,事發後飛返Essendon機場安全降落。

報告預測公校會缺乏足夠撥款

一份報告預測,在政府繼續資助私立學校的同時,公立學校將會缺乏足夠撥款。

專門分析政府財政的經濟學家羅里斯發表研究報告,以確保八成學生達到全國讀寫及數學能力測試的最低標準這個學校基本需求開支進行計算。

結果顯示,全國的公立學校在未來6年將出現62億元的資金短缺,但按照私立學校今年獲得超過8億元公帑資助來計算,未來6年超出標準的資助大約為30億元。

羅里斯表示,公校的學生是私校的兩倍,而且不能收學費,政府撥款「大細超」造成根本上的不公。

調查:澳洲人密碼警覺性不足

調查顯示,不少澳洲人密碼被盜後仍繼續在多個平台使用相同密碼。

由 Google 和 YouGov 對1500名澳洲成年人進行的調查發現,36%受訪者曾經歷密碼外洩,34%在不同的網站使用相同或相近的密碼。 

不少受訪者表示不知道如何提高網絡安全,其中Z世代即是2000年前後出生的人,是對此最感到困惑的一群。

當局早前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的網絡犯罪增加了23%,平均每6分鐘就發生一宗。

中國國家主席結束三藩市會議返京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三藩市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後,乘坐專機返抵北京。

中國官媒新華社報道,習近平在前往機場途中,當地華僑及中國留學生代表聚集在道路兩旁,揮舞中美兩國國旗,熱烈歡送。

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等,亦乘搭相同班機返回。

王毅表示,明年是中美建交 45 周年,雙方應當從三藩市再出發,推動中美關係持續改善發展,這樣符合兩國人民利益願望,亦符合世界期待。

他強調,中美關係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仍然存在很多深層次和結構性問題,還有不少風險挑戰要共同應對。

體育消息:

在所羅門群島舉行的「太平洋運動會」經已揭幕,區內多國的超過 5,000 運動員及職員,將會在未來兩星期前往當地,並參與 24 項運動的賽事。

澳洲射箭運動員泰亞克(Ryan Tyack) 將會擔任澳洲的持旗手。他說,今次「太平洋運動會」是爭取獲得「2024 年巴黎奧運會」參賽資格的最好機會。

與此同時,澳洲在印度阿美達巴德 (Ahmedabad) 的板球世界盃總決賽中,擊敗東道主印度,破紀錄第六次贏得冠軍。

今次取勝,亦打破了印度隊在今次賽事中連贏十場不敗的紀錄。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By Koma Cheng, Winmas Yu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