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童真「陶」出樂趣 —— 記高齡頤養院陶藝創作工作坊活動點滴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製陶藝術更是其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幾千年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依然熠熠生輝。古代文人墨客題詞詠頌的大美之物中,陶藝製品從未缺席,連乾隆皇帝也為後人留下了許多首詩詞,去讚嘆製陶工藝的精妙。(文:墾丁)

2023-calligraphy_mrec.jpg

華人服務社高齡頤養院陶藝創意工作坊由長者們製作的一些陶藝作品 Source: Supplied / CASS

不久前,筆者聽華人服務社高齡頤養院工作夥伴小徐提及,頤養院將舉行陶藝創意工作坊的興趣活動,讓長者們在體驗製陶的過程中,重拾兒時「玩泥巴」的樂趣。筆者覺得很有意義,於是走訪了這次的活動。

走進頤養院的活動大廳,筆者便看到桌子上擺放著顔色各異的花花草草,小徐介紹說:「製陶是一門綜合創作的藝術,需要手、眼、腦互相協調互動,通過感知、觀察、動手和創作才能最終完成一件作品。長者們在製作過程中,通過揉捏、拼接、塑型等手法,不僅可以鍛煉手指的靈活性,更能提高其專注度。而將澳洲本土的植物花卉融入到陶藝製作之中,不僅充滿樂趣,更能讓長者們親近大自然,激發他們的大腦產生創作靈感。」

活動開始後,只見到一位長者,專心致志地將花瓣一片片地貼在剛捏好的杯子上拼成圖案。當他完成後,筆者和他攀談,他興致勃勃地告訴筆者:「我們小時候和現在可是大不一樣,既沒有動畫片也沒有什麽玩具,幾粒石子、一根紅繩、一些泥巴,就能玩出各種花樣了。挖點泥巴、和點水,憑著想象就能捏出房子、坦克等玩具,雖然弄得滿身泥濘會被父母責駡一頓,但這卻成為了我童年時期獨一無二的美好回憶。今天,小徐還給我們講解了澳洲本土的植物花卉知識,教我們使用果實的汁液作為自然染色的顔料,樹葉和花瓣用來製作模型或裝飾,非常新鮮有趣,讓整個陶藝的製作過程中既充滿創造性,又讓我回想起了童年的歡樂時光。」

坐在一旁的張阿姨,也招呼筆者看她製作的花盤:「我從小就喜歡花花草草,你看,這是小徐一大早特地給我們採摘的澳洲草樹的果實,我把它揉進陶泥裏,陶泥就變成了我最愛的紫色,再把蝴蝶花的花瓣和綠色的桉樹葉捏在花盤上,是不是很漂亮?真沒想到,陶藝還可以這樣做,這自然讓我想起小時候與小姐妹們玩泥巴過家家。小徐説了,我們這次用的是自然風乾的陶泥,不需要燒製,既方便又環保。正好可以把這個我親手做的花盤送給外孫女做聖誕禮物啊!」

看著長者們圍在桌旁用心捏製的杯子、盤子和花瓶,儘管顔色不同、形狀各異,讓筆者的好奇心油然而生,拿起了一塊陶泥參與其中,親身感受陶藝創作的樂趣。

正是:「重拾童真忘年齡,陶出樂趣度晚情。」



SBS 中文只轉發文章,並不負責撰寫此文。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重拾童真「陶」出樂趣 —— 記高齡頤養院陶藝創作工作坊活動點滴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