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群島現狀:中國援建項目動工 積極拓展通商通航

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群島,月前因與北京簽署安全合作框架協議,意外成為澳中地緣政治爭議的漩渦中心。

The Chinese and Solomon Islands flags fly near the stadium project.

The Chinese and Solomon Islands flags fly near the stadium project. Source: ABC

這次地緣政治爭議的源頭可以追溯到2019年。當時,第四度就任的所羅門群島總理索加瓦雷(Manasseh Sogavare),決定與中華民國斷交,改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

該決定在島國內部引發持續爭議,甚至有省份尋求獨立,最終導致2021年11月首都荷尼阿拉(Honiara)的反政府暴動。當地警力不足,因而邀請澳洲、新西蘭及中國協助恢復社會秩序。

所羅門群島在上周五(7月1日)開放國境,自新冠疫情以來首次允許外國傳媒入境。澳洲廣播公司(ABC)記者得以現場窺視該國現狀。

暴動歷歷在目

荷尼阿拉的暴動過去近九個月,仍能看見遺留的痕跡。唐人街當時是暴動的中心,曾經繁華的街道部份地方仍如戰場,可以見到燒毀的房屋和墻壁上的政治塗鴉。

當時派往荷尼阿拉的澳洲聯邦警察和國防軍,目前仍有少數駐留當地。他們並沒在街上巡邏,記者僅目擊一人在咖啡店。

而中國的軍警也沒有影蹤,此前報道指他們主要是為所國警員和懲教員提供「中式」的軍事訓練。
周五恰逢訓練結業儀式,索加瓦雷在儀式上致辭,讚揚中方「大大幫助」當地人員應對暴動及維持「公共秩序」。

他說:「(去年)11月的暴動導致了8億元(約1.5億澳元)的損失,千人失去工作。重建城鎮是我們面對的另一項挑戰。這些是為了甚麼?甚麼也沒有。暴動令全國倒退。如果要繼續對國民執法,我們將無法發展和進步。」

中方基建動工

荷尼阿拉唯一的高速公路,不斷有大貨車駛入坑坑窪窪的地盤。

地盤門口以中英文寫著「2023年太平洋運動會體育場館項目」,旁邊還寫著友誼、合作、共贏、勤奮、誠信等字樣。
The Chinese-built stadium will become the city's most prominent structure.
The Chinese-built stadium will become the city's most prominent structure. Source: ABC
曾在澳洲留學的74歲所羅門群島廣播公司行政總裁Ashley Wickham,多年來見證這座城市的變遷,只是最近變得有點快——背後是中國的資金。

雖然他對北京的影響力有所擔憂,但表示所羅門群島「需要這種發展」。「中國有辦法提供我們所需。但我不知道國家會變得如何,當中有太多既有利益。現在這種狀況,我不認為我們(以後)會再次遇到。」

澳所關係

目前澳洲仍是所羅門群島的最大援助國,有多個支援項目遍佈該島國。

然而,中所安全協議洩漏令澳所兩國關係急劇緊張,索加瓦雷批評澳洲政府干涉其與中國的協議。新任外長黃英賢(Penny Wong)的到訪稍微緩和了氣氛,但矛盾已經種下。
當地一名頗有名氣的企業家表示,中國在所羅門群島的活動越來越活躍,一直和政府在增加經貿往來方面「直接對話」,還有意推動設立兩國直航航班。

他認為,作為最大貿易夥伴,澳洲有被拋棄的危機,除非澳方在增加貿易、解決青年失業率和簽證問題方面更加積極。

「所羅門群島人申請澳洲簽證時,受到二等公民般的對待。布里斯本有貨船來,但回程是空蕩蕩的。我們生產薑,還有最好的椰子和菠蘿,但我去澳洲的超市時見到(這些產品)來自其他國家如菲律賓。」

該企業家不願披露身份,指如果公開講以上說話,連生意會失去。

中所關係

澳廣記者在街市詢問市民,如何看待中所安全協議。一些人完全沒聽過,他們更擔心自己有沒有足夠食物。

花商Florence Sabo有複雜感受。她覺得政府改弦易轍和北京建交沒所謂,只是希望這決定正確。「但我不確定。」

而大部份有立場的人都表示反對。像魚販Peter Chaniel就表示,不覺得這對國民有好處。「看起來這對我們不會太好。」

作為傳媒人的Ashley Wickham則更為直接:「我很吃驚。那安全協議是秘密的、不民主的。這個傲慢的決定令人震驚。我個人不認為這政府還有公信力。已經很難回頭。我們就像被困在惡魔和深淵中。」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