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選民「微信輿論」大多狠批莫理遜政府對華態度

根據《衛報》(The Guardian) 的報導,一個針對微信用戶評論作出的分析顯示,兩黨聯盟對中國的強硬立場在華語選民中不受歡迎,而工黨則因對人道主義移民政策採取更慷慨的態度亦面對批評。

More than 1.2 billion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use the Chinese social media platform WeChat.

Source: Getty / SOPA Images/LightRocket

上次2019年聯邦大選,中國的手機社交程式微信因傳播假消息而引起風波。今年,微信作為最多華人使用的社交媒體,很可能仍會對大選產生重要影響。

根據《衛報》(The Guardian) 的報導,蒙納殊大學(Monash University)和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在過去 11 個月,包括競選活動期間,研究了在中國社交媒體平台微信上出現的3,000多條政治新聞,及有關的評論。

報導中引述研究指,從研究中可以大概得知,華語人士透過該平台接觸到哪些政治新聞,以及他們如何反應。

研究亦發現,競選活動開始前總理莫理遜經常在微信內的新聞中出現,但反對黨領袖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之後亦漸多出現。

調查顯示,在去年7月至本年5月期間,總理莫理遜佔據微信新聞內容的81%,而艾巴尼斯則是18%。但在本年4月10日至5月9日,總理莫理遜佔微信新聞內容的比例已減至62.2%,而艾巴尼斯則增至37.7%。

研究發現,澳洲的華裔人士在微信上,多就澳中關係、經濟、利率和房地產、移民和健康等題目作交流討論。

研究發現,自由黨由於對中國的「軍事挑釁性」立場及與美國結盟,而飽受微信用戶抨擊。

而工黨則因其寬鬆的人道主義移民計劃而不受歡迎。但與自由黨相比,工黨因對中國更友好而比較受歡迎。

研究又發現,綠黨最近在微信用戶中人氣上升。主要原因是他們對中國更友好,對台灣問題亦採取「不干涉」態度。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沒有看到在微信公眾號(WOA)中發佈、翻譯本地媒體的選舉報導,存在「技術性形式」的審查,但研究注意到某些WOA編輯有就中國共產黨(CCP)干預政治的話題作評論。例子包括一篇將Chisholm 選區自由黨候選人廖嬋娥(Gladys Liu)與中共聯繫的文章,以及一篇關於有虛假政治運動試圖將工黨與中共聯繫起來的文章。
《衛報》的報導中,有訪問蒙納殊大學傳播與媒體研究講師 Robbie Fordyce,他表示,研究反映莫理遜在微信中仍佔據大部份版面,但最近幾個月艾巴尼斯亦從後趕上,縱使他仍然落後於莫理遜。

他指,大部份文章都是將澳洲媒體的報導翻譯成中文。

研究沒有發現關於澳洲政治的文章,消息來源是來自中國政府。

研究人員表示,微信公眾號有一個常用的功能,可以對關於公眾號的用戶進行民意調查,以用來衡量用戶對內容的反應並相應地調整未來的版面。

研究人員指,由於莫理遜政府自 2020 年以來對中國的態度,令民意調查反映越來越多反莫理遜情緒;而艾巴尼斯由於缺乏在主要媒體上的曝光,他基本上仍然是一個「未知數」,但趨勢可能正在逆轉。

在同一報導中,迪肯大學研究員兼博士生楊凡(Fan Yang)表示,大部份政客使用微信不是為了與澳洲華人社區對話,而是為了廣告和發佈競選材料。

研究人員發現,與2019年不同,當時 Chisholm 選區專注在微信,但這次是 Kooyong。

微信亦出現許多軟性文章,特別是有關澳洲聯邦財長費登堡(Josh Frydenberg)的文章,同時文章亦常被橫幅廣告包圍。

楊凡指,仍不清楚自由黨競選活動的投資規模。但她在 2019 年一個針對中文網站編輯進行的研究得出,微信上的橫幅廣告價值約 8,000 元。

費登堡的一名發言人早前向澳聯社(AAP)表示,費登堡本人並沒有一個活躍的微信帳戶。發言人指:「(費登堡有在)『澳洲財經見聞(Australian Financial News)』的帳戶上刊登直幅廣告,展示(工黨領袖)艾巴尼斯支持向澳洲人徵收高稅款的紀錄。」

費登堡的發言人表示,並無就任何刊登在微信上的文章支付費用。

微信由中國網絡巨頭騰訊於2011年研發,從一個即時通訊程式,發展到如今可以瀏覽新聞、支付費用、網上購物、點餐和玩遊戲的多功能程式。其自我標榜為「一種生活方式」。

由於西方社交網站Facebook和Twitter等在華被禁止使用,微信成為中國幾乎所有人都會使用的社交程式。

迪肯大學學者楊凡之前在一篇報導中,亦曾接受SBS的訪問,在文中她解釋華人來到澳洲後仍使用微信的原因:「因為他們的家人在用微信,這是和在中國的家人溝通的方式。微信也是華人移民(在澳洲)發現新事物、和其他人聯絡、網購和付款的工具。」

因此,微信逐漸成為澳洲政客對華人社區的競選工具。

在上一次大選,很多候選人開設微信公眾號,類似Facebook的專頁,以發佈文章和影片,亦可以在群組內與選民直接交流。

楊凡在該報導中指,正密切留意微信有關今次大選的內容。她表示,自大選日期公佈以來,已看到不少相關內容。「不僅來自政客的賬戶,也來自新聞和商業內容的公眾號。」

她認為,從競選角度而言,政客不應該放棄微信。「澳洲有120萬華人,46%是中國大陸背景。策略性地使用微信,可以讓政客和佔相當比例的華裔選民直接交流,而不是棄之不顧。」

而在同一篇報導中,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研究員達莉婭(Daria Impiombato)則相信,和華裔選民交流有其他更好的方法。「開設公眾號可以見到有太多問題和風險,透過華文傳媒也許是更好的方法。」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