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大藝術展品涉「辱華」被撤下 作者:無意種族歧視

澳洲國立大學(ANU)校園內畫廊aMBUSH Gallery正在進行的藝術展,有作品被投訴涉及種族歧視及「辱華」而被主辦方撤下。作者接受SBS中文訪問時就涉嫌種族歧視的作品致歉,但不同意其他僅為政治表達的作品也被撤下。

aMBUSH Gallery

A controversial artwork has been taken down at an ANU gallery after receiving complains from Canberra Chinese community. Source: aMBUSH Gallery

根據aMBUSH Gallery網站的介紹,名為「Don’t Shoot the Messenger」的展覽展示了來自坎培拉的雪梨藝術家Luke Cornish的作品。展覽主題是全球各地民眾反抗不公,展品包括各國紙幣、防暴盾牌、各種武器等等。

其中,以「中國人民幣」為主題的系列作品中的一幅,展現人民幣中毛澤東的頭像戴上了蝙蝠俠的面具。作品旁邊的注釋稱:「向那個在武漢濕貨市場吃了蝙蝠的人致敬,他讓世界停止了(這可能沒有發生)。」

另一幅作品將人民幣上的毛澤東頭像改成了「小熊維尼」中的角色。注釋寫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該國屏蔽了小熊維尼,防止人們將他與小熊維尼相提並論。這部作品討論了中國對待維吾爾族穆斯林的情況。」
                     aMBUSH Gallery
A controversial artwork has been taken down at an ANU gallery after receiving complains from Canberra Chinese community. Source: aMBUSH Gallery
第三幅作品則是用人臉識別系統的方框對準毛澤東頭像。注釋指其代表中國在2020年實施的社會信用體系。

遭投訴後被撤

該展覽於3月12日開始,隨後有當地中國留學生向主辦方aMBUSH提出投訴。畫廊於18日撤下了第一幅「蝙蝠俠」作品,此後再撤下了其他兩幅作品。

畫廊所屬公司董事Amber Forrest-Bisley在回覆本台查詢時為這些作品對華人社區造成的傷害道歉。他解釋:「藝術家的目的並非要灌輸破壞性的敘述,而是想點出華人社區所遭受的種族主義,以及圍繞病毒起源的荒誕故事。」
然而,藝術家和aMBUSH畫廊都了解到,該作品的(觀眾)體驗並沒有反映出藝術家的意圖。
作者Luke Cornish接受SBS中文訪問時也多番就「蝙蝠俠」作品造成的種族主義觀感致歉。他強調,該組人民幣主題作品的創作目的是對政權的批評以及對新冠病毒起源陰謀論的諷刺,結果產生的涉及種族歧視的誤解和傷害絕非出自本意。

不過,對於另外兩幅「小熊維尼」和人臉識別的作品,他表示不會道歉,也不同意主辦方撤下。他說,這是因為「展覽的主題是批評各國政府惡待人民,包括中國政府」。

被問及如何看待種族主義與政治觀點的界線,他表示藝術家有時也會犯錯、藝術品可能會被誤解,但他不是種族主義者,亦會堅持藝術家的創作和表達自由的責任。
有留学生指ANU校园画廊展出的艺术品“辱华”。
有留學生指ANU校園畫廊展出的藝術品「辱華」。 Source: Weibo
中國社交媒體微博亦有網民指責澳洲國立大學「辱華」。國大回覆本台查詢時表示,本次展覽和畫廊與校方無關,藝術品被撤下也是畫廊和藝術家的決定。發言人稱,國大鼓勵以互相尊重的方式進行辯論、學術研究以及不同思想的自由交流。

來自中國的國大導師Mark Hu向本台表示,當地華人投訴的主要是涉及種族歧視的「蝙蝠俠」作品,而不是其他關於中國和香港的政治作品。「明白政治有分歧、藝術家也有個人表達,但會引起種族歧視的文化作品,不應在社區裡出現。」但他承認,大眾對政治嘲諷與種族歧視有時難以分辨。

作者:在香港感受到人民的不滿

展覽的介紹指,作品的靈感來源於香港和委內瑞拉等地發生的公民集體抗議、世界各地發生的「Black Lives Matter」遊行、澳洲政府的宗教歧視法案等問題。

對於有關香港的作品,作者Luke Cornish介紹,他本人在2019年底去過香港,親身目睹民眾對政府的不滿及反抗行動。他感受到,香港人對自由和安全的珍視高於經濟上的需求,而政府則相反,完全不理會人民的感受。因此,他在去年創作了以不同方式展示香港示威者形象的作品。
aMBUSH Gallery
其他涉及香港和中國的部份展品。 Source: aMBUSH Gallery
展覽的其他作品亦傳達類似的民眾反抗政權的訊息,如澳洲原住民遊行、維州警察暴力驅散煤礦業集會、耶穌穿著澳洲國旗內褲倒吊十字架的畫作。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廣東話節目 MeWe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