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移民家庭】8歲小興泰患罕見病 無阻追夢終成真

澳洲大約200萬人患上罕見病,約佔人口8%,但他們很多時被誤診或者沒有獲得治療。

The Hui family at their home in Sydney.

The Hui family at their home in Sydney. Source: SBS News

一直以來,許興泰(Monty Hui)的夢想是在學校的水運會中游泳。

可是,對於這名患有橋腦小腦發育不全(pontocerebellar hypoplasia)的8歲孩子來說,這不是容易的任務。這種病會影響他的腦部發展。

許母Jess向本台表示:「我們曾經要請言語治療來教他把口閉上和水中吹氣。那是在他進入游泳池之前,但他很有決心要達成那個目標(在水運會游泳)。」 

Monty最近目標達成,更誇下海口說希望下年要在沒有浮條輔助下完成。

對於許太和1989年從香港移民來澳洲的丈夫許許連昌(Danny)來說,患有罕見病的兒子確診知道是哪一種疾病後,並沒有令他們的前路變得明確。

許太說:「那段時間很可怕。當時我們努力嘗試排除很多可能。即使被確診是橋腦小腦發育不全——有了疾病的名字是有某程度上的幫助,但仍不確定之後會發生的事。」
The Hui family.
The Hui family. Source: SBS News
澳洲大約8%人患上罕見病,即是大約200萬人。

不過,他們很多時被誤診或者沒有診斷出來,亦因為對病徵的注意不足,無法得到醫療。

為罕見病患者發聲的團體Rare Voices Australia的行政總裁Nicole Millis,呼籲各政府、決策者和社區更加關注病人權益。

她向本台表示,對於常見疾病,澳洲的衛生體系運作得很好,但罕見病的情況則截然不同。

「我認為患有罕見病所面對最艱難的事之一,是要不斷活在不明確之中。通常當你確診一種自己未聽過的疾病,你的醫生也是未聽過的。」

「你不知道去哪裡和找誰,你不知道要做甚麼。」

Millis本身有一名孩子患上罕見病。她說,和其他病人建立歸屬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病人過了很多年都未確診是很常見的。診斷出病症真的很重要。接受治療很重要,但你也可以連結那些有差不多或相同疾病的人,以獲得歸屬感。原因是,活在罕見病之中可以是很孤立無援的。」

目前,有7,000種被普遍稱為罕見病的疾病。Millis說,雖然它們的病徵很不同,但患者的經歷都是一樣的,例如曾被誤診、無時無刻要解釋自己的病等。

「當你患上罕見病,你是在不斷學習,但同時不斷在教育其他人。」

Flinders University副教授Kim Hemsley正研究黏多醣症(Sanfilippo syndrome),這種罕見的基因問題造成大腦致命損傷,是一種幼年的失智症。

她說,每2,800名嬰兒便有一人受它影響,一旦患上這種不治之症,很少可以活到成年。

「考慮到這疾病的絕望性質,對它的研究獲得更好的撥款、對患者家人和社會關注更多,都是至關重要的。」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廣東話節目 MeWe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By Jarni Blakkarly, Lucy Murray
Presented by Yiu Wah Li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