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花費巨額拍攝婚紗相是否華人獨有文化?

澳洲導演馬丁麥奎爾(Olivia Martin-McGuire)在紀錄片《China Love》中試圖解答「為什麼中國人喜歡花費大筆金錢拍攝那些看起來不太真實的婚紗照?」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在經濟蓬勃發展的世界中,深深著迷於建築虛幻夢想的一種行為。」

Pre-wedding photo taken at Harbour Bridge

Pre-wedding photo taken at Harbour Bridge Source: SBS

但雪梨華人結婚相攝影師 Robert Wen 在接受 SBS 中文訪問時,則以跨文化的角度得出另一套觀點。他說:「我認為這(結論)是基於文化差異及相互之間的文化隔閡,並不太了解大家的文化。」
「華人的確會花費大量金錢拍攝婚紗照。但實際上澳洲人、美國人、歐洲人在婚禮當日『跟拍』亦所費不菲。」
所謂「婚禮跟拍」即婚禮當日的攝影,就是婚禮當天攝影團隊全日跟隨一對新人,在婚禮前後及婚禮儀式上捕捉每一秒的景象。與拍攝婚紗相一樣,這些相片在經過後期製作後將成為一對新人的永久紀念。
Temp visa holder
Ruth Ryan and Govind Bhardwaj got married in a private ceremony in Brisbane. Source: Supplied by Ms Ryan
Robert Wen 的公司,亦同樣有提供婚紗相拍攝及「婚禮跟拍」兩個範疇。他表示,「婚禮跟拍」是一般澳洲人必選的服務,根據新人結婚當日的時間長短定價,一般收費介乎二千至五千澳元不等。「若包括影像拍攝及製作,則介乎六千至八千澳元。更高檔水平的更收費過萬。」

他表示,根據澳洲攝影協會的調查,澳洲人「婚禮跟拍」約佔婚禮開支一成至三成,「但澳洲人確實是不拍攝婚紗相的」。他認為,這主要是和本地人與華人之間的文化習俗有關。
「華人新娘結婚會穿很多套婚紗,但西方新娘大多數只會穿一套。而且西方結婚典禮(即交換誓詞、簽署證書)進行前,新娘的婚紗是不能讓新郎及男性賓客看見的,否則會很不吉利。華人文化中則沒有這種忌諱。」
Australia's natural beauty is proving a popular destination for pre-wedding photos.
Australia's natural beauty is proving a popular destination for pre-wedding photos. Source: Robert Wen
因此,華人新娘選擇不同婚紗、轉換不同場景拍攝婚紗相,會令西方人感到大惑不解。Robert 表示,為照顧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顧客(包括華人及西方人),他亦會注意兩者之間的文化差異。

他說:「我的工作室擺放了數十套甚至過百套婚紗給華人新娘挑選。但若澳洲本地客戶來到,就會盡量避免讓他們看到,因為他們會以為我們是賣婚紗的。」

除了關於婚紗的觀念外,華人及大部份西方文化在婚禮流程上亦有不同。

他說:「西方人結婚是在婚禮當天真正簽名締結婚約,是具有法律效力。但中式的婚禮並非在當天真正結婚簽紙。絕大多數情況下,夫妻雙方其實已向當局註冊結婚了。」亦是由於這個緣故,西方文化中,新娘就更不可能在婚禮當天前已穿著過婚紗拍攝婚紗相。

Robert 表示,中式婚禮其實是個派對或宴會;但西方婚禮除了有派對慶祝的意味外,亦具有法律效力,是一個正式的儀式。
雖然婚紗相及「婚禮跟拍」各有不同意味,但亦反映中西方文化對婚姻的重視。攝影師的主要工作均是要力求突出人物的完美和溫馨的氣氛,但拍攝過程亦當然有所不同。

Robert 說:「在為本地客戶做『婚禮跟拍』時,攝影師著重的是紀錄婚禮過程的角度,需要盡量少去打擾婚禮的各項環節。你不可能跟客戶說『剛才未影好,我們停下來再影一次』。」

而後期製作方面,為西方新人「執相」亦要注意保留人物的真實一面;相反,很多來自東亞文化背景的客戶則要求「深度執相」。
Chinese
A young Chinese couple pose for their pre-wedding photo with a camel. Source: Robert Wen
談到跨族裔或跨文化結婚,Robert 表示,若客戶是華人新娘,一般都會選擇拍攝婚紗相。「因為很多女孩都喜歡拍攝婚紗相,但如果是華人新郎的話,有些人亦不太著意。」

他說:「我印象最深的跨文化婚姻,新娘一家是天主教徒、新郎一家是穆斯林。他們既沒有在清真寺辦婚禮,亦沒有在天主教堂辦婚禮。他們選擇在一個花園結婚,證婚人來自政府。」
「我認為這就充份證明澳洲是一個文化多樣的『熔爐』。」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請查閱所屬州份或領地的聚會限制規定。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聯邦政府推出的追蹤新冠病毒的應用程式 COVIDSafe 可在手機中的應用程式商店下載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sbs.com.au/language/cantonese/coronavirus-updates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廣東話節目 MeWe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By Wei Wang
Presented by Winmas Y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究竟花費巨額拍攝婚紗相是否華人獨有文化?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