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事 ( 7 月 22 日 )

Yuen Long violent attack

Source: TVB; Internet

【情況恐怖】元朗「白衣人」亂棍打平民

一批身穿白衫的人士昨晚(21 日)於香港西鐵綫元朗站車站範圍內,毆打市民及乘客,事件持續至當地凌晨時份,有 36 人需要送院,包括 31 男 5 女,年齡分別為 18 至 64 歲,其中一名男子情況危殆,另外至少四人嚴重受傷;立法會議員林卓廷亦有受傷,要到醫院敷藥。

港鐵兩度安排西鐵綫來回方向列車暫時不停元朗站。其後戴上白色頭盔及口罩的白衫人士凌晨起在南邊圍村聚集,防暴警察在附近戒備,與白衣人對峙。港鐵行政總裁金澤培則發表聲明,強烈譴責在鐵路站範圍發生的暴力事件;警方亦強烈譴責所有暴力行為,表示會嚴查到底,但至今未有作出任何拘捕行動。

按此閱讀全文。

民陣再辦反修例遊行 有人其後襲擊中聯辦

香港民間人權陣線昨日(21 日)下午舉行的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部份示威者在抵達灣仔盧押道終點後佔據馬路,晚上抵達中聯辦門外,向大樓及國徽投擲雞蛋及潑漆,另外亦有人在外牆噴上辱華字眼。

警方出動百多名防暴警察,手持長盾到中聯辦附近採取清場行動。示威者向警員掟石及投擲硬物,防暴警察在中西區多次施放催淚彈,期間有示威者燃燒雜物。警員在午夜前警告示威者離開,否則會開槍。示威者在午夜過後陸續散去。

香港政府發表聲明,強烈遣責於上環及元朗發生的暴力行為。聲明指:「香港作為法治社會完全不能容忍任何暴力行為,特區政府予以強烈譴責,並會嚴正追究。」

按此閱讀全文。

澳洲多個地區繼續有活動聲援香港

澳洲多個地區於週末期間亦有聲援香港人的活動。

雪梨市中心的香港大樓(Hong Kong House)門口外牆,自星期五晚開始,設有「連儂牆」,昨天已貼滿便條紙。有份參與策劃的 Tanya 說,她與另一來自香港的女士一起籌劃。她表示,星期五在香港大樓外設「連儂牆」,星期一就會被清除,他們將於星期五重新設立「連儂牆」。

而在雪梨西北區 Eastwood 昨日亦有「多謝 Ryde 市議會表態支持香港人」的活動。前巴拉瑪打市議員胡煜明(John Hugh)亦有出席;他發言時支持香港人爭取民主自由。大會在地上鋪設連儂牆,大批人也貼上便條支持香港人,亦有華人團體帶領醒獅隊參加。

而「澳港聯 - 墨爾本香港人」星期六在墨爾本市中心 Hosier Lane,設立「香港連儂牆」,大批人貼上便條支持香港人的便條。

兩黨聯盟有意廢除難民醫療法案

聯邦執政兩黨聯盟計劃在今日國會復會時,廢除難民醫療法例。

根據這項在三月通過的法例,在澳洲離岸羈留中心的尋求庇護者,如果病重可以轉送到澳洲大陸接受治療。自法例通過以來,有少於 30 人被轉送到澳洲大陸接受治療。但莫理遜政府表示,這項法例對澳洲邊境安全構成威脅,要求廢除法例,而當時執政兩黨聯盟亦反對法例的通過。

中央聯盟參議員格里夫(Stirling Griff)表示,沒有理據要廢除這項法例,因為並沒有影響國家安全。他說這項法例是關乎人道,病人是需要接受治療。他又指,廢除難民醫療法例是無情的政府所為,令急需醫療的病人繼續痛苦。

新安全法案禁止參加海外戰鬥國民返國

同時,莫理遜政府正尋求通過新的安全法案,禁止離開澳洲到海外參加戰鬥的澳洲公民返國。

自 2012 年以來,已有 230 名澳洲人前往海外戰鬥,據報有 40 名曾經為伊斯蘭國戰鬥的國民,返回澳洲。執政兩黨聯盟認為,這些人構成了重大風險。政府將在國會今天復會時,通過新法律,將情況列為優先處理項目。

兩黨聯盟議員比特(Keith Pitt)表示,法例旨在確保澳洲的安全。他表示,作為參議員,他們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對這個國家、國家安全及人民負責。他會促請反對這項新法案的在野工黨支持法案的通過,法案的基本目的是保衛國家,確保國家保持安全,人民不會面臨危險。

新州中岸青少年拘留所發生騷亂

新州中岸一個青少年拘留所發生騷亂,有高達八名拘留少年被刺傷,拘留所到今早繼續封鎖。

事發在昨晚(21 日)於 Gosford 以西的 Frank Baxter 青少年拘留所。據報一班少年用電鋸鋸開全部關押監房的門。警方在約 8 時 45 分到場。警方發言人說,已經封鎖現場,監視情況發展。

有報導指,救護人員將自己鎖在安全位置治療傷者,數名囚犯爬上屋頂。其中一名 18 歲囚犯被刺至重傷,被送到雪梨皇家北岸醫院,情況嚴重。

墨爾本週末提供24小時交通未有改善安全

新研究顯示,墨爾本在週末提供 24 小時公共交通服務,並未有改善在市中心夜晚的安全。

研究由 Deakin 大學進行,報告在《酒精和藥物研究學報》發表。結果發現,在延長夜間提供公共交通服務的時間,有關的地區在襲擊、救護車出勤或撞車事故的數字,均沒有錄得改變。

墨爾本週末 24 小時公共交通時間表,在 2017 年推出,試行 12 個月。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


分享

Publish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今日大事 ( 7 月 22 日 )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