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男友出售我的私密照 我可以如何求助?

前男友在網上出售其私密照片來報復。前度雖被判入獄,但侵犯私隱的行為對他影響深遠。

Cartoon of a woman sitting with her face in her hand. Blank polaroid images surround her.

濫用圖像的情況在澳洲愈來愈嚴重。

請於4月18日星期二晚8:30在SBS或 SBS On Demand收看《報復 》(Revenge)。

內容警告:本文含有與性相關的內容。

湯姆* (Tom)對 Insight 說:「我以前從未試過那樣尖叫。這是最本能的反應,幾乎是原始的憤怒,像發脾氣一樣。」

「我簡直不敢相信。我哭了。」

在湯姆不知情或未同意的情況下,他當時的伴侶拍下了他的親密短片和照片。他(前伴侶)使用隱藏的鏡頭拍下他們的親密性行為,並放上網出售。

湯姆說:「我當下的想法是我是多麼愚蠢。我是怎麼讓自己陷入這種境地的?雖然我對他很生氣,但我同樣對自己生氣。」

影像虐待有多普遍?

湯姆是數以千計的影像虐待的受害者之一,這情況近年來不斷上升。

2020 年,澳洲網絡安全公署 (eSafety Commissioner) 每周平均收到此類個案的報告,比去年增加了 210% 以上。

根據 2020 年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 (RMIT) 的一項研究顯示,每三個澳洲人當中就有一個曾經是影像虐待的受害者,而 2016 年這比例只是五分之一。
RMIT 的亨利教授(Nicola Henry)影片虐待方面的專家。這一詞是指未經他人同意拍攝私密照片或視頻的行為,亦包括未經同意分享性圖片。


亨利教授將影片虐待個案的增加歸因於分享圖片的激增,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封城期間。

她說:「親密伴侶無法出門相見,這或許是越來越多人與伴侶和朋友分享私密照片的原因。」

「這不能怪那些分享照片的人。」

「報復色情」這個詞有甚麼問題?

據亨利教授的講法,使用「報復色情」一詞來形容未經同意共享的圖片是有問題的。

她解釋道:「這意味著圖片濫用的受害者一定是做錯了甚麼,激起了肇事者的憤怒,所以這詞有責怪受害者的含義。 」

湯姆相信他的前度的行為是為了報復和控制。
我對他很生氣,我對自己同樣生氣。
湯姆
他指,他的私密照片和視頻被上傳到網上的日期與他們爭吵的日子脗合。


湯姆說:「有一次,我們因為在公共場合拖手而爭執,因為我不願意這樣做,所以我把手抽開了。」

「後來演變成肢體衝突,我回想起來,爭吵的時間和日期跟他上傳一張我在床上裸睡的照片脗合。 」
湯姆又舉出其前度報復的另一個例子。

湯姆說:「有一次當他洗碗時,有一把鑊鏟,我叫他用手洗而不要放入洗碗機,因為可能會損壞鑊鏟。」

「回想起來,有一段視頻和那件事有關,就是他拿著鑊鏟,拍下自己在上面射精和小便,然後把它放回架上。 」

「我可以將每段視頻、每張圖片與某件事聯繫起來,無論事情大小。」

湯姆要求前度刪除私密照片但要求卻被無視,湯姆別無選擇,只好報警。

因此,他還聯絡了發布這些圖片的網站,但對方表示「很難刪除這些照片」。

「之後,我聘請了律師向網站擁有人發律師信。擁有人說無法保證我的個人資料已被刪除並且沒有分享給第三者,因此他們最終更改了政策,以確保在發布與性相關的內容之前必須徵得各方同意,而這正是我們的要求。」

湯姆的前度因濫用圖片而被指控和定罪,並在服刑期滿後被驅逐回國。

湯姆表示,侵犯私隱嚴重影響了他的心理健康和他對自我的認知。

他說:「我覺得很髒……我永遠失去了自己的身分。」

「我對其他有類似遭遇的人有以下建議,就是記錄所有證據,截取屏幕圖像,然後聯絡網絡安全辦事處。」

「我的[其他]最重要忠告是,不要責怪自己,因為你沒有做錯,身為受害者並不可恥。感到羞恥的應該是對你做出這種事的『弱者』。」

RMIT 的亨利教授指,若圖片被分享到網上,可以採取以下行動。

首先是聯絡分享圖片的人和任何收件人,要求他們移除和刪除內容。

如果對方拒絕,你可以直接向電子平台舉報,他們或許可以代你刪除圖片。
你並無做錯,不需要因為是受害者要感到羞愧。
湯姆
若網站或應用程序沒有關於私密圖片的政策,你可以向澳洲的網絡安全獨立監管機構網絡安全公署 (eSaftey Commissioner) 求助。公署可以代表舉報人將材料下架。在澳洲,如果網絡安全公署要求刪除內容,網站需要在 24 小時內回應。

亨利教授對 Insight說,濫用圖片在澳洲是犯法的。這罪行的受害者可以報警。為了加強有力指控,建議受害者收集證據,證明其分享和安全存儲的位置以供警方記錄。

* 湯姆為化名

如果你或你認識的人受到性侵犯,可致電 1800 737 732 聯絡1800RESPECT或瀏覽1800RESPECT.org.au。在緊急情況下,請致電 000。

如需尋求心理健康支援,可致電 1300 22 4636 聯絡 Beyond Blue。詳情可瀏覽beyondblue.org.au

Embrace Multicultural Mental Health 支援來自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的人。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前男友出售我的私密照 我可以如何求助?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