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事(12月2日)

Saskia Jones, 23, who has been formally identified by the police as the woman who died following a terror attack at London Bridge on Friday.

Saskia Jones, 23, who has been formally identified by the police as the woman who died following a terror attack at London Bridge on Friday. Source: AAP

聯邦政府撥9千萬元設反外國干預小組

工作小組將識別危害澳洲國家利益的人,並提出起訴。

工作小組成員會來自澳洲安全及情報組織,聯邦警隊,澳洲交易報告及分析中心的金融情報組,澳洲手語部門以及澳洲地理空間情報組織。

總理莫理遜表示,安全及情報機構已經明確表示,目前外國干預的威脅,是歷來最大。

一星期前,9號台報導,中國方面曾經提出捐款100萬元,資助華裔自由黨成員趙波(譯自:Bo Nick Zhao),在今年的聯邦大選競逐墨爾本Chisholm選區的議席。

趙波今年3月在墨爾本一間酒店被發現死亡。當局仍在調查死因。

倫敦橋恐襲第二名死者身份公開

第二名受死者為23歲的瓊斯(Saskia Jones)。她與25歲的梅里特(Jack Merritt)於事發時正參與一個釋囚復康活動。

他們被一名曾經觸犯恐怖活動入獄,並且獲得假釋嘅男子烏斯曼汗(Usman Khan)持刀施襲致死,施襲者最後被警方擊斃。

梅里特是該個釋囚復康活動Learning Together的統籌員,而瓊斯是其中一名義工,兩人都是英國劍橋大學的畢業生。活動目的是希望可以改善釋囚的復康服務,協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

劍橋大學校長圖珀(Stephen Toope)表示,今次恐襲事件震驚學校所有人。

圖珀說:事件是針對大學社區的一次攻擊,而且亦是以此為目標。施襲者意圖製造恐慌及悲傷的情緒,目的明顯已經達到。事件確實令所有人都非常傷心。

此外,英國司法部緊急覆檢在囚人士假釋制度。有報道指,今次事件以及當地的假釋制度,將成為今個月英國大選的爭論焦點。

聯邦國會最後會期辯論難民醫療法案

這項草案允許將在離岸羈留中心的病人,轉移到澳洲境內接受治療。

總理莫理遜政府以危害國家安全的理由,推動廢除草案。

不過,關注政治組織GetUp的人權運動主任納拉亞薩米(Shen Narayanasamy)認為,法案的運作,沒有造成災難後果。

納拉亞薩米說,難民醫療法案運作了9個月,這項可以挽救性命的法案,確保在離案羈留中心的拘留人士,獲得所需的醫療,而沒有造成災難後果。

新州山火蔓延面積增一倍

新州南部Shoalhaven區的山火蔓延,在強風的天氣下,受影響的叢林面積增加一倍,已經燒毀1萬1千5百公頃土地。

Princes公路部分路段關閉, Shoalhaven區與外界的交通受阻。區內消防人員擔心,強風會引起更多的火頭。

目前新州有超過120處山火。

總理查詢泰勒調查時律政部長被指在場

總理莫理遜致電新州警務處長,查問有關對聯邦能源部長泰勒的調查,當時聯邦律政部長波達被指也在場。

莫理遜就新州警方調查泰勒,致電新州警務處長富勒(Mick Fuller)查詢,因而受到批評。

波達是全國司法系統最高層官員,被指當時也在場。

泰勒向一份報章,提供文件,批評雪梨市長摩雅(Clover Moore)的旅行費用後,受到調查。

港人大遊行要求獨立調查警方濫用武力指控

示威者昨日下午在尖沙咀鐘樓出發,原定沿行人路遊行至紅磡體育館,獲警方發出不反對通知書;但由於遊行人數眾多,有人走出馬路,一度佔據梳士巴利道行車線,警方於遊行開始後一個小時要求終止遊行,並施放催淚彈。

遊行結束後,防暴警察在紅館驅散仍然未離去的遊行人士。

遊行發起人Swing表示,遊行至少有38萬人參與,又表示對數字感到欣慰。

入夜後,有示威者在旺角及黃埔花園等地區,有人向警員掟磚、用雜物設置路障並縱火、焚燒港鐵站,又破壞食肆、零食店及中資電訊公司門市;警方施放多輪催淚彈。

楊恆均的健康及安全令外界擔憂

被中國拘留並起訴間諜活動罪的澳籍華裔作家楊恆均的代表律師表示,楊恆均目前被拘留,被鎖上手鐐及腳鐐。

楊恆均今年1月與家人由美國紐約抵達廣州後,被中國局方以「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理由拘留。在8月正式被控間諜罪。

他在澳洲的代表律師斯特里(Rob Stary)表示,對54歲的楊恆均目前的健康及安全感到擔憂。

斯特里說,楊恆均手腳都上鎖,中國當局試圖將他與外界隔絕,給楊恆均的信件,包括他家人的信,中國當局都沒有傳遞。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今日於馬德里舉行

會議在西班牙首都舉行前,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仍然不足,又警告指,人類必須停止與大自然之間的戰爭。

全球超過200個國家的代表將齊集馬德里,試圖制定最終的條款,以履行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的承諾。

古特雷斯表示,人類幾十年來一直與地球交戰,地球正在反擊;與氣候相關的災難變得越來越頻繁,而且更加致命及更具破壞性。 

他不點名批評部份國家,未有履行減排承諾,而且缺乏政治意願;又警告稱,人類很快將會沒有時間應對氣候變化,及其佢所帶來的影響。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Telegram頻道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