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佳新圖書館】澳洲中國雙雙入圍 挪威奪魁

本年度全球最佳新公共圖書館,在雪梨的馬力圍(Marrickville)圖書館入圍,是繼2014年在墨爾本北區的Craigieburn圖書館奪得年度最佳新公共圖書館後,再有澳洲圖書館入圍。其餘入圍的包括中國寧波圖書館,比利時以及荷蘭的圖書館,至於全球最佳公共圖書館就由挪威奧斯陸公共圖書館奪得。

尊重歷史遺產並創造空間

「我們(馬力圍圖書館)很驚訝能入圍。」雪梨內西區市議會圖書館高級經理麥克洛婷(Caroline McLeod)接受SBS中文訪問時解釋,馬力圍圖書館屬於規模較小的社區圖書館,能夠入圍與其他國家的區域或全市範圍的圖書館比拼,已感到非常榮幸。
「(得獎的)奧斯陸圖書館就在奧斯陸歌劇院旁邊,大約是馬力圍圖書館大小的5 倍 。」
Marrickville Library, Sydney
Source: Supplied
Marrickville Library, Sydney
Source: Supplied
馬力圍圖書館在1900年代建成、列為文物遺產的舊醫院原建築上興建,由澳洲其中最大建築師事務所BVN設計,於2019年8月31日啟用。

設計理念是尊重歷史遺產的同時,通過設計創造空間,成為多元、包容的社區活動中心 。
Caroline McLeod, Senior Manager of Libraries for the Inner West Council.
Source: SBS
麥克洛婷說,新圖書館的設計是由區內居民投票選出,圖書館大樓的新建築覆蓋在原建築上,也與外面環境融合一體。

圖書館有3層,頂部的三角形天窗,為室內引入自然光,採用大量的木質飾面結構,整個空間溫暖明亮。
Marrickville Library, Sydney
Source: Supplied
其實馬力圍圖書館在澳洲獲得多個獎項,包括本年度2021年的最佳圖書館設計獎(Australian Library Design Award 2021)。

麥克洛婷表示,這圖書館其中最重要是將馬力圍(Marrickville)社區民眾的故事及原建築的歷史,自然融入到整個圖書館設施。
「舊醫院遺址清理出的磚塊,經過清洗再用,合併入新建築。」
原建築的木材也回收利用。加上外面裝置雨水收集箱,以及自然通風設計,顯現著重環保。
Marrickville Library, Sydney
Source: Supplied
被問及去馬力圍圖書館的遊覽亮點,麥克洛婷就建議先在圖書館外圍走一圈,欣賞大樓的外貌,之後到圖書館的咖啡店,「買咖啡後可到最頂層,也是藝術展品所在,坐在長椅上可俯瞰圖書館,真正欣賞到建築的壯觀,看到來往的每一個人,這也是圖書館內我的最愛位置。」

另外,圖書館的可以供民眾閱讀的露台,可以遠眺市中心,同時由舊醫院病房浴室改建成的閱讀室,也是受歡迎的地方。

融入了中國「天人合一」理念

中國駐墨爾本總使館文化領事展玉成接受SBS中文訪問表示,中國入圍代表寧波圖書館的設計,是「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讓讀者享受寧靜」。
Ningbo Library, China
Source: Supplied
寧波圖書館入圍今屆年度圖書館獎,也是中國公共圖書館在這獎項零的突破。原來早於明代嘉靖年(1561年),寧波已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圖書館「天一閣」的所在地。現在「天一閣」是中國以至亞洲現存最古老的圖書館,並且是世界現存最古老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
Yucheng Ahan, Cultural Consul of the Chinese Consulate General in Melbourne.
Source: SBS
展領事指出,寧波圖書館的新館,是承接始創於1927年,之後在1988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剛捐助重建的舊館。獲獎項入圍的新館,建築面積3.18萬平方米,由丹麥SHL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於2018年12月28日正式開館。
「建築整體外觀與外部空間的環境,天然綠地、湖畔景色有機銜接,使室外景觀與室內環境融為一體。」
Ningbo Library, China
Source: Supplied
展玉成介紹,新館的設計,巧用其地理特點,結合中國文化傳統,呈現最能代表當地的獨特風景。新館選址入口為濕地,在天然綠地和湖畔的陪伴下,經過小橋、流水,步道踏進圖書館。

展領事補充,寧波圖書館新館是次入圍,表明中國政府對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視。截止2019年,中國已經在超過3176個縣,建造了公共圖書館,以及在3.4萬個鄉鎮,設立綜合文化站圖書室。
Ningbo Library, China
Source: Supplied
而寧波作為中國首間圖書館的發源地,展領事透露,除了城市形象配合其歷史淵源,以「書藏古今,港通天下」作為寧波城市主題(2009年)外,寧波圖書館亦肩負文化重任,透過講座、展覽、文化沙龍、音樂會等活動,帶動社區文代發展及交流。

「寧波圖書館(新館)本身的建立,正是希望賡續歷史文脈,成為一個人與人交流思想、分享知識相互連接的地方。」

2021年全球最佳新公共圖書館 – 奧斯陸戴希曼圖書館

評審團在介紹挪威奧斯陸比約維卡的戴希曼圖書館(Deichman Bjørvika)獲獎時指出,年度最佳公共圖書館獎的意義在於嘉獎具有榜樣作用的圖書館,「戴希曼公共圖書館完全符合該獎項的標準,它兼具環境意識和建築美學…這所圖書館成為了書籍和閱讀的新天堂。」
Oslo Public Library
Source: Supplied
Oslo Public Library
Source: Supplied
戴希曼圖書館,位於挪威首都奧斯陸的中央車站與歌劇院之間的海濱區,由奧斯陸的 Lundhagem 與 Atelier Oslo 建築設計事務所合作,設計與工程歷時11年,原本在2020年3月開館,但因為疫情延至6月才開放。

圖書館位置獨特的峽灣地形,建築地相對偏小,空間受限制,建築師通過懸臂式設計,避免過多樓層堆疊,四樓距離地面有20米之高,猶如簷篷為入口提供遮擋。頂層懸臂,更欣賞到城市和峽灣的壯麗景色。

至於室內,設計設置3個不同方向的入口,與天窗的光線呼應形成的「光軸」,提供3道主要自然光源,令室內有充足的光照。
Oslo Public Library
Source: Supplied
Oslo Public Library
Source: Supplied
圖書館連地庫共6層,以大型連續空間延伸至各樓層,功能區很多,除了圖書室,也有辦公室、餐廳、影院、禮堂、兒童活動區、私密閱讀間等。

而手作區更提供意想不到的設備,包括3D 打印機、可以繪畫和創作的數碼手繪板、供訪客縫製衣服的衣車等。
Oslo Public Library
Source: Supplied
Oslo Public Library
Source: Supplied
奧斯陸中央圖書館連同比鄰的蒙克博物館與國家歌劇院,成為奧斯陸最大文化建築地標群,當中的「未來圖書館」項目,更是對下一代的託付。

「未來圖書館」項目是由視覺藝術家 Katie Paterson發起的一個百年計劃:「自2014年起,每年都在全球範圍內文學文學家來此進行創作,直至2114年,所有手稿將原封不動存放在圖書館特別設計的儲藏室內,不能翻閱。」

第一位邀請的是加拿大國寶級作家Margaret Atwood, 她已經交出書稿,一部名為「草寫月」(Scribbler Moon)的作品,圖書館會封存一個世紀,預計在2114年出版。

而於未來圖書館計劃展開的同一年,Katie Paterson在奧斯陸北麓的Nordmarka森林種下了一千棵雲杉,作為一百年之後儲藏的100本書印刷之用。存放這100本書稿的儲藏室,也用來自同一片森林的木材覆蓋,營造神聖使命氛圍。
Oslo Public Library
Source: Supplied

荷蘭與比利時圖書館也入圍

今年是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IFLA)第6屆年度公共圖書館獎(Public Library of the Year Award),去年因為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最佳圖書館獎評選取消,今年來自全球21個國家32間圖書館競逐。

比利時梅赫倫市Predikheren圖書館,前身是建於中世紀1650年的巴洛克風格修道院,在19與20世紀時曾用於軍事,1975年遭棄置。今次入圍被讚揚是通過出色的修復工作,令建築的悠久歷史變得清晰可見。
Predikheren Library, Belgium
Source: Supplied
Predikheren Library, Belgium
Source: Supplied
Predikheren Library, Belgium
Source: Supplied


今年也入圍的荷蘭格羅寧根論壇 Forum Groningen, 被形容為文化百貨店,結合圖書館設施、電影院、展覽館、表演和演講廳,以及工作區,不同場所之間的傳統界線被簡單消除,而建築地上10層、地下5層,高40米,錐形形狀,成為荷蘭城市的地標。
Forum Groningen, Netherlands
Source: Supplied
Forum Groningen, Netherlands
Source: Supplied
Forum Groningen, Netherlands
Source: Supplied
至於在2014年獲得全球年度最佳新圖書館的Craigieburn圖書館,位於墨爾本北區,由澳洲FJMT建築事務公司設計,並且有學習中心、藝術館、咖啡室、託兒中心、會議及活動區等,為居民提供公共空間。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By Beatrice Lee, Wyee Yeung, Ranky Law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