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 專題】「丸仔測試」全解讀

政府對軟性毒品採取「零容忍政策」,但未有阻生年輕生命的流逝,於是有人提出「丸仔測試」(pill testing)。到底甚麼是「丸仔測試」?為何如此備受爭議?

Pill testing: explained

Source: SBS News

今年伊始,一名 20 歲男子在維州一個音樂節死於濫藥;之前,新州又有一名 22 歲男子死於音樂節濫藥,自去年 9 月起,新州有最少 4 名年輕人死於音樂節濫藥。

多個州政府對軟性毒品採取「零容忍政策」,但未有阻生年輕生命的流逝,於是有人提出「丸仔測試」(pill testing)。到底甚麼是「丸仔測試」?為何如此備受爭議?

爭議形同毒品注射室

在娛樂場所服食的軟性毒品 (廣番話俗稱丸仔) 有很多不同成份,但由於貨源不明、生產者不明、丸仔的強度和純度不明,很多時會造成過量濫藥死亡。丸仔測試的最基本目標,就是通過臨場測試了解丸仔的成份,令年輕人知道危險而不去過量服食。

這項建議引起澳洲社會熱議,其激烈程度不亞於二十年前在雪梨英皇十字區設立「毒品注射室」。

當年有人建議設立毒品注射室的目的,是避免道友在街頭或不符合條件的地方過量注射毒品而死亡;但因為管有毒品本身已是違法, 設立毒品注射室,等於政府變相鼓勵第三方容許違禁物品的存在,甚至變相容許注射和服用,引起的法理和道德爭議很大。
The facilities at the injecting room.
The facilities at the injecting room. Source: AAP
借鑑歐洲國家經驗

最先實施丸仔測試是荷蘭,於 1992 年實施,之後 1997 年在奧地利實施、1998 年在比利時、2001 年在瑞士,再陸續推及葡萄牙、法國和西班牙。美國和加拿大在 1999 年起由非牟利組織執行,英國在 2013 年起亦由志願團體執行。多項數據指,成功濫藥的減低死亡率,雖然這些數據仍存在不同的爭議。

澳洲於去年四月由志願組織在坎培拉一個音樂節場地實施丸仔測試,用遠紅外線儀錶 (下圖) 去測量丸仔的成份,亦有商家推出過「自行測試套裝」,但這些套裝測不到份量的危險性,所以並不普遍。
Dr David Caldicott, the clinical lead of Pill Testing Australia, demonstrates how a pill testing machine works.
Dr David Caldicott, the clinical lead of Pill Testing Australia, demonstrates how a pill testing machine works. Source: SBS News
坎培拉丸仔測試八成人改變初衷

根據坎培拉那一次音樂節的經驗,丸仔測試的程序如下:

1. 音樂節的場地外設置帳篷;

2. 排隊輸到當事人時,要簽署一張免責聲明 (遭保守派圍攻,另文報導);

3. 同時會有人向當事人講解丸仔的危險性,強調測試不代表丸仔安全;

4. 註冊藥劑師會臨場用儀器檢測丸仔樣本;

5. 再口述確定當事人明白丸仔的成份。

結果在 83 個測試的丸仔樣本中,僅 42 個擁有迷幻藥的成份,其他丸仔只是有填充成份 (即假丸仔),包括抗組胺劑、咖啡因、食油,甚至牙膏。

不過,其中一粒藥丸驗出「亞甲基雙氧苯基乙基胺戊酮」(N-Ethylpentylone) ,一種超強力的刺激成份,當事人表明不會服用,應該避免了最少一宗送院事件。

這種成份在新西蘭曾經造成 13 人送院。

組織者說,達到八成的人知道丸仔成份後,決定不再服食丸仔。

正反意見:醫學會支持保守派反對

綠黨認為,多個州政府對軟性毒品採用的零容忍政策,無法阻止年輕人濫藥,證明已經全盤失敗,認為應該廣泛推行丸仔測試,挽救生命。

建議遭新州州長貝莉珍妮安的反對,她認為丸仔測試提供一種「虛假的安全感」,不認為丸仔測試可保障社區安全。

新州在野工黨領袖戴利就認為,政府一方面無法制止濫藥死亡個案增加,一方面完全不考慮丸仔測試,是不切實際的做法。

前澳洲聯邦警務處長帕爾馬 (Mick Palmer) 就促請新州考慮建議,帕爾馬認為毒品注射室在雪梨英皇十字區設立超過 18 年,相當成功,認為政府應該給予醫護人員和社工一個機會,去幫助有需要的人遠離毒品的禍害。

更多爭議,可按此閱讀另文報導
Protesters supporting pill testing seen during a rally in Sydney on January 19.
Protesters supporting pill testing seen during a rally in Sydney on January 19. Source: AAP



分享

Publish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SBS 專題】「丸仔測試」全解讀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