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州「精英學制」改革風波 華人家長不滿發起請願行動

新州教育廳為提高入學名額的公平性,來年招生將精英中學和精英班20%名額留給來自弱勢背景的學生。政策推出後引起廣泛關注,有港人家長對政策欠透明度表示不滿,並加入華人開設的微信政策關注組,現時該關注組已發起網上聯署及請願行動。

Do selective schools disadvantage Australia's underprivileged students?

Source: Getty Images

新州教育廳長米切爾(Sarah Mitchell)表示,在2018年的研究發現,低社會經濟背景、原住民、殘疾或居住在農村或偏遠地區的弱勢學生往往錯失精英學制的入學名額。因此新州在來年 (2023年) 招生將進行重大改革,精英中學和精英班 (opportunity class) 將多達 20%(約850個)的名額,留給以上4類弱勢背景的學生。

根據最新政策,75% 的名額將根據現時的入學標準確定,20% 的名額將預留給弱勢群體的學生。另外 5% 分配給其他需要獲特殊考慮的學生。
student grooup
Source: Getty Images/SDI Productions
政策公佈後,隨即引起家長和學生議論紛紛。有華人家長立即在微信組成精英學制政策關注組,現時已有超過200人參與。港人家長Eva是關注組的成員之一。

就此事件,我們訪問了港人家長Eva,她分別有2名就讀5年級和2年級的孩子。大兒子明年參與精英中學甄別試。

「對其他孩子和父母來說真的公平嗎? 」

Eva表示:「 新政策我絕不同意。教育廳表示他們想公平對待弱勢學生,但對其他孩子和父母來說真的公平嗎? 我們的孩子一直努力學習,最後入讀的名額只有 80% 甚至 75%。」

「教育廳不是強調精英中學制度是為資優學生而設嗎? 那為何要留給『弱勢群組』。 如果弱勢的孩子也是資優生,那麼他們也可以和其他正常的孩子一起透過考試取得學位。 留位的安排與精英制度的原意以考試分數高低去區分資優是有出入的。」

為了爭取權益,Eva加入了由華人在微信開設的精英學制政策關注組,她指出該關注組設立的目的是為了督促政府建立一個公平和公正的教育系統。同時鼓勵政府對弱勢群體身處的地區投資更多,在當地建立更多的精英中學和精英班,讓更多的弱勢孩子接受政府精英中學和精英班的教育。

她表示群組希望政府能暫緩執行精英考試新規定。讓學校、家長與公民委員會(P&C)和公眾更多討論時間,直到各方達到共識。

Eva表示群組現時已展開網上聯署、撰寫郵件給議員和向教育廳請願行動,讓政府了解公眾對這項政策的意見。網上聯署行動昨晚啟動後,現時 (7月20日) 已收集過千個簽名。


關注組將事件歸納為以下四點:

  • 事件是教育廳和教育廳長米切爾的失職,如此重要的政策變更,事前沒有通知30,000個2022年的考生家庭,也沒有向家長作出諮詢。
  • 受政策影響的考生,特別是那20%,他們本來可以進入精英學校,現在被一紙行政命令,剝奪了應得的公平教育權利。他們以後可能淪為新的弱勢群組。
  • 教育廳和廳長的工作是要建立一個公平和公正的教育系統,讓每個學童都能進入他能去的學校,同時應該對弱勢地區投入更多資源,在當地建立更多精英中學和精英班。但現時教育廳長和教育廳非但沒有這樣做,更想推卸責任以掩蓋他們的瀆職。政策實際上讓30,000名考生和家庭承擔廳長和教育廳的責任。
  • 團體認為對2022 年的考生來說不公平,因為被教育廳剝奪了知情權。

Eva表示:「我小朋友當年沒考進精英班, 所以寄望這次精英中學甄別試。 我安排孩子每星期5次補習。每周跟他一起重溫課題。最終若不能考到,覺得補習很『不值』。 當初考精英班時,我只安排孩子補英文寫作,後來發覺不行。」

「朋友的孩子考進精英班,她跟我說因為我捨不得花錢補習, 所以最終考不上。 所以今年我就安排孩子『狂補』, 但政府突然殺出這個政策, 增加了難度,競爭越來越激烈。」
「作為小市民不能改變政府政策。唯有讓孩子盡力,真的考不到再考慮入讀私校。」
對於政策欠缺諮詢,Eva認為沒太大問題,表示政府有很多事務要處理,沒可能每樣都問過公眾。但認為應該要有代表或議員替家長作決定。


SBS中文嘗試聯絡新州教育廳長,教育廳回覆指,以上政策在推出前曾諮詢過以下家長團體:

  • 新州家長與公民委員會(NSW P&C Federation)
  • 新州資優組織(Gifted NSW)
  • 澳洲殘疾資優學生組織(Gifted Learners with Disability Australia)
  • 偏鄉孩童家長團體(the Isolated Children's Parents Association)
  • 新州民族社區委員會(Ethnic Communities Council of NSW) 

selective schools
Source: Getty Images/Carol Yepes
另一位港人Candy(化名)分別有2名就讀4年級和10年級的兒子,小兒子將於7月底進行精英班(OC班)考試。大兒子已入讀精英中學。對於是次改革,Candy表示強烈不滿。

「新移民豈不也是『弱勢群組』嗎?」

Candy說: 「透過考試取得學位才是公平的制度。沒有甚麼群組是『弱勢』的,我們來到澳洲是新移民,英文沒本地人好,我們豈不也是『弱勢群組』嗎? 這個情況下我們可以降10分嗎? 事實上,怎樣去定義『弱勢群組』是十分主觀的。」

「這個新政策從來沒有向家長諮詢過。我們都是從報章上才得知。」

「問題是現時的公立學校,老師根本不講課,久不久就罷課,經常轉換老師。普通高中已不用說,我大兒子入讀精英中學情況也一樣。普通高中連考試範圍都沒有。」
「我可以跟你說,在公立學校,若不補習你一定上不到大學。有甚麼可能4年級的學生靠自己可以考到6年級的程度,沒可能吧。」
Candy表示,現時老師的工資太低,沒有誘因讓老師投入工作。因此普通中學跟精英中學都面對一樣的問題,並指出整個教育制度出了問題。她表示現時大部分學生都需要補習。

她說:「為了進精英班,我們從3年級開始就補習。每個家庭都不一樣,有些家庭的孩子從幼稚園開始已安排補習。老實說,老師經常罷工,不去補習怎跟得上。」
School starts in NSW and Victoria
Source: Getty
據「今日悉尼」報導,雪梨Chatswood高中的華人老師表示此政策醞釀已久,精英學校的本質是公校,精英學校被某一階層的孩子佔據,政府不能坐視不理。

該老師表示,該校的教育背景和收入被分為4級:上、中上、中下和下。當中家庭背景優越的孩子,入讀人數佔該校54%,而低層家庭只佔4%。指出懸殊的比例是教育廳改變政策的原因。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