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對2025年感到樂觀的趨勢

過去一年,全球有一些趨勢持續令人擔憂。縱使如此,專家表示我們還有理由對未來感到樂觀。

A blurred crowd of people commuting to work walking across a crossing.

在一月,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認為錯誤及虛假訊息是近期全球面臨最重大的風險。 Source: Getty / AzmanJaka

地緣政治衝突與全球不穩定、氣候變化、貧富差距日益嚴重、錯誤及虛假訊息、社會分化以及網路安全問題是 2024 年的一些主要趨勢。

今年 1 月,世界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將錯誤及虛假訊息列為近期全球面臨最嚴重的風險因素,極端天氣與社會分化則分別排第二及第三。

市場研究組織益普索(IPSOS)的民調顯示,全球有 65% 的人同意 2024 年對他們的國家而言是不好的一年。
A graph showing 65 per cent of people agree 2024 was a bad year for their country.
市場研究組織益普索(IPSOS)的民調顯示,全球有 65% 的人同意 2024 年對他們的國家而言是不好的一年。 Source: SBS
即使有這些令人擔憂的趨勢,研究人員表示,有些正面的趨勢很可能會持續到 2025 年或以後。

社會研究員兼未來學家麥克林德(Mark McCrindle)告訴SBS News,大家認為未來有太多不確定性,而且近年來經歷了太多大規模的全球變化,包括COVID-19大流行病、生活成本危機及人工智能(AI)的出現,大家感到疲勞。

不過,他亦表示,雖然前路充滿挑戰,但我們可以主動應變,以一定程度的創新面對未來。

AI 的出現對工作及生活質素的影響

縱使勞動力參與創下歷史新高,但很多人開始重新審視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

根據澳洲統計局(ABS)的資料,今年 7 月,勞動人口參與率創下了 67.1% 的歷史新高。

「大家開始更留意自己的健康狀態,而不是希望有更長的工作時數。」
A woman with dark hair and glasses looks down at a laptop.
年輕的員工正在將人工智能(AI)融入他們的工作生活中。 Source: Getty / Jacob Wackerhausen
麥克林德表示更多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可能會有助追求更好的平衡。

他的研究發現每五位 20 多歲的工作者中,就有一位至少每天都會使用人工智能來協助他們完成其工作。

「在短短兩年間,這已經成為年輕工作者、知識型經濟工作者的主流,也是人工智能協助提高生產力的一個例子。其他科技應用,例如線上訂購雜貨、預設家用裝置程式,或使用應用程式安排日程,都有助大家節省時間。」
「透過科技與創新,我們既能有更高的生產力,亦能嘗試平衡生活。」

近年來,科技與大流行病驅使工作在時間及地點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例如增加工作彈性及在家工作的安排。

全球對於採取氣候行動的共識日益增加

市場研究組織益普索(IPSOS)在 9 月發表的全球民意調查顯示,大家普遍同意需要採取更多措施來緩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在澳洲,77% 的人認為如果不採取快速的氣候行動,世界將面臨環境災難。
A graph showing Australians who agree we are heading for environmental disaster without rapid climate action.
在澳洲,77% 的人認為如果不盡快採取氣候行動,世界將面臨環境災難。 Source: SBS
儘管報告發現健康及財富不平等問題傾向於被優先處理,但亦發現,隨著氣候變化的影響日益清晰,全球在氣候復原及減緩方面的投資也在增加。

益普索(IPSOS)表示,對於氣候及環境事宜的態度,是最強烈的轉變之一。

「在2014年至2024年間,世界已從質疑氣候變化是否真的在發生,轉變為討論我們可以如何以最佳方式達成具有約束力的全球碳排放目標」。
A forest fire at night.
對於氣候變遷的日益關切,是市場研究組織益索普 IPSOS 觀察到最顯著的態度轉變之一。 Source: Getty / Byronsdad
德國、英國及美國自 2023 年以來都經歷了顯著的轉變:一致認為,除非我們迅速改變習慣,否則世界將面臨環境災難。不只是澳洲,北歐國家也對應對氣候變化表現出興趣。

「真正的問題是,如果氣候變化是一個問題,大家能多快改變自己的日常生活及習慣,我們是否期望企業及組織也能這樣做?」

對社交媒體的懷疑態度

麥克林德表示他最近的調查顯示社交媒體的使用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大家開始對社交媒體抱持懷疑的態度,而用在社交媒體應用程式的時間也是另一個積極的趨勢。

他一份2025年趨勢報告顯示57% 的 Z 世代希望社交媒體從未出現,86% 的 Z 世代已採取措施嘗試減少社交媒體的使用。

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社交媒體並不是所承諾的那樣,在生活中開始設定限制,防止自己在社交媒體上花太多時間。
圍繞年輕人對社交媒體的態度與行為進行的研究顯示,公眾輿論正在發生變化。

11 月底,澳洲政府通過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立法,禁止 16 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平台。

該法律是一系列立法及變革提案的一部分,旨在解決科技巨頭帶來的挑戰,例如錯誤訊息及人工智能。

大家對於能重新控制自己的生活是正面的看法。
A woman and a young boy lit by screens at night.
澳洲政府通過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立法,禁止 16 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平台。 Source: Getty / ljubaphoto

高等教育率不斷提高

不同年代的教育率都在上升,根據 2021 年澳洲統計局(ABS)的資料顯示,千禧世代取得研究學位的比例較 X 世代為高(11% 對 8%),擁有學士學位的千禧世代人數是嬰兒潮世代的兩倍以上(27% 對 13%)。
A table showing education levels across generations
教育水平 Source: SBS
麥克林德表示,Z 世代和 alpha 世代(2010 年以後出生的人)在教育水平上升的趨勢可能會持續增長。

不只是這些世代的人教育程度會更高,更甚全球。

【提高意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益普索民意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瞭解及看重對於健康的決定,更重視心理健康。

尤其是16 至 44 歲的人,特別希望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
A middle-aged man with dark hair working on a laptop.
大多數的澳洲男性都表示希望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 Source: Getty / FG Trade Latin
根據益普索的調查,75% 的澳洲人認為他們需要放更多時間及精神來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其中 72% 的男性與 77% 的女性表示同意。

此外,69% 的澳洲人認為他們在 2025 年的心理健康狀況會比 2024 年更好。

「全球首次,我們看到大家對心理健康的重視已經達到與對身體健康同樣的重要性。我們大多數人都同意,我們需要放更多心思在自己的心理健康上」。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