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 研究團隊已經確認了30多年前在維州發現的兩塊翼龍骨頭的來源
- 維州發現了第一個翼龍遺骸
- 在翼龍時代維州位於極圈內
科學家已經證實,在維州發現的1.07億年前的化石是澳洲境內飛翔的翼龍最古老的遺骸。
研究團隊30多年前在維多利亞西南部的恐龍灣發現的兩塊化石,但直到現在研究人員才確認了它的來源。
化石包括一塊部分骨盆骨和一塊左翼的骨頭,這兩塊化石都可以放在手掌中,分析後推斷骨盆骨屬於一個翼展至少2米的成年翼龍,而另一塊則屬於幼年翼龍。
翼龍是飛行爬行動物,在2.52億年前開始的中生代時期與恐龍的表親一起生活。
牠們是第一個也是最大的脊椎動物飛行者,比鳥類早6500萬年就開始飛翔,它們使用的翅膀更像是蝙蝠而非鳥類的。
翼龍的化石非常罕見,尤其是在澳洲。
因此在1980年代,古生物學家發現了兩個微小的化石時感到非常興奮,這些化石嵌入在墨爾本西南方向220公里處的奧特威角(Cape Otway)附近的海崖中。
超過一百名志願者參與
這些骨頭是由由資深古生物學家里奇(Tom Rich)和維克斯-里奇(Pat Vickers-Rich)領導的團隊發現的,他們負責命名該地點為「恐龍灣」。
里奇博士表示在30多年後能夠看到他們搜尋的結果令人驚喜。他指:「這兩個化石是100多名志願者連續十年的辛勤努力的成果。」
他指:「我們實際上是用爆破的方式進入了這座崖壁,挖掘了隧道,而這兩個化石就是從其中一個隧道中出來的。」
里奇博士更表示:「我們移動了大約600噸的岩石。」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的一個翼龍化石。 Source: AAP / Mary Evans / Natural History Museum
維州發現的第一個翼龍遺骸
這些化石首次在《Historical Biology》期刊中正式描述,其中包括一塊部分骨盆骨和一塊左翼的骨頭,這兩塊化石都可以放在手掌中。
數十年來,這些骨頭一直存放在維多利亞博物館的收藏中,直到柯廷大學的古生物學學生彭特蘭(Adele Pentland)決定將它們正式描述和分析,作為她的博士研究的一部分。
彭特蘭將這些化石(先前被確定為1.07億年前的)與其他已知翼龍的骨骼進行了比較。
她得出結論,骨盆骨屬於一個翼展至少2米的成年翼龍。
然而,與成年翼龍的骨骼相比,這塊翼骨非常小,因此她推斷它來自一個翼展約1米的幼年翼龍。
彭特蘭指無法獲得足夠的材料來更詳細地研究這些動物。
儘管如此,這是在澳洲發現的第一個幼年翼龍的證據,也是在維州發現的第一個翼龍遺骸。
翼龍生活在惡劣的極地條件下
彭特蘭指翼龍這種物種很罕見,全球只發現了少數幾個化石。
她說:「這些骨頭讓我們對翼龍的生活地點和體型有了更好的了解。」
在翼龍時代,維州位於極圈內,冷季時該地區長達數周都是黑暗的。
彭特蘭表示:「盡管這些季節性惡劣的條件,顯然翼龍找到了生存和繁衍的方法。」
更多內容

【侏羅紀】澳洲最大恐龍出土!
這項研究的合著者包括柯廷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Curtin's School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澳洲恐龍時代自然歷史博物館(Australian Age of Dinosaurs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蒙納殊大學(Monash University)和維多利亞博物館研究院(Museums Victoria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