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事(3月2日)

以下為2022年3月2日(星期二)詳盡新聞內容。

受雨帶影響,新州到昆州以至北領地預測今個星期落雨,部份地區可能水浸

受雨帶影響,新州到昆州以至北領地預測今個星期落雨,部份地區可能水浸 Source: David Gray/Getty Images


超級暴雨席捲雪梨 市民提高警覺

引發新州北部水災的天氣系統正向南移動,雪梨居民提高警覺。

雪梨今日(3月2日)在6個小時內可能降雨達80至120毫米,部分地區雨量可能高達200毫米。道路和交通系統都受到惡劣天氣影響,當局呼籲居民如非必要,避免出外。

西雪梨消防及救援隊伍發言人蘭伯特 (Kernin Lambert)接受2GB電台訪問時透露,現時已經出動多次援助汽車意外事故。

蘭伯特表示,由於所預測的天氣情況,路面的危險情況已經造成多宗有人被困汽車裡面的意外。他表示已經準備好應付突發的水浸,迅速救援隊伍和救援車亦準備好隨時出動,來應付收到的求助。

另一方面,現時已證實有兩人在新州東北部 Lismore水災中遇難。


昆州水災展善後工作 預計損失達數億

昆州證實水災導致的死亡人數已上升至9人。

警方潛水人員在布里斯本北面發現一具遺體,相信是星期日報失的一名76歲男子,他的汽車在布里斯本以西被洪水沖走。

另外一名男子在上星期六,從一艘小艇跌入布里斯本河內失蹤,警方恐怕該男子已遭遇不測。

昨日下午(3月1日),昆州連續三日豪雨造成的嚴重水浸開始放緩,居民展開善後工作。暫時預計損失達到數以億元計。

布里斯本市長施林納(Adrian schrinner)敦促公眾加入稱為「 第二隊泥漿大軍」 (Mud Army 2.0) 的隊伍,協助昆州首府的善後工作。

「第一隊泥漿大軍 」是一隊志願者,在2011年大水災後協助善後工作。


救世軍啟動賑災募捐運動

救世軍展開賑災募捐運動,支援各區水災災民。

救世軍發言人哈默少校 (Major Bruce Harmer) 表示,目標是籌募1,000萬元,直接支援估計18,000個受災的家庭。

哈默表示,救世軍人員已在昆州和新州的庇護中心參與初步善後工作,在下星期就會進入重建的階段,並會持續多個月,希望直至社區重新回復以往生活。哈默又表示,會從救世軍「紅盾募捐」(Red Shield Appeal)基金撥出100萬元,作為初步的資金,協助水災中流離失所的人士。


總理莫里遜確診新冠病毒

總理莫里遜昨晚證實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無法出席雪梨歌劇院支持烏克蘭人民的亮燈儀式。

他表示正在雪梨家中隔離,並會遵守所有衛生指引,在家中工作。

總理夫人和兩名女兒 的病毒檢測呈陰性,但由於屬密切接觸者,會在家中隔離7日。

昨晚(3月2日)雪梨歌劇院的帆型結構亮起烏克蘭國旗顏色的藍、黃燈光。而昨日聯邦政府宣布撥款超過1 億元支持烏克蘭,用於提供致命和非致命武器,以及人道援助。


墨爾本暫終止與聖彼得堡姊妹市關係

墨爾本市議會一致通過,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暫時終止與聖彼得堡的姊妹市關係。

市長卡普 (Sally Capp) 動議時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毫無理據,指是無端發動非法的武力同戰爭。

而市議員劉樂最終投票贊成動議,他表示難於取捨,因為他不願意將罪過一概加諸聖彼得堡和當地的市民。


西澳明進入第二級防疫限制

西澳昨日公佈錄得1,179宗新冠感染,自從疫症大流行以來,當地累計病例首次超越1萬宗,有16人住院。

明日(3月3日)當地開放邊界的同時,會進入第二級防疫限制,三年級及以上學生在公眾地方必須戴口罩,家庭聚會有十人上限。

而戶外音樂會人數限於最多500人,可能導致不少活動要取消。大型活動主辦機構對第二級新措施表示震驚,指出第一級限制只是剛推行一個星期。

新州今早(3月2日)公佈,新增新冠感染數字為10650宗,有5人不治。而維州的新感染個案維持在大概7126宗,有28人不治。


墨爾本涉擄走11月大男嬰被檢控

一名男子在墨爾本被檢控,涉嫌盜取一部內有一個11月大男嬰的汽車。

事發於昨日(3月1日)下午兩時,在 Keysborough,男嬰的母親下車的時候,一名男子趁汽車未熄引擎,跳上司機位,連同車上的男嬰將汽車開走。

事後警方出動直升機同多組警員搜查,三個半小時後,得到一名市民通報,在 Cranbourne 發現失車與男嬰。


前澳洲郵政局行政總裁獲頒女性領導者獎項

前澳洲郵政局行政總裁霍爾蓋特 (Christine Holgate) 獲頒一個獎項,表揚他是一名堅強而勵志的女性領導者。兩年前(2020年),總理莫里遜曾公開指稱他應該辭去郵政局的領導職位。

澳洲女性及領導層組織選出霍爾蓋特為全國優秀女性領導人的獲獎者。

霍爾蓋特當年因購買4個價值2萬元的卡地亞手錶,獎勵郵政局行政人員,被莫里遜公開批評。


俄羅斯對烏克蘭「哈爾科夫」發動導彈襲擊

俄羅斯對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的中央自由廣場及住宅區發動導彈襲擊,造成至少六人死亡,多人受傷。 

同時,一支由坦克和軍事車輛組成、長達 60 公里的俄羅斯車隊,亦正威脅首都基輔,當地靠近基輔市中心和眾多公寓的「電視塔大樓」及烏克蘭的一間重要的大屠殺紀念館,亦受到攻擊。烏克蘭官員表示,電視塔襲擊中,一個電視控制室和一個變電站被擊中,至少有 5 人喪生,另有 5 人受傷。

部份烏克蘭的電視頻道要暫停廣播。烏克蘭最高議會亦發布了一張電視塔周圍煙霧繚繞的照片。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向歐盟議會發表講話,要求歐盟、應透過增加對烏克蘭的支持、來證明盟友關係,他又指,俄羅斯正以烏克蘭的兒童為目標,用作迫使烏克蘭人民屈服。

同時,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早前以視像形式,在兩場聯合國會議發言時,遭到外交杯葛,多國外交官在他演說時離場,抗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約翰遜讉責俄羅斯濫殺無辜

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讉責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正利用野蠻同濫殺無辜的手段對付烏克蘭平民。 

約翰遜在訪問波蘭時指,他相信普京的計劃將會失敗,因為世界將共同努力、去保護和維護烏克蘭的主權。他又補充表示,不相信俄羅斯政府願意進行談判。


歐盟撥 50 億應對烏克蘭戰爭人道危機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承諾、會從歐盟預算中撥出至少 50 億歐元,去協助應對烏克蘭戰爭期間所發生的人道危機。

他在歐盟立法的特別會議上表示,當中有5億6千萬用作應對烏克蘭本身的局勢、以及數十萬難民因應俄羅斯的入侵、而要逃離烏克蘭等問題。

他強調,歐盟必須是強而有力及團結,去應對俄羅斯的入侵。


白俄總統否認參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軍事行動

雖然白俄羅斯容許俄軍及裝備過境,並在剛過去的星期日推動一項憲法修正案,結束白俄的無核化安排。但白俄總統「盧卡申科」否認正參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強調未來亦不會這樣做。盧卡申科表示,俄羅斯已有足夠的資源、來應對戰爭,根本不需要白俄介入。 

盧卡申科亦補充表示,他相信俄羅斯及烏克蘭之間的第二輪會談、將在今日(3 月 2 日)重啓,他又表示,如果烏克蘭不再聽命於西方社會,會談就可能會有成效。 


以色列向烏克蘭運送人道救援物資

以色列開始向烏克蘭運送 100 噸人道救援物資,包括帳篷、睡袋,和衣物,用作支援受戰事影響的平民。 

救援物資將由一架以色列國家航空公司的貨機運送,並會先降落波蘭,然後再前往烏克蘭。 

而以色列外交部長「施萊因」 (Eynat Shlein) 表示,現時正盡最大努力、在烏克蘭有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以色列亦承諾、在衝突中繼續支援烏克蘭人民,但對加入西方陣營,共同譴責俄羅斯、則仍然抱持謹慎的態度。 


中國外交部表示俄羅斯安全訴求理應被重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中國對烏克蘭問題的立場時表示,雖然中國對傷亡情況感到遺憾,但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並無私利,亦會一貫根據問題本身的「是非曲直」為原則,他表示在北約連續五輪向東擴張的前提下,俄羅斯在安全方面的正當訴求,理應得到重視及妥善解決。 

他又強調,中國認為一國的安全、並不能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地區安全問題,更不應強化、甚至以擴張軍事集團來保障,他呼籲各國應當徹底摒棄冷戰思維,尊重其他國家的合理安全關切。 

他指出有關轉移在烏克蘭的中國公民事宜,中國外交部和駐烏克蘭使領館將調動一切資源力量,為在烏克蘭的同胞安全轉移提供支持和協助。


巴西暴雨引發山泥傾瀉致231死

巴西「里約熱內盧州」早前因暴雨引發山泥傾瀉,已造成最少231人死亡,仍有20人失蹤。警方昨日確認遇難者中、有137名女性及94名男性,當中包括44名兒童。 

位於山區的彼得羅波利斯市,上月2月中受暴雨侵襲引發山泥傾瀉,造成大量傷亡。市政府表示由於很多民房被毀,已有超過800人、必須入住由學校改造而成的臨時避難所,市政府亦呼籲各界,要協助安置受災人員。 

另一方面,緬甸北部「克欽邦」、一個「玉石礦區」在星期一晚倒塌,救援人員已找到12具遇難者的遺體,大約仍有40人失蹤。目前搜救工作仍然繼續,據報,失蹤者包括採礦工人、管理人員及機械維修工。


體育消息

俄羅斯已對多個國際體育組織、因應烏克蘭危機而對俄國運動隊、施加一連串限製、作出回應。 

在國際奧委會的建議下,國際足協 FIFA 及歐足聯前宣布,暫停俄羅斯參加所有國際足球比賽,並決定將5 月 28 日的歐洲冠軍聯賽決賽,由聖彼得堡改為在法國巴黎舉行,同時,一級方程式賽事大會、亦將暫停原本今年在索契舉行的俄羅斯大獎賽、以示抗議。

 俄羅斯副總理「切爾尼申科」則表示,他一直相信、體育應不應涉及政治。當局已決定將原本用作體育賽事的資金重新分配,去建設更多在當地住宅公寓附近的基礎體育設施,希望創造更多機會,讓兒童和年輕一代去參與體育運動。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By Ivan Leung, Tracy Lo, Natalie Ye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今日大事(3月2日)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