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事(12月30日)

國家內閣今日會舉行會議,各州及領地首長會與聯邦政府商討,希望就快速抗原檢測的措施以及緊密接觸者的定義和規例達成協議。

Naca Feature, Australian Federal Politics,General news,

Australian Prime Minister Scott Morrison holds up a face mask as he speaks during a press conference. Source: AAP

國家內閣今討論密切接觸者新定義

國家內閣今日會舉行會議,各州及領地首長會與聯邦政府商討,希望就快速抗原檢測的措施以及緊密接觸者的定義和規例達成協議。

國家內閣原定下星期舉行會議,但總理莫理遜向傳媒表示,有必要提早開會。

全國各地的新冠感染數字繼續攀升,莫理遜稱,各方面必須要達成共識,保證快速抗原檢測套件的供應,及確定誰人介定為感染個案的緊密接觸者。 

莫理遜指,要知道大家正面對很龐大的個案數目,所以這個定義好重要。他指不能夠每個人,只因為他在某個時間造訪過某個地方,便要他停止一切活動。 

首席衛生官凱利將會在會議上提出對密切接觸者新定義的建議,只有和確診病人同屋共住的人士,或者在一個住宿環境內,例如安老院內,共處四小時或以上,才會被視為密切接觸者並需要隔離。

新州急增12,226宗新確診住院人數再上升

新州的單日新冠感染數字突破一萬關口後,今早公佈錄得 12,226宗新個案,有1人不治。住院人數亦上升到746人,有61人在深切治療部。 

而維州今早公佈錄得5,137宗新感染,有13人不治。有395人住院,55人在深切治療部。 

其他州份及領地昨日公佈的數字包括,昆州錄得1589宗新感染,首都領地錄得138宗,塔州55宗,西澳2宗,北領地19宗,南澳1471宗。 

新州的感染個案突破1萬關口之後,公眾再關注到衛生廳長夏薩德 (Brad Hazzard) 本月中旬透露,分析模型預測單日感染數字可能在一月底會上升到25,000宗。目前仍然有大批的核酸檢測樣本等候測試結果。

新州1月底供應5,000萬份快速檢測套件

新州州長佩洛德表示,會再訂購3,000萬份快速抗原檢測套件,加上原來公佈的2,000萬份,預期會在一月底有5,000萬份提供予公眾。佩洛德表示會舒緩對核酸檢測設施的壓力。 

佩洛德公佈,先後分別訂購2,000萬和3,000萬套件,會在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時候對新州提供極大的支援。但他指會與聯邦政府緊密合作,訂立一個全國一致的分配方法。他指在下一個階段,這個會是慣常的做法,大家的家中都會有快速抗原檢測套件,可能從藥房或者家庭醫生那裡買得到。 

與此同時,維州當局亦表示確保獲得3,400萬份快速抗原檢測套件,將會在一月底之前免費派發。

珀斯7歲女童家中遭性侵 警公佈閉路電視片段

珀斯一名7歲女童上星期日在家中被性侵犯的案件,一名男子被警方扣留。

警方在採取拘捕行動之前幾小時公開一段視頻,顯示一名男子在案發當日在女童住所附近爬過一堵牆。

在視頻裡面,該名男子曾經到處張望,然後爬過牆,再在圍欄上窺看。西澳警方發表的簡短聲明稱,該名男子目前正在協助警方調查。

西澳林火已受控制改為「觀望及隨時行動」

在西澳 Perth Hills 的一處林火已經受控,當局發出的疏散令改為觀望及隨時行動。

珀斯過去一個星期受到熱浪侵襲。林火位置在珀斯東北18公里的 High Wycombe,在山腳接近珀斯機場,目前林火在防火線內燃燒。觀望及隨時行動令表示火勢有可能威脅到生命及財物,而情況並不穩定。

早前當局發出緊急警報,一些房屋受到大火威脅,下令居民疏散。

2002年巴厘島恐襲案主謀獲延遲判刑

2002 年巴厘島恐襲案,印尼檢控官要求延期對一名曾經潛逃18年的主謀判刑。

該宗炸彈襲擊案造成202人喪生,包括88名澳洲公民。58歲的蘇馬索諾 (Aris Sumarsono) ,常用名字祖卡南 (Zulkarnaen),是伊斯蘭祈禱團組織的前武裝隊伍頭目,這個東南亞武裝組織和基地恐怖組織有聯繫,被美國列為恐怖組織,被視為是巴厘炸彈襲擊案的主謀。

印尼檢控官原定昨日向法庭呈交判刑要求,但他表示要更多時候去準備。

墨爾本公路連環車禍 貨車司機被控危駕

今個月初在墨爾本一條公路上發生的連環車禍,導致一名兩歲女童當場喪生,警方檢控一名貨車司機。

事發於本月6日,在Diggers Rest 附近Calder Freeway上面,一部載住穀物的貨車及多部汽車相撞。遇難小童同車的另一名一歲女童和一對30幾歲男女受傷。

另一部小型貨車上的62歲司機當時被困車下由緊急服務人員救出。

42歲的貨車司機目前被控危險駕駛致死罪。

塔州小學充氣堡壘慘劇再有遇難兒童出殯

塔州小學充氣堡壘慘劇再有一名遇難兒童的喪禮今日下午會在 Devonport舉行。

12歲女童瓊斯 (Jalailah Jayne-Maree Jones)的家人在網上的喪禮通告上,形容她是一名親愛的姐妹和女兒,以及極為痛愛的孫女兒。

本月16日,Hillcrest 小學舉行學年結束活動的時候,一個充氣堡壘和幾個充氣滾球被強風捲起,造成6名兒童喪生。

瓊斯的另外三名遇難同學的喪禮已經先後在同一地點舉行。

譚德塞:恐變種病毒致「海嘯式病例」湧現

世衛總幹事譚德塞表示,他擔心新冠變種病毒Delta和Omicron造成的雙重威脅導致海嘯式的病例湧現,但他仍然抱有希望,明年疫情可以結束。  

根據世衛的數據,過去一星期全球錄得新感染個案有近499萬宗,較對上一個星期增加11%,當中歐洲佔超過一半。譚德塞又指責富裕國家令疫情加劇,指他們的「民粹主義、狹隘的民族主義及囤積衛生工具」的行為,破壞平等,並創造「理想條件」讓新的變種病毒出現。 

譚德塞表示,他非常擔心傳播力更強的Omicron 和Delta 在同時間傳播,導致病例如海嘯般湧現。 他呼籲富裕國家的領袖同疫苗製造商在Alpha、Beta、Gamma、Delta 與現在出現的 Omicron 中吸取教訓,共同努力實現全球 7成的疫苗接種覆蓋率。 現時是跨越短期民族主義,以及通過終止全球疫苗分配不均的時候,來保護各國人口及經濟免受未來變異病毒影響。

譚德塞呼籲各國政府與世衛合作,展開一項運動,目標是在明年 7 月初之前,每個國家都能夠實現 7成的疫苗覆蓋率。

《立場新聞》三男四女被捕 創辦人蔡東豪遭通緝

香港警方國安處以網媒《立場新聞》及其他人串謀發布多篇帶煽動性文章,昨日拘捕三男四女,包括前署任總編輯林紹桐、前總編輯鍾沛權、《立場》母公司前董事周達智、方敏生、吳靄儀及何韻詩,以及正還押的前《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

有消息指,目前不在香港的《立場新聞》創辦人蔡東豪亦正被警方通緝。 

《立場新聞》昨日起已宣布停止運作,所有員工已即時遣散。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在記者會上,就《立場新聞》發布大量煽動性文章,列舉多個例子,包括形容香港抗爭者「被失蹤」和「被侵犯」,他指這些形容全部都是毫無事實根據的惡意指控。 

李桂華表示,大家很清楚應該如何報導,怎樣才算是一個負責任的記者,向讀者做一個不偏不倚的報導。警方並非故意挑剔,並非針對記者,亦並非針對媒體,只根據國家安全法及犯罪行為辦事。

法國單日增逾廿萬宗病例「每一秒兩人確診」

歐洲的新冠疫情持續惡化,法國及英國的新增病例再創單日新高。 

法國新增20萬8千宗病例,除了是當地新高,亦是歐洲單一國家的單日新紀錄。法國衛生部長韋朗指,按照目前速度,國內每秒鐘就有兩人確診,同時大約有一成法國人口曾經與確診患者接觸,他警告,下月初每日可能會有多達25萬宗確診病例。 

英國亦破紀錄新增18萬3千多宗病例,較前一日多超過5萬宗。首相約翰遜再次敦促國民接種疫苗,又指決定新年前不會在英格蘭實施新限制,不過,他就呼籲民眾在參與慶祝新年活動時,保持謹慎。

印度新冠確診數字激增 政府推出旅行限制

印度的新冠確診數字激增,政府正努力扭轉民眾對戴口罩及接種疫苗的態度。 

印度至今已有超過 717 宗 Omicron 病例,當局現正實施旅行限制、擴大機場的大規模篩查,及發出公共衛生警告。 

印度國內的公眾輿論分為兩種,一種是不相信病毒存在,另一種是擔心會出現好似今年較早前造成數十萬人死亡的另一波疫情。 

公共衛生專家拉哈里亞 (Chandrakant Lahariya)表示,希望各方面都能夠向住正確的方向發展。

拉哈里亞表示,印度國內顯示出對 Omicron 變種病毒加深認識和關注,同時亦關注提高疫苗接種覆蓋率和在入口處進行測試,但在新冠防禦措施方面而言,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蔡英文:中共撕毀一國兩制承諾 再打壓港聞自由

台灣總統蔡英文表示,很遺憾再次看到中共撕毀一國兩制的承諾,再次打壓箝制香港的言論自由,他呼籲世界各國關注被捕人士的人身安全和香港的情勢發展,又指台灣會繼續堅定撐香港及港人。 

歐盟對外行動署發言人則回應,事件標誌住香港新聞自由進一步惡化,德國外交部發言人指,事件再次表明香港的言論自由及新聞自由正不斷受到侵蝕。聯合國人權辦公室亦對香港的公民空間持續被打壓感到震驚。 

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發言人表示,針對歐盟對外行動署發言人等公然散佈惡劣言論,妄圖阻撓特區警方依法執法,公開包庇反中亂港分子,表示強烈不滿及堅決反對。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