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稱會違反中國「國安法」 不會洩露用戶個人信息

META 警告表示,源自中國的虛假資訊活動正在加速「進化」。。以下是你需要了解的內容:

Graphic of a phone with WeChat symbol sitting on a Chinese flag.

WeChat 拒絕出席一項聽證會,該聽證會得知中國境內的誤導信息正在增加。

要點:
  • Meta表示,源自中國的虛假資訊活動正在加速「進化」。
  • TikTok 表示,縱使中國當局要求,它亦將拒絕交出個人數據。
  • 中國應用程式微信(WeChat)拒絕出席參議院委員會有關外國通過社交媒體干預的調查。
澳洲 TikTok 的管理層表示,如果中國要求他們提供該應用程式儲存的個人數據,他們會違反中國自2017 年實施的「網路安全法」,但拒絕解釋其說法的法律依據。

周二(7月11日),在議會對外國干預社交媒體調查聽證會的激烈討論中,這些高級管理層被指控故意誤導澳洲人,有關該應用程序與中國共產黨(CCP)的聯繫,同時亦隱藏個人數據可能會被洩露的風險。

自由黨參議員兼委員會主席帕特森(James Paterson)還指責另一款中國社交媒體應用程式「微信」在外國干涉和監控方面有「重要的問題需要回答」的情況下,仍拒絕參加調查。

早前,有人作出警告,指來自中國的網上虛假消息活動正在「進化」,並在今年「加速」

這是你需要了解的內容。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中國國家安全法強制公司向當局提交數據。 Source: AAP

「那麼你會違反中國法律嗎?」

根據中國共產黨 2017 年推出的「網路安全法」,企業必須向當局提供與國家安全有關的任何個人數據。

TikTok 公共政策經理喬伊斯(Ella Woods-Joyce)承認該法律適用於在中國有業務和員工,但表示「這對 TikTok 來說只是在中國營運的任何企業一樣」。
A woman talking via video-link.
喬伊斯(Ella Woods-Joyce)表示若中方提出交出數據的要求,澳洲TikTok將不遵從。
喬伊斯堅稱 TikTok 的中國員工將拒絕將用戶數據移交給中共,但一再拒絕解釋該決定的法律依據。

帕特森問道:「所以你的證據是表示你會違反中國法律?」

喬伊斯未有直接回應,但稱中國從未提出相關要求。她說:「如果有人要求,我們也不會提供。」

鑑於中國法律亦要求保密,帕特森問道,TikTok「到底如何」知道數據已被移交。

TikTok 數據安全部門的法洛 (Will Farrell) 表示,員工需要取多多次「授權」才能存取敏感數據,而跨國界取用更須獲得位於美國負責監控所有數據取用的全球安全團隊批准。
他說:「我們還有一個數據使用監察團隊,是我們駐美國全球安全團隊的一部分,負責監察所有數據的使用並查找任何異常或未經授權的使用。」

但法洛不知道該公司中國境內員工取得澳洲用戶數據的次數。

帕特森表示,如果 TikTok 在每次存取澳洲用戶數據時都有條理地記錄下來,那麼法洛不可能無法提供數字。

他說:「你不告訴我要麼是因為你不知道,要麼你知道但是拒絕告訴我。」

TikTok 高管否認間諜指控

TikTok的澳洲總經理亭特(Lee Hunter)也在帕特森的關注對象。

10 月,美國《福布斯》雜誌報道稱,TikTok 母公司字節跳動的員工曾存取該應用程式的個人數據,試圖追蹤報道該公司的記者的消息來源。

同月,《每日電訊報》的一篇專欄文章中,亨特斷然否認發生過這種情況,稱由於 TikTok 儲存數據的方式,這是不可能。

兩個月後,字節跳動承認多名員工為此目的不當地使用數據。
The TikTok app logo.
TikTok承認有「不擇手段的員工」使用個人數據試圖追蹤記者的消息來源。 Source: AAP / Kiichiro Sato
帕特森說:「你們的公司承認,事實上,這件事已經發生,而且是有可能的,並且有員工因而被解僱。」

「在公共記錄中你對你的應用程式曾作出虛假聲明。當我們不能相信你之前所說的話時,為什麼我們要相信你今天對委員會說的任何話呢?」

亨特將這些違規行為歸咎於一些「不擇手段的員工」,但表示他堅持自己文章的「觀點」。他否認該事件構成間諜活動。

他說:「這不是公司的宗旨。這些員工試圖查明洩露的機密公司信息的來源。他們的努力沒有成功。」

「但我們意識到,由於這些員工的嚴重不當行為,需要進行重大改變。」
Two TV screens in a room. A man in a suit is sitting behind them at a desk.
參議員帕特森通過影片連結觀看Meta出席質詢。 Source: AAP / Mick Tsikas

Meta對中國「不斷進化的」外國干涉發出警告

Meta(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和Threads的所有者和運營商)在調查的早期發出警告,稱中國的發放虛假訊息人士正增加招募記者並向全球的維吾爾族人傳播虛假訊息。

Meta 澳洲公共政策主管馬欽 (Josh Machin) 透露,自 2017 年以來,來自中國的「協同性造假行為」(CIB) 網絡干擾中,有一半在今年被識別出來。

他說:「我們看到特別是源自中國的網絡和運作策略的進化。」
「協同性造假行為」是指協調地使用潛在的數千個真實和虛假的社交媒體帳戶來傳播錯誤訊息。

自 2017 年以來,Meta 在其全球平台上已識別出 200 多個「協同性造假行為」活動。這些活動源自 68 個國家,並以至少 42 種語言傳播。

馬欽表示,一場出於政治動機的運動「已經蔓延到各個地方,從台灣到撒哈拉以南非洲」,但特別針對的是全球維吾爾族泡流亡社群。

他警告說,發展策略還包括嘗試「拉攏」有影響力的機構,例如非牟利組織、公關公司,甚至記者。

他說:「雖然對於源自中國的活動來說,這是相當新的策略,但我們在其他 『協同性造假行為』網絡中看到它們已有一段時間。」
Zoom screenshot of man in suit.
Meta 的馬欽 (Josh Machin) 警告說,源自中國虛假訊息的活動正在加速發展。
「因此,我們在它們得到很大的牽引力前,成功地偵測並消除它們。」

內政部長歐妮爾(Clare O'Neil)再三警告,澳洲的僑民社區,無論在網上和線下,都是外國干預的特定目標。

馬欽表示,雖然澳洲人無法免受全球活動的影響,但 Meta 已經移除了四個專門針對該國的行動。

他透露,其中兩個分別源自科索沃和印度的網站,它們利用與 2019 年聯邦選舉相關的政治內容來吸引觀眾。

但他表示,他們的動機顯然是金錢而非政治意識形態。

他說:「[他們]試圖讓人們通過連結進入實際上是廣告農場的網站。」

在Threads上也發生嗎?

Meta 在上周推出 Threads,一款被廣泛視為 Twitter 競爭對手的應用程式,該應用程式已經擁有超過 1 億用戶。

馬欽表示,適用於 Meta 其他應用程式(包括 Facebook 和 Instagram)的標準已經適用於 Threads,並堅稱錯誤訊息將被刪除。

他表示,Meta 正在「非常迅速」地在新應用程式上添加保護措施,為俄羅斯官方媒體 RT 和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標記明確的標籤。

但他沒有提供Meta將在何時設置這些標籤的時間框架。

他說:「對於國家相關媒體合作夥伴的標籤和事實查核人員等領域,我們認為這些都非常有價值。我們希望盡快添加這些措施。」
「但當然地,[自該應用程式推出以來]才過了幾天。」

反對黨內政事務發言人帕特森表示,他認為「不一定」要移除這些國家宣傳機構,因為了解它們產出的內容往往很有價值。

他說:「我只是不想讓我們被誤導,以為這些是真正自由和獨立的新聞媒體。但它們不是。它們是宣傳機構,他們應該被貼上這樣的標籤。」

微信拒絕出席調查

帕特森將矛頭指向中國通訊程式微信及其母公司騰訊,儘管該平台涉嫌監察和干預外國,但仍拒絕接受調查。

帕特森表示,微信在澳洲沒有公司代表,這表明它「甚至沒有必要假裝參與議會的調查」。

他在調查中表示:「一間對我們的僑民社區具有如此大影響力的公司能夠不受懲罰地運作,並表現出對我們政府制度毫不尊重,這是不能接受的。」

「如果微信認為(委員會的)建議不利於他們的利益,那麼他們就不能怪別人,只能怪自己。」

調查期間有人提出徹底禁止微信的可能性,調查聽證會指該應用程式的透明度甚至比 TikTok 還要低, TikTok大量的內容都是英語。
TikTok 是一家中國私營公司,否認代表中國政府審查內容。

很多澳洲政界人士使用微信與華語選民互動,儘管有人對騰訊會否拒絕中國共產黨的審查要求表示擔憂。

隨著坎培拉和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加深,前總理莫里遜(Scott Morrison)的賬戶在中澳開關係日益緊張時,曾一度被封鎖了幾個月,他的帳戶有7萬名追隨者。

莫里遜辦公室在 2022 年聯邦大選前多次嘗試就該事件聯繫騰訊,但沒有收到回覆。

調查得知,該事件是「教科書式的外國干預」,表明騰訊的決策會受到政治影響。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By Finn McHugh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