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ck photo
Stock photo
This article is more than 4 years old

Explainer

一旦遭遇家庭暴力應從何求助?

對於家庭暴力,你認識有幾多?你是否知道,一旦自己或其他人遭遇家庭暴力,在澳洲應如何尋求協助?

Published

By Emma Brancatisano
Presented by Yin Wu, Winmas Yu
反男性暴力組織「No To Violence」行政總監瓦特(Jacqui Watt)說:「最近我們在澳洲看見一些非常可怕的案例。我認為現在是時候將家庭暴力視為全國緊急問題,不應再繼續容忍。」

針對女性的暴力行為包括什麼?

根據全國暴力預防機構 Our Watch,針對女性的暴力可以有很多形式,包括:伴侶關係及家庭中的暴力、約會時出現的暴力、工作場所性騷擾、街頭騷擾、網上虐待、強壓性控制。

另外,亦可能包括原住民及托勒斯島民遭遇的種族及性別暴力、針對跨性別女性的性別歧視暴力及跨性別恐懼症暴力,以及殘疾女性遭受的制度性暴力。

Our Watch 行政總監金納斯利(Patty Kinnersly)表示,大部份家庭暴力案件的施暴者都是男性,受害者均是女性。根據澳洲統計局 2016 年的數據,澳洲女性遭受親密伴侶暴力對待的機會率是男性的接近三倍。
澳洲女性遭受親密伴侶暴力對待的機會率是男性的接近三倍。
她續指:「這可以在家中、在街道上、在工作場所、學校或網上發生,而且施暴男性很多時亦是受害女性所認識。」她強調,社會需要增加對這個問題的「廣泛認識」,以避免所有形式的暴力行為。

「採取一個根據性別而入手的方式來預防針對女性的各種形式暴力,並處理很多女性面對的結構性不公平問題,將是在暴力事件出現之前就制止其發生的關鍵。」

認識家庭暴力

在親密伴侶之間發生的家庭暴力,受害者可以是前伴侶,亦可能是現任家庭成員。同時,家庭暴力亦有可能發生在照顧者及被照顧者之間。

家庭暴力的形式有很多,包括肢體暴力、語言暴力、情感暴力、性暴力、社交隔離、尾隨跟蹤、經濟或科技虐待,以及宗教或文化虐待。

根據澳洲統計局 2017 年的數據,三份一澳洲 15 歲以上女性曾經遭遇男性肢體暴力或性暴力或兩者均有。

Our Watch 的研究亦發現,半數澳洲人不懂得識別不涉及暴力的虐待行為。澳洲統計局的數據指出,四份一女性曾經遭遇伴侶施以非暴力的虐待行為。
四份一女性曾經遭遇伴侶施以非暴力的虐待行為。
全國性虐待、家庭暴力支援熱線組織 1800RESPECT 總監莫特(Fiona Mort)表示,很多人對家庭暴力的認識存在錯誤。

她說:「公眾對在某些事情上相當認識,但並非全部。過去大家都以為家庭暴力僅限於身體方面的虐待,但其實亦包括尋求控制他人的所有行為。」
「這可能包括肢體或性暴力的行為或威嚇,但亦包括阻止他人(通常是女性)做她們想做的事。」

什麼是強壓性控制?

目前越來越多人正推動澳洲將強壓性控制視為家庭暴力的一種。強壓性控制是一種心理及情感虐待的行為模式,目的是為讓對方感到害怕,從而對對方施以權力或控制。

她說:「不管什麼行為,其所造成的心理影響均會對受害者的生活構成控制。」
強壓性控制通常是以某種行為及虐待的模式出現。

No To Violence 行政總監瓦特說:「可能非常隱約難見,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讓人難以察覺。」

「這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全國性家暴現象,協助民眾意識到他們身處的危險情況,並確保各項服務能對有關跡象及警示作出及時行動。」

有什麼值得警惕的跡象?

雖然家庭暴力有多種形式,但亦有一些跡象能顯示出某人可能身處虐待的關係或面對控制式行為。當中,有部份相對難以看見及難以辨識。

Our Watch 行政總監金納斯利表示,用來辨別非肢體虐待的部份跡象包括:對伴侶的上網活動進行監視、查看對方的手機短訊、言語侮辱、控制對方花費等。

她說:「此類行為通常會被寬恕、原諒或低調處理,但這樣的行為不應出現在平等及互相尊重的關係之中。」
「這樣的行為不應出現在平等及互相尊重的關係之中。」
瓦特又指,遭遇虐待的女性只需問自己,若自己行駛獨立性會有什麼後果,就能辨認出行為是否構成強壓性控制。

「若果你說『我出去與朋友見面』,會發生什麼事?他會否強迫妳與朋友及家人疏遠?他會否試圖控制妳的一舉一動?如果對方發惡,會不會將責任全部推到你身上?」

1800RESPECT 的莫特亦說:「如果你對自己能否做某些事情感到懷疑,擔心這樣做會帶來不良後果,那我認為你應開始察覺出他人正在控制你的生活。」

但她強調,重要的是要緊記家庭暴力涵蓋「範圍廣泛」。

「我們將它們分門別類,但若你的情況不符合我們設定的類別或符合有關的形容,不代表這並非家庭暴力,不代表尋求協助是沒有幫助。」

她亦鼓勵家庭成員及朋友需要留意身邊人是否有出現任何變化。

她說:「若一個女性本身外向並經常參與社交活動,但這突然改變,就可能預示出現不正常。」

如何尋求協助?

最重要的是,任何時候遇到危險應致電 000 報警求助,或聯絡所屬州及領地的危機支援服務。

若不確定該怎樣做,莫特建議可致電 1800RESPECT 熱線(1800 737 732),與本地服務機構聯絡,以獲得所需支援。

她說:「不單遇害者可以致電該電話。他們的親友或同事亦可聯絡我們,以了解應該怎樣提供協助。」

「我們要相信自己的直覺。我們的建議是,即時你不確定情況是否家暴,亦可聯絡 1800RESPECT,與我們傾談將會很有幫助。」
1800RESPECT 的網站以及各地區政府的網站亦能找到各項支援服務的資料。

若你就男性行為及伴侶關係等有疑慮,瓦特鼓勵致電 Men's Referral Line(1300 766 491)。這個由 No To Violence 提供的服務,亦為針對女性作出暴力行為的男性提供支援、資訊及輔導服務。

她說:「我們希望更多男性勇於致電這個電話,因為我們將所有通話視為改變行為的潛在機會。」

什麼是家暴保護令?

有很多措施可為家暴受害者提供保護,以免受到進一步虐待,包括家庭暴力保護令。

保護令在全澳各州及領地有不同的名稱,申請程序在不同地方亦各有差異。

澳洲法律理事會主席布拉施(Jacoba Brasch)表示,提出保護令申請的途徑主要有兩種。

他說:「通常是警察助你打電話,或者你打電話報警,這種情況下警察會就個案進行評估。他們可協助你申請暴力禁止令(Apprehended Violence Order;AVO)或家庭暴力禁制令(Domestic Violence Order;DVO)。」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你自己上法庭,填表(或填妥網上表格)提出個人申請。」

有專業人士鼓勵家暴受害者,在提出個人申請之前諮詢支援服務機構,確保這樣做不會構成安全疑慮。

新州法律援助服務(Legal Aid NSW)的庭審辯護斯波爾(Thomas Sphor)表示,每個干預令都會列明,對被告行為有什麼限制性條款。

他說,2017 年修例意味大多數家庭暴力保護令在全澳所有州及領地都被認可且具有法律效力。一旦施暴者被證明違反保護令的相關條款,可被罰款或監禁。

多元文化及多語種社區成員可如何求助?

多元文化及多語種(Culturally and Linguistically Diverse;CALD)背景的女性(包括原住民及托拉斯島民女性、移民、難民、尋求庇護者及國際留學生)可能會在面對家暴時更加弱勢和面臨歧視,她們在求助及尋求支援時亦可能遇到更多障礙。

1800RESPECT 的莫特說,這些女性能否獲得幫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她們的語言水平、來澳時間長短以及是否了解相關服務的情況。

她說:「我們曾見過,新抵達澳洲的人在其祖籍國就遭受某種形式的暴力,因此讓他們了解到自己所受的其實是家庭暴力本身就是較為艱難的過程,這亦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面。」

「他們可能不知道要去哪裡,可能害怕與不同政府部門溝通。我們需要通過社區領袖跟他們建立聯繫、推廣我們的服務,告訴所有人家庭暴力是不可接受的。」

她說,大部份家庭暴力服務機構都可以為不懂得英語的人提供翻譯及傳譯服務。

Our Watch 行政總監金納斯利介紹說,全國有多個能為多元文化及多語種社區提供協助的專業機構,包括:

  • InTouch, Multicultural Centre Against Family Violence - 維州幫助移民及難民背景女性的反家暴機構(電話:03 9413 6500)
  • Immigrant Women's Speakout - 新州的一個社區組織,為移民及難民女性提供家庭暴力的支援、倡導、資訊、服務轉介和研究(電話:02 9635 8022;電郵地址:women@speakout.org.au)
  • Dijarra - 分享及推廣文化,並為所有原住民女性,尤其是現在及過去遭受家暴的原住民女性提供實際支援的機構(電話:1800 105 303;電郵地址:infor@djirra.org.au)
  • Wirringa Baiya Aboriginal Women’s Legal Centre - 新州為原住民女性、兒童及青年服務的法律援助中心
欲了解更多資料,可參考社會服務部的家庭安全包,其中有專為移民提供的多語言資訊。

若本文令讀者感到不安,可致電 1800RESPECT(1800 737 732),或瀏覽 1800RESPECT.org.au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廣東話節目 MeWe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