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最宜居地區揭曉!

城市規劃單位刊登的第一份《大雪梨脈搏》分析了雪梨人所重視的生活指標,如房屋、工作、是否適合步行或散步、可否遠離熱浪,以計算各區表現。

Sydney’s CBD is on one edge of the city’s urban area

Source: Greater Sydney Commission

城市規劃單位「大雪梨委員會」今日刊登第一份分析《大雪梨脈搏》,談及雪梨人所重視的生活指標,如房屋、工作、是否適合步行或散步、可否遠離熱浪等。

三十分鐘抵達大都會中心

委員會希望所有雪梨居民可以在三十分鐘之內抵達大都會中心,這些大都會中心包括雪梨市中心、巴拉馬打、西部大都會(Liverpool, Greater Penrith和Campbelltown-Macarthur)和計劃中的Baderys Creek。

雖然幾乎全部的雪梨東面居民可以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在三十分鐘之內到達雪梨市中心,但雪梨南面和北面居民只有分別兩成四和四成二的人可以做到。

遠離熱浪

分析指,雪梨市中心居民在2018/2019年度只有六天的氣溫是高於35度,但雪梨西面居民要面對一整個月的高温。

要保持城市涼爽,其中一種方法是增加樹冠遮蓋率,當樹冠覆蓋率增加一成,土地表面溫度就會降低1.13度。

而在Ku-ring-gai、Hornsby、北海灘、Lane Cove和Willoughby就擁有最高樹冠遮蓋率,這些地區同時最涼爽。

是否適合步行或散步?

除樹冠遮蓋率,多走路亦代表較健康。於是,報告亦量度了雪梨居民步行的頻率和與戶外公共空間的距離,委員會認為這是量度宜居程度的考量因素之一。

委員會發現雪梨東面居民步行頻率最高,而雪梨西面居民的步行頻率最低。而雪梨東面的居民之中,七成七人可以步行五分鐘到公園﹔相反,近一半的雪梨西面居民住在距離最近的戶外公共空間四百米的地方。

《雪梨晨峰報》轉述大雪梨委員會主席Dr Sarah Hill表示,委員會意識到雪梨每個地區都有不同,都有其優勝的地方,委員會亦希望在各個範疇有所改善,這次分析只是基礎分析,是衝量雪梨計劃和願景的成效和表現的一個起點。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




分享

Publish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