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武? 和理非?】示威者一度進佔立法會 民陣遊行人數創新高

昨日是香港回歸廿二週年。民陣發起七一遊行,大會表示有五十五萬人參與。同一時間,一班示威者昨晚一度佔領立法會。政府強烈譴責。

Protesters in Hong Kong's Legislative Council building

Protesters have broken into Hong Kong's Legislative Council building and scrawled graffiti. (AAP) Source: AAP

七一遊行人數創新高

昨日是香港回歸廿二週年。民陣發起七一遊行,在當地時間接近三時由銅鑼灣維園出發,並以遮打道作終點。遊行人士沿途高叫「林鄭下台」、「撤回惡法」、「徹查六一二鎮壓」等口號。

大會表示有五十五萬人參與,創了歷年七一遊行新高;而警方表示最高峰有十九萬人。
Protesters attend the annual pro-democracy rally in Hong Kong on July 1.
Protesters attend the annual pro-democracy rally in Hong Kong on July 1. Source: Getty

有示威者衝擊立法會

同一時間,一班示威者由六月三十日開始通宵留守立法會示威區,及至七月一日中午,數百名示威者在場投票決定衝擊立法會。示威者以鐵枝、鐵馬及手推車撞向立法會添美道側門玻璃門,大批警方在立法會內的一邊戒備,有警員施放胡椒水,亦有警員為長槍上子彈。據當地傳媒報導,當時有多名民主派議員現身勸阻,毛孟靜警告衝擊立法會涉暴動罪,面臨十年監禁,反問示威者是否值得。其後毛孟靜向《紐約時報》表示,她認為「衝擊」表達年輕示威者對於政府無視他們的訴感到的絕望。直至約下午四時,一對玻璃門下方終於被撞破穿了個大洞,而示威者收隊離去。
Police officers during a clash outside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Complex.
Police officers during a clash outside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Complex. Source: Getty
Angry Core of Hong Kong Protesters Storms Legislature, Dividing the Movement
(The New York Times) Source: The New York Times
至五時,部分示威者再嘗試衝擊立法會示威區的入口,到六時半左右,撞破玻璃門進入大樓範圍。當時有大批防暴警察在大堂公眾席入口捲閘後戒備,有警員配備大口徑的催淚彈槍等武器。及至九時,原在立法會內警察撤退,示威者進入立法會內。而示威者高呼「撤回修例」、「立法會屬於人民」等口號,又有人走上會議廳的主席台,並在牆上寫上「反送中」、「取消功能組別」、「釋放義士」等字句。後來,示威者向記者讀出抗爭宣言,列普選、追究警隊等五大訴求。
Protesters in Hong Kong's Legislative Council building
Protesters have broken into Hong Kong's Legislative Council building and scrawled graffiti. (AAP) Source: AAP

警方凌晨清場 議員辦公室被搜

警方在大約十時公布即將清場後,示威者陸續撤離立法會。本來有三到四名示威者留守,但有其他示威者知道後回到立法會帶走留守示威者。到凌晨,所有示威者撤離立法會。而警方亦在差不多時間開始清場,期間曾放多枚催淚彈。清場後,警方在附近截查前往旺角的紅色小巴。香港電台指期間警員拍攝搜身過程及紀錄乘客個人資料,完成搜查後,才讓乘客離開。大批警員又在立法會大樓內蒐證。
Police officers remove demonstrators from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Police officers remove demonstrators from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Source: AAP
另一方面,陳志全於社交平台發文表示其議員辦公室凌晨被近十名手持盾牌的警察入內搜查有沒有人匿藏。

譴責暴力背後 亦應了解問題核心

楊岳橋與多位泛民議員在七月一日得知有示威者衝入立法會後亦相繼到場,在示威區一方面疏導群眾,另一方面希望勸部分示威者離開。

對於政府凌晨四時的回應,楊岳橋向SBS廣東話表示,任何破壞都不會希望見到,用「譴責」二字是很容易,但有沒有人去理解為何示威者要這樣做,政府有沒有反省施政是否失誤才會迫使示威者由走上街頭到衝擊議會。

被問及政府是否將事件轉為公共秩序問題,楊岳橋認為,政府和保皇黨在經歷六月的反逃犯條例的運動之後,終於找到機會將公眾關注轉移。但他亦認為政府低估民意,儘管不是所有人完全理解和認同七月一日的行動,但不代表當日有份上街遊行反對逃犯條例的人會就此忘記當日走出來的原因,而二百萬人上街遊行的訴求,到今天還未得到正面回應。

他強調示威運動「無大台」,往往由示威者共同策劃,所以難以預計會否有下一波行動。但作為議員,他們會在了解有活動、運動的時候,到現場,希望確保出席的人士安全。 而他們一眾泛民議員亦希望盡快促成與林鄭月娥會面。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