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中國對香港控制加緊致資金外流 新加坡漁人得利?

一群手握資金的人,他們可能沒有走上街頭,但他們用另一方式對香港的《逃犯條例》修訂作出「抗議」。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skyline. Source: AAP

如果以為反《逃犯條例》修訂的只是年青人,一些被以為是對條例一無所知的年青人,那可能當中有所誤會。其實,還有一群手握資金的人,他們可能沒有走上街頭,但他們用另一方式作出「抗議」。

香港作為金融中心,金融業當然是一大重點。但無論是《路透社》還是《金融時報》,他們都在說同一件事﹕香港的富豪正靜悄悄將資金從香港搬到新加坡。

《路透社》指有富商正逐步將一億美元的資金由香港搬到新加坡,而《金融時報》提到有已經成為香港永久居民的中國商人曾向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反映不贊成條例修訂﹕「這不關乎修訂是否反映事實的問題。 這是關於對中國缺乏信任的問題。 行政長官完全低估了香港人的心理和偏執。」更有與會人士表示,新加坡政府期待修訂通過的一刻。

比起擔心自身會否被移交到中國,他們可能更憂慮中國對香港的各樣控制越來越厲害。

在香港政府提出《逃犯條例》修訂的同時,其實也推出《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簡稱《刑事互助條例》)修訂。《刑事互助條例》下,若中國向港府要求凍結資產,香港法庭只能審視內地當局提供的表面證據是否成立,繼而批出限制令。

有家族公司表示,近幾年已在逐步將資產移離香港,而香港政府提出的《逃犯條例》和《刑事互助條例》修訂只是新一個催化劑。這間家族公司就在大遊行發生後開始把一些商用物業賣掉,然後把資金轉到外地。

而新加坡也開始有所行動,去年當新加坡交易所的行政副總裁在香港會見傳媒的時候,就曾說﹕「新加坡不是中國一部分。」意圖拉開與中國的距離﹐暗示新加坡受到中國的政治影響風險較細。他又暗示香港證監會受制於中國證監會,即使香港證監會多次否定。

另外,亦有分析指,除了資金外流,一些外國公司亦考慮將主要辦公室搬離香港。

《金融時報》引述新加坡國立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Lawrence Loh指,雖然《逃犯條例》令企業感到不安,但「更廣泛的不確定性,並不來自於抗議活動,而是因為香港距離自治的終結越來越近」。

雖然,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已於上星期日大遊行後宣布暫緩修訂,但是否可以挽回這些商界和富豪人士的信心,還要再觀察一段時間。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憂中國對香港控制加緊致資金外流 新加坡漁人得利?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