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龍舟已成全球運動 雪梨港人: 「不放棄就可以堅持下去」

dragon boat team

雪梨僑青社華人龍舟隊參與賽事 (前方站著黃衫者: Chris) Source: Supplied

端午節將至,除了糭子和屈原,相信大家一定會想起「扒龍舟」。你知道澳洲都有龍舟隊嗎?擁有13年龍舟活動經驗的港人Chris,曾多次參與澳洲全國賽和世界賽。 他表示,龍舟現已發展成一項全球熱門運動,不再只是傳統端午節的節慶活動。


41歲的港人潘進修(Chris)是雪梨僑青社龍舟隊的中堅份子。龍舟隊自1983年成立,迄今已39年,是雪梨歷史最悠久的隊伍之一。Chris在香港的時候已是龍舟隊成員,至2010年公司調派他來雪梨工作。初來報到時欲認識新朋友,偶然知道雪梨也有龍舟隊活動,便毅然參與。
dragon boat team
攝於2022年農曆新年龍舟賽 (後排右2: Chris) Source: Supplied
Chris表示,疫情前每年會與隊友一同去不同州份比賽,參與全國賽事和世界錦標賽。整個團隊一起練習,又一起出外比賽。回首已踏入第13個年頭,跟隊員認識多年,關係就如家人一樣。

Chris笑言:「龍舟隊的隊員一星期3次訓練,十多年來大家一同成長,感情特別好.......途中見證著不少情侶的誕生、久不久就要參加婚禮、百日宴...... 這也帶給我無比的意義,認識到一班如家人的好朋友。」
「龍舟是團隊運動,我最享受團隊當中隊員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精神。」
dragon boat team
2018年團隊出席於匈牙利舉行的世界龍舟錦標賽 Source: Supplied
Chris表示,現時龍舟不再只是端午節的傳統活動,已發展成一項全年無休的運動;全球很多國家都有龍舟運動。又指,在新州已有差不多50個龍舟會, 而比較有競爭力的隊伍都在雪梨市中心, 大約有7至8隊。 

Chris說: 「我們隊伍高峰時約有60至70名成員。近年因疫情關係,人數驟減。」

練習和比賽皆有分組,包括混合組、公開組、青年組以及男女分組。傳統上公開組主要是男性,因為力量較大,年齡不限。另設有青年組,供24歲以下的青少年參與,以及40歲以上的壯年組。

當被問及參與要求,Chris表示沒有運動背景也可以,基本上沒特別要求,甚至不諳泳術者都可以參與,但必須穿上救生衣以保安全。

Chris表示:「反正13年來我從未遇過反艇意外。」
dragon boat team
2020年參與賽事時拍攝 (前方右2: Chris) Source: Supplied
龍舟隊一星期水上練習3次,陸地訓練1至2次。地點在雪梨Prymont 漁人碼頭對出。Chris提到,練習的時候隊員要注意節奏和技術;不同隊伍的技術和姿勢也有不同,體能和力量訓練則靠自己平日鍛鍊。

他說: 「口號會以英文為主。準備時口號為『Paddles Up 』,意思是提起船槳,是一個預備姿勢。當發出『Go 』的口號,就是一起扒下去。」

「到比賽時的口號又會不同。例如『Are you ready 』、『Attention 』、『 Go now』、『Take it home 』(意思是大家發力去到終點)。」

對於甚麼情況下使用左槳和右槳,Chris表示,要視乎各龍舟隊自己的規定,部份隊伍會讓成員按其習慣作選擇,部份隊伍則是規定使用某一方。

Chris說:「部份人習慣用右手,可能右手的臂力更佳。但長期使用某一隻手,又會令那隻手肌肉特別發達,所以我們雪梨隊會讓成員兩隻手都練習,兩隻手替換會平衡一點。」 

Chris前幾年曾做龍舟教練,他表示擔任教練責任大,不能缺席以免影響隊員。
「當教練可鍛鍊到自己的耐性,也學會因材施教。看到隊員一條心努力練習,有成果的時候滿足感特別大。」
dragon boat team
2019年Chris 曾擔任新州龍舟隊教練 (左1: Chris) Source: Supplied
現時平均一個月會有一次比賽。但這段日子偶爾受到天氣或自然災害影響,4、5月的時候曾因新州水災取消比賽。

當記者以為龍舟隊近日會為端午節密鑼緊鼓練習的時候,卻發現答案剛剛相反。Chris表示,因雪梨的6月是冬季,天氣和水溫較冷,所以一般只是訓練而已。相反,雪梨最大型的龍舟賽一般會在1、2月農曆新年的時候進行,天氣較暖和,參與人數也會較踴躍。

對於曾否想過放棄,Chris回答:「十多年多多少少總有想過,不過主要因工作關係,有時候若工作至6、7點,太忙致抽不出時間練習,或因為受了傷。還有一點讓自己有過放棄的念頭,就是隊員也想放棄的時候。所以只要大家不要放棄,我們就可以堅持下去。」
dragon boat team
2018年在農曆新年龍舟錦標賽中奪得獎項 (右: Chris) Source: Supplied
dragon boat team
2019年參與澳洲全國龍舟錦標賽中奪得獎項 (左: Chris) Source: Supplied
有關潘進修參與龍舟活動的詳情,可收聽潘進修接受SBS中文廣東話節目記者余巧恩的足本錄音訪問: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