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波推動國際關係 澳中「乒乓外交」50週年

Australian players were invited to friendly matches in China, 1971.

澳大利亚乒乓球代表队在中国参加比赛 Source: Table Tennis Australia

1971年4月21日,澳洲乒乓球運動員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邀請前去訪問和進行友誼賽,通過民間和體育的方式首次進行直接的交流,從而開啟了兩國建立外交關係的道路。澳洲乒乓球協會(Table Tennis Australia)早前發文紀念澳中「乒乓外交」50週年。程達昆在今日的【社區專訪】請到澳洲乒協的社區合作夥伴,澳洲華人乒乓球愛好者協會會長孫迪,分享一下半個世紀前的這段外交佳話。


1971年4月,澳洲乒乓球五人代表團正在日本名古屋參加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成員包括平克威奇(Paul Pinkewich)、納普(Steve Knapp)、米德爾頓(Anne Middleton,出嫁後改隨夫姓McMahon)、教練紹特(Noel Shorter),以及澳洲乒協主席John Jackson博士。

50年後,平克威奇接受訪問還記得他們是在日本接受乒壇巨星荻村伊智朗培訓時接到赴華邀請的:「荻村建議我們去,並說我們在中國之行後再返回日本跟他繼續訓練會很不錯。當時我們只有兩小時去拿行李,然後匆匆趕往機場搭飛機前往香港。」

納普也記得拿行李趕往飛機場時的匆忙。他說,John Jackson已在機場等候,一行人搭上飛機,第二天就從香港通過羅湖邊境入境了中國。

在羅湖,澳洲代表團遇到了兩星期前同樣受邀訪華的美國代表團。澳洲隊到達時,美國的運動員恰好即將離開。教練紹特回憶說:「我們跟美國隊一起吃了午餐,期間他們告訴我們會發生什麼,我們才對接下來的行程有所了解。」
在初次踏入紅色中國的澳洲乒乓球員印象中,70年代的中國大陸安靜、秩序井然。納普記得那時街上少有汽車,所有人騎著單車,到處沒有噪音,也沒有廣告。

紹特說:「我們見過五光十色的香港、東京,入境中國以後,滿目皆是穿著藍色中山裝,戴著帽子,揮舞著紅寶書的人。」

在中國,三名澳洲運動員平克威奇、納普和米德爾頓在座無虛席的體育場裡跟中國隊進行了比賽。當時中國還只有一個電視頻道,對比賽賽況進行了全國轉播。

納普說:「比賽時賽場裡觀眾1萬8千人座無虛席,(對我)已經史無前例。比賽前我問翻譯看電視轉播的觀眾有多少人,他告訴我有10億!我簡直不敢相信。」

作為一場表演賽,比賽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儘管中國隊球員的水準當時在世界上數一數二,但平克威奇回憶說,這是一場「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比賽。

而電視轉播也讓澳洲乒乓球隊迅速在中國成為明星。每次比賽結束,隊員在街上走到哪裡旁邊都圍滿了群眾,充滿好奇地看著他們。

紹特說:「當時我的頭髮是紅色的,納普留著長頭髮,米德爾頓穿著超短裙(也是她的正式隊服),所有女士都沒見過這樣的裝扮。」

1971年五一勞動節,澳洲乒乓球隊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受到了時任總理周恩來的接見。平克威奇回憶說:「突然總理接見了我們,跟我們握手。當時所有人都在看納普的長頭髮和米德爾頓的超短裙。」

而納普最難忘的是周恩來向他提的一個問題:「他問我:『你怎麼留著長頭髮?是表達對社會的某種不滿嗎?』我回答不是,只是流行而已。他還問我,澳洲年輕人怎麼看待越戰。當時我和平克威奇差點被徵召入伍,所以我回答,我們不想上戰場。」
Steve Knapp, Noel Shorter and Paul Pinkewich in Table Tennis Australia
(左起)納普、紹特和平克威奇在50年後重聚,接受澳洲乒乓球協會訪問。 Source: Table Tennis Australia
離開中國回澳以後,澳洲乒乓球隊再次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平克威奇和紹特還被請到一個派對,並且跟時任聯邦反對黨領袖魏德倫(Gough Whitlam)進行了深入交流。

紹特說,那是在馬爾他大使府邸的一次派對,去之前他們被特別要求帶上在中國之行的錄影片段。在派對上,他們被請進一間小房間介紹錄影內容,還有人用攝像機專門拍下了他們的解釋。

紹特說:「我對魏德倫提問的詳細感到驚訝,結果幾天之後,魏德倫就宣佈訪問中國。」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澳洲,與中國交往還是有爭議的政治議題。然而在澳洲乒乓球隊訪華之後兩個月,魏德倫就率領工黨代表團訪問中國。這次訪問比基辛格的秘密中國之行還早了幾天,也被認為是澳中關係的重要轉捩點。

納普和平克威奇在以雙打拍檔的身份代表澳洲征戰多年以後光榮退役,他們的最好成績是在1979年排名全球第12位。如今他們還常跟老教練紹特聚會,回憶賽場上的崢嶸歲月和各種難忘的紀念日,而訪華50週年就是他們一生難忘的經歷。

在目前澳中關係經歷低谷之際,幾人更希望對「乒乓外交」的回憶能啟迪年輕一代用運動消除障礙,團結人心。

平克威奇說:「對我們來說被視為優秀的(外交)大使很重要。但我們只是喜歡運動的普通人。運動能夠推動和平和善意,這一現實應該被世界認識領會。」

紹特說:「我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自豪。我們做出了很大貢獻,我認為我們很好地代表了澳洲和澳洲人。」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廣東話節目 MeWe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