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澳洲電動車工業潛力無限 獨欠政府「推一把」

澳洲在電動車生產的技術上已有不少天然優勢,只要政府對電動汽車業稍作鼓勵,相信澳洲在此行業有巨大發展潛力。

澳洲在電動車生產的技術上已有不少天然優勢,只要政府對電動汽車業稍作鼓勵,相信澳洲在此行業有巨大發展潛力。 Source: AP Photo/David Zalubowski

澳洲政府一直沒投放太多資源發展純電動汽車的本地生產,但本地商學專家認為,其實澳洲在電動車生產的技術上已有不少天然優勢,只要政府對電動汽車業稍作鼓勵,相信澳洲在此行業有巨大發展潛力。


要點:

  • 澳洲以往在汽車製造業有不錯發展,不過,由於本地市場由歐洲及亞洲入口汽車主導,令本地汽車生產業每況愈下,直至去年開始,已再無汽車在澳洲生產。
  • 但由於純電動汽車將成為未來主導市場的產品,有不少人認為,有多年造車技術及基礎設施的澳洲車廠將可善用其優勢發展本地電動汽車製造業。
  • 雪梨大學商學院的李薇博士亦認為,在電動汽車市場的三個主要供應鏈,澳洲目前均有優勢,只要政府稍作鼓勵相信澳洲電動車製造業,未來有巨大發展潛力。

隨著聯邦在野工黨的大選承諾加強純電動汽車的買家優惠,希望有關措施將有利於澳洲電動汽車市場。而不少人甚至認為,若電動車能在澳洲國內普及,曾風光一事的汽車生產業,在此大趨勢下,或能重振往日名聲。

雪梨大學商學院講師李薇博士(Dr. Wei Li)在接受SBS廣東話節目訪問時指,澳洲在電動汽車市場的三個主要供應鍊,目前均已有相應的優勢。

「電動車的供應鏈其實是多元化的,若要詳細區分,最少有三種不同的供應鏈,分別是汽車本身、電池以及充電設施等三方面。」

「澳洲最大優勢在於電池方面,而電動車最主要的一個元件,就是其電池,電池中最主要的資源就是Lithium(鋰元素),而澳洲是全球鋰元素的其中一個主要生產國。」

鋰在地球上廣泛分佈,鋰的礦物有30餘種,在人和動物的有機體、土壤和礦泉水、可可粉、煙葉、海藻中都有鋰存在,鋰在海水中的總含量非常大。

按美國地質調查局在2016年的推算,澳洲的鋰礦物儲存量,佔全球總蘊藏量1400萬噸的11%,僅次於智利(52%)、中國(22%)、阿根廷(14%)。但由於澳洲通過礦石精製鋰礦物,生產效率比其他國家為高(佔41%),成為世界鋰元素的最大生產國,而智利的年度產量只為34%,阿根廷及中國,則分別只有16%及6%的年生產量。

雖然如此,李博士認為目前澳洲仍欠缺在本地生產鋰電池的工業,政府必須在政策上作更多支援,以進一步把握澳洲獨有的優勢。

「但由於電動車市場越趨䌓榮的影響,澳洲的採礦業將鋰元素生產後,就會直接供應給其他國家進行加工。而其本上沒有太多礦物會在本地自行加工,亦因電池組件製造及回收電池等的產業在澳洲亦欠奉。」

「如果亦能有在這方面有適當的政策支援—尤其是相應的勞工支持的話,電動車電池的供應領域,應可成為澳洲最有優勢的行業,有望令我們就業及收入亦得以有所增加。」
除此之外,在去年( 2020年),Holden車廠宣布在澳洲停止生產汽車,令澳洲再沒有本地生產汽車的工業之前,澳洲國內的車汽製造量,在上個世紀亦曾風光一時。

1970年代,澳洲曾接近每年100萬輛,成為當時世界排名第10位的汽車生產國,而到2004年,澳洲每年仍生產超過40萬輛汽車。但隨著本地汽車市場逐漸由歐洲及亞洲的進口車所主導,令澳洲本地汽車生產業每况愈下。

而李博士相信,在電動車這個市場無可避免成為未來全球的大趨勢下,澳洲的汽車工業亦有望憑多年來投放在汽車生產的基礎設施而輕易復甦。

「我覺得澳洲其實可以利用現有的工業基礎設施,重新建立澳洲成為電動汽車製造國。」

「雖然澳洲目前在組裝汽車的工業上並無(國際上的)優勢,但在汽車零部件的製造方面,澳洲仍有相當的優勢,而這些國內生產的零部件,足以應用於電動汽車。」

「因此,政府若在這方面作政策上的支持,既有益於國內的市場,同時亦可以進一步吸引全球主面的製造商,再次到澳洲設立工場。」
至於在充電設施方面,澳洲亦一早有國際知明的自家品牌。

「澳洲亦已證明我們在製造及設計(充電設施方面)有強大的能力,其中一間名為Tritium的昆州企業,在2001年成立,主要是開發一些快速充電設施,亦是此方面的世界級領導公司之一。但目前澳洲的電車市場仍然比較細小,所以他們的大多數產品仍然是出口到歐洲及美國。」

「澳洲既然已經有在這方面非常成功的企業,我相信在充電設施方面,澳洲仍有廣大的市場實力。 」

由於電動車的製造業屬於新興市場,所以有不少原料仍然需要重新去建立工場,因此其規模仍然相當有限,全球汽車生產數量仍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在此大環境下,李博士估計有不少的品牌,可能會考慮到澳洲電動車市場的潛力,而選擇在未來於澳洲設廠。

「我相信日後,若有關的供應開始趨向成熟,有不少國際品牌可能會考慮到澳洲的市場潛力,因為澳洲市場對電動車的需求的確亦比較強勁。」

「過去一年,澳洲電動車協會亦做了一個調查,並發現受訪澳洲的消費者,有85%表示,認為自己的下一步車將會是純電動汽車。」

「亦因為國內需求強勁,我覺得國際的電車企業要設立在澳洲的銷售點—以至設立一些製造工場—時,一定會考慮到澳洲的消費者重視本地品牌,因此,我認為澳洲日後能有自家電車品牌的可能性仍然比較大。」

另外,從電動車發展史來看,例如Tesla就是在從沒有生產汽車經驗的背景下,研發及生產電動汽車,李博士亦不排除澳洲亦會有科技公司在未來加入此戰場。

若要成功發展電動汽車產業,澳洲政府又應如何向歐洲及中國—這兩個近年在電動汽車領域上高速發展的國家—借鑑?而澳洲缺乏足夠人口以達至充足的內部需求,又是否會成為電車工業發展的障礙?想知問題的答案,請留意足本訪問錄音。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廣東話節目 MeWe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