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改列「風土病」?】專家:澳洲環境特殊今年冬季是關鍵

Two people wearing mask on a street

Viruses are more likely to become endemic if they become adapted to a local environment. Source: AAP

英國自上個月底開始已將新冠肺炎列作風土病處理,有本地專家強調,「風土病」並非等於「零防疫」,亦未排除新冠病毒日後仍有機會為世界帶來另一波疫情,澳洲更因其特殊環境、而絶不應掉以輕心。


在香港為公共衛生政策研究博士、移民澳洲後轉為行醫的周睿君醫生,在接受SBS中文廣東話節目訪問時指,有關決策對歐洲及西方國家有一定程度上有帶頭作用,但澳洲卻因本地的獨特環境,而令政府改列「風土病」的考慮上有更多變數。

「若本地疫情一如目前的走勢,澳洲預計一年內已可將新冠列作風土病,這也是大家的預期。」

「但別忘記因為新冠肺炎已進行了好幾次數種,之前Delta、之後再出現Omiron,而Omiron對全球而言更是一種突破性的發展,因為它的傳播速度,突然變快。」

「而未來我們是否會面對其他的變種病毒仍未可知,若再出現變種,就有機會推翻我們目前的政策,所以,若果說澳洲會在一年內,將疫情列為風土病,目前仍是醫學界所預料的事情。」

「另外,在2月底澳洲重新通關讓外國人進入時,到時病例亦可能會再上升—雖然有關數字未必會馬上出現,預計要等到3月底或4月時,有關數字才會反映,到底情況將會如何,可能仍難以預料—例如,到時是否因為有更多外地人入境而出現更多變種—現在作出結論仍然是言之尚早。」

「除了上述因素,我們還要觀察未來入冬時澳洲的情況,因為冬天亦是季節性流行性感冒的高峰期,在今年冬天,澳洲是否會出現新冠病毒與流感仍未可知。」

「因為在冬天,有慢性疾病的人及長亦有機會會因季節性流感而死亡,新冠肺炎亦如是,因為在今個冬天,我們未除會見到死亡與住院的人數、比以往的冬季為高。」
「因此,衛生專家及官員可能要視乎冬季的情況,才能有足夠的資料,對未來的對策作出調整。相信在即使澳洲列新冠作『風土病Z難,並不會有天翻地覆的改變,但政府亦有需要向市場」

周醫生相信當政府將新冠列作風土病,目前的社交、上班及回校,或在本地的商店或室外場所內要遵守的限定將會解除,政府亦會鼓勵,但亦不會將強制執行。但她亦相信,大家對公共衛生及清潔的觀念將會改變。

「一如以往香港在沙士之前,當地很少人會戴口罩外出,但沙士之後,香港人一旦出現傷風感冒,就會主動戴口罩出外,亦會被視為是一個負責任的表現,我相信未來在澳洲亦將出現同樣的轉變。」

「相信在即使澳洲列新冠作「風土病」,並不會有天翻地覆的改變,但政府亦有需要向市民交待,當局將如何應對新冠肺炎。但我相信目前澳洲在社會上,政策亦已開始慢慢趨向實施『風土病』等安排。」
但周醫生強調,改列新冠為「風土病」不等於政府或市民可以「零防疫」,亦不排除病毒日後仍有機會再成為「全球大流行」疫症。

「由大流行轉為風土病,大家別以為病毒或其傷害因而變得輕微,可以不用理會或完全放鬆自己衛生要求。」

「因為實際上,將新冠變種病毒列作為風土病,意思即病毒將會長遠永久與我們同在,亦難以完全被消滅,因此,我們亦必須學習與之共存,而在風土病的政策下,衛生專家可以預計到個案將如何發展。」「總而言之,就是病毒己可政府預料及可控範圍之內,讓大眾可與之共同生活。」

「正如我們目前的流行性感冒一樣,或者仍在澳洲存在的性病,都是以風土病的方式處理。」

「亦可能在若干年—即十年、八年後,我們仍有機會見到新冠病毒再出現大爆發,甚至不排除病毒若再傳到其他國家,就會機會再次成為全球大流行的疫症,但直至這個現象出現之前,病毒仍然會被介定為是風土病。」

而周醫生亦指,雖然澳洲—與其他西方國家一樣—在新冠住院及死亡率上均已受控,但若落後國家的疫苗接種率仍然持續偏低,在未來全球再互通的情況下,相信疫情仍有復發機會,亦無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

更多訪問詳情請收聽足本錄音。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請查閱所屬州份或領地的聚會限制規定。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sbs.com.au/language/cantonese/coronavirus-updates。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