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山》編劇羅旭能:用華人視角書寫澳洲淘金史

Benjamin Law

Benjamin Law. Source: Mark Rogers

羅旭能認為,澳洲的歷史,是關於原住民的歷史,也是殘酷的殖民史。 而淘金潮是這段豐富歷史中的重要一環。


SBS中文製作了一系列共3集《回到華人淘金現場》Podcast節目,由專家講述淘金潮歷史,請點擊以上喇叭圖案收聽。今集是第一集,由維州Bendigo金龍博物館研究員麥利講解淘金潮背景,以及當年華人淘金者遭受的各種歧視。


1850年前後,殖民地新南威爾士被發現藏有大量金礦。自此,一場持續數十年的淘金潮轟轟烈烈地拉開帷幕。

成千上萬的華人淘金者湧向「新金山」澳洲,加入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尋找黃金的行列,追逐財富,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一方面,他們帶來了獨特的掘金方式,帶來了來自東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為古老的澳洲大陸創造了新的生命。然而,這些來自中國的淘金者,卻長期生活在他們歐洲同行的歧視和敵意之下。

在這片有著6.5萬年悠久歷史的土地上,白人、華人、原住民三方種族如同即將被點燃的火藥桶,衝突一觸即發。

電視劇《新金山》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開始的。

「一石激起千層浪」

新金山聯合編劇羅旭能(Benjamin Law)告訴SBS中文,《新金山》的故事,起始於一具在華人礦工營地外發現的白人女屍。

1857年,歐洲人、華人和澳洲原住民共同生活在維州西部的淘金城鎮巴拉瑞特(Ballarat,舊稱孖辣)。這宗謀殺案彷彿一顆入水石頭,在原本微妙而膠著三方勢力中激起千層浪花。

「因此,當一個殺人犯出現在這個種族組合中,這無異於火上加油。」

「新金山」,英文對應為New Gold Mountain。這個略顯中式英語的劇名,實際上來源於廣東淘金者初到之時,對澳洲的別稱。
New Gold Mountain
New Gold Mountain Source: SBS
在歷史上,在「舊金山」美國加州的淘金潮於1848年前後興起;而澳洲的金礦在19世紀50年代才被發現,故名「新金山」。

羅旭能說,《新金山》採用了舊時廣東人對澳洲稱呼的英語直譯,「語法上是錯誤的」。然而,正是這樣的劇名,才能體現淘金潮時期文化的交流與衝突,才能把觀眾無縫帶回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

他直言:「《新金山》可能是澳洲歷史上製作最昂貴的電視劇集之一,當你試圖重新構建一個真實而完整的世界的時候,所涉及的東西太多了。」

充滿歧視的華人掘金史

羅旭能認為,澳洲的歷史,是關於原住民的歷史,也是殘酷的殖民史。而淘金潮是這段豐富歷史中的重要一環。

基於大量的史實研究,羅旭能描述了淘金時代華人的生活圖景——白人礦工不喜歡華工的淘金技術,需要使用大量的水。可是,當看到華工團隊組織有序,或許能夠用更少的努力獲得更多的黃金,這些都令一些歐洲掘金者妒忌。

維州Bendigo金龍博物館(Golden Dragon Museum)的研究員麥利(Leigh McKinnon)表示,淘金潮前兩年,前往維多利亞的華人並不多,只有140人左右;時隔一年,1854年,抵澳華人激增至約5000人;至1955年,在澳洲的中國工人數量已達到11,500人。

據估計,在19世紀50年代末,維多利亞的金礦城市,如Ballarat、Bendigo、Castlemaine,華人佔到男性人口的五分之一。

「雖然來澳追逐淘金夢的人,除了歐裔,便以華裔居多。因為面臨額外競爭,收入受到威脅,歐洲礦工提高了對華人礦工的敵意。」
Bendigo矿场的中国矿工
Chinese miners in a Bendigo mine. Source: State Library Victoria
無論是1854年反華騷亂、尤利卡城寨之戰(Eureka Stockade)、還是針對華人的「人頭稅」、「保護稅」,澳洲淘金史上發生過多次針對華人的種族騷亂。

他補充說,歐洲礦工認為,礦場不應有這麼多華人「入侵」,他們不配享受榮華富貴。

「很可惜,這些思維在歷史上仍然持續不斷。」

羅旭能說,自從第一個由記錄的華人到達澳洲後,種族歧視、仇外心理、反華情緒就一直存在。

「在我們所描繪的新金山時代,如果有一樣東西能讓人們團結一致,那麼對華人的仇視大概就是其中之一。」

他說:「但是,我不認為我們討論得夠多。」

羅旭能說,在澳洲的中學歷史課程中,淘金潮只匆匆出現在課本的幾頁。他表示,通過《新金山》,「我們真的想探索那個時代——白人、華人、原住民,複雜共存。而在太多(以往的)全國性故事中,我們浪費了太多次讓種族關係更和諧的機會。」

以華人視角,講述華人故事

羅旭能說,正如麥利等歷史研究者所描述的,包括淘金潮在內的很多澳洲歷史故事,都是從特定角度,比如白人視角書寫的。 因此,在《新金山》中,難能可貴的一點就是突出華人敘事。

除了劇中的主要扮演者包含很多華人身影,而更為重要的是,《新金山》也將體現華人的思維方式。

「華人對他們的家庭、文化和國家,有一種獨特的思考模式。」他說。

「比如,兩個來到陌生國家的華人兄弟,他們將如何稱呼彼此?我相信他們不會直呼彼此的姓名,而是會叫『哥哥』或『弟弟』,這與白人社會是不同的。」
New Gold Mountain
SBS show 'New Gold Mountain' brings the histories of Chinese-Australians to the screen. Source: Distributor.
羅旭能表示,儘管他的家庭已經非常「澳式」,他在澳洲出生,但也從未用姓名稱呼過自己的兄弟姐妹。

「這是一些非常具體的東西,我們想通過劇中的文化和家庭體現出來。」

羅旭能出生自在1980年代,距離持續至20世紀70年代的白澳政策並不遙遠。

羅旭能憶述,在他成長的80年代,澳洲曾有非常興盛的多元文化運動,但好景不長,至90年代,正值極右翼黨派一國黨創始人韓珍(Pauline Hanson)風頭正勁,「多元文化」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詞語。

「到現在,因為新冠疫情,更多反華人、反亞裔的情緒被激發出來。」

「一方面,澳洲是最古老的大陸;另一方面,當作為一個現代國家的時候,澳洲又是最年輕的國度之一。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國家,人們會對它貼上各種標籤。但我認為,我們面臨的挑戰是,理解在同一段時間內,會發生多角度的故事。」

因此,羅旭能表示,我們需要以華人為中心、講述澳洲華人的故事。

「我們擁有越多越多這樣的故事,我們就越能認識到,所有的這一切,都是豐富的澳洲故事的一部分。」

《新金山》將提供體中文、體中文、阿拉伯文、越南語和韓文字幕,並將加入SBS On Demand字幕合集。

《新金山》將在10月13日週三晚上9點30分於SBS頻道和SBS On Demand平台播出首集,在10月14日週四、20日週三和21日週四晚上9點30分繼續播出。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新金山》編劇羅旭能:用華人視角書寫澳洲淘金史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