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合成效果在電影世界的影響力

Avatar 2 Is That Much Closer To Becoming Reality

現在CGI技術已經在電影、電視劇、MV甚至於廣告也在廣泛的運用。 Source: Flickr / BagoGames (CC BY 2.0)

CGI技術 (Computer Graphic Image) 指的是電腦三維動畫技術。原理就是在電腦中首先建立一個虛擬的世界,設計師在這個虛擬的三維世界中按照要表現的對象的形狀尺寸來進行合成。今日鐳射全方位張艾利和大家分享經典的電腦合成效果在電影。


現在CGI技術已經在電影、電視劇、MV甚至於廣告也在廣泛的運用,今日介紹幾部運用了CGI技術的經典電影。

1) 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上映日期:1993-06-11)

不得不讚嘆當時電腦技術的發展何其迅速!在這部電影前,最前衛的電腦技術還只是一些外表光滑的虛擬物體(例如89年的電影:深淵)。而到了《侏羅紀公園》,栩栩如生的恐龍仿佛要躍出屏幕。在這片恐龍場面中,原來只有大約四分鐘是全電腦製作,其他特別效果還包括了電動恐龍木偶技術,和泥塑微模型等等。
2) 阿凡達 Avatar (上映日期:2009-12-16)

阿凡達可謂是第一部完全在三維立體環境中製作的主流真人電影。60%內容靠CG合成,40%靠演員演繹。當然這是一部高預算和超長製作的電影,共花費了兩年時間來開發「表情捕捉技術」,從此,動作捕捉角色的面部不再是刻板僵硬的「死眼效果」,完全與真人無異!阿凡達還採用了新的肌肉系統模式,捕捉到的數據形成極逼真的面部動畫效果。阿凡達是迄今為止電影史上最昂貴的影片,據稱初始預算為2.3億美元,最終成本超過3億美元;《紐時報》更是稱其總耗資已超過5億美元。拍攝立體畫面使用的全新3D Fusion Camera系統也耗費了大量的成本。每幀畫面平均耗費4萬個工作小時。所以,在影片結束時,片尾升起的巨型演職員表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共有48家公司,1858位工作人員。《阿凡達》是有史以來最複雜的一次電影製作。

3)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上映日期:2012-11-21)

著名華人尊導演李安首部3D電影,根據於2001年發表的同名小說而改編。該片在第85屆奧斯卡獎頒獎禮上獲得了包括最佳導演、最佳視覺效果在內的四項獎項。其中大部分老虎的鏡頭都是CG 只不過他們做得非常細緻。製作團隊收集大量真老虎的視頻資料,分析動作和表情規律,3D建模是從骨骼到肌肉再到皮膚毛髮,所以感覺非常逼真;也有24個鏡頭用來拍攝真老虎!不過做毛髮技術的R&H團隊在製作完PI後就宣布破產了!爲了解決真老虎與真人同時出現在畫面,電影也運用了Mask(動態遮蓋)技術,原理就是剪一個跟你的影子外輪廓一致的窟窿,只露出你的影子,再把兩層圖疊加在一起,看上去就是兩個物體在同一場景了,一幀一幀隨著動作變化而微調,再放大了每一個個細節去調較。

電腦的特效對之後的大片如Marvel及DC的電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電腦技術越來越進參,或許在未來看到一部完全用CG代替真人的電影。但跟很多音樂和攝影發燒友鍾情於黑膠唱片和菲林相機一樣,我們無法割捨真人演出帶來的震撼。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電腦合成效果在電影世界的影響力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