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禁食!】解決手機和網絡成癮妙法

facebook ban, Filipino, COVID-19

Many are concerned about Facebook's news ban can affect Australia's coming COVID-19 vaccination program Source: Getty Images

現代人基本上手機不離手!而印度網民每日對電子屏幕的時間,平均都超過了十個小時,令手機和網路成癮已成為社會性問題。


為了解決這問題,印度透過宗教去轉化網民,不過並非靠祈禱或念經。今日鐳射全方位張艾利和大家分享印度人怎樣幫助年輕人戒除手機成癮問題。

在澳洲,不少家長均面對管教子女的一大難題,就是他/她們的子女每日機不離手!這包括:手機、平板電腦和桌上電腦等等。別說是踏入青春期的子女,每天花上不少時間在社交媒體及網上遊戲上;連一些兩三歲的小朋友,也經常嚷着要用父母的手機看網上短片,或透過網上遊戲去陪伴他/她們渡過一頓飯的時間。網絡世界似乎已經取代兄弟姊妹,和朋友間的互動關係。事實上,豈只兒童和青少年機不離手;基本上大部份成年人的工作和娛樂,必須透過手機或平板電腦跟網絡世界接軌。所以,家長們再喝駡孩子沉溺於網絡世界,只會破壞關係和削弱彼此的信任。那又值得嗎?

在印度,有統計指印度網民每日對電子屏幕的時間超過了十個小時,令手機和網路成癮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在社會似乎束手無策之際,印度耆那教(Jaina)近期舉辦了一場為期五十天的「網絡禁食大賽」!目標十分明確,為幫助年輕的印度人戒除手機成癮問題,吸引二千名年輕人報名參與。

印度不少人信奉耆那教,這個信仰有七大戒條,當中包括不可欺詐、不可嫖妓和禁止賭博等。不過在今天的社會中,在印度當地的耆那教信徒認為,沉迷網絡應該成為第八戒!尤其是令人成癮的社交媒體,因為一旦登入社交平台,就會被帶到各式各樣的網站,做成誘惑。為了表示對信仰的虔誠,印度耆那教教徒都會在宗教節日舉行禁食活動,有宗教團體最近就將「禁食」這個概念轉換到手機和網絡使用之上,他們日前宣佈舉辦「網絡禁食」活動,希望能夠幫助年輕人解決手機和網絡成癮問題。

參加者要在每天早上九時至晚上九時,不可接觸網絡和手機等電子設備,而活動將會維持五十天。舉辦活動的單位表示,流動科技雖然能夠成為生活和工作的好幫手,但沒有自控能力便會帶來沉迷的風險。「網絡禁食」活動的目的是要讓年輕參加者於期內,和大自然聯繫,同時提高他們的專注力。比賽中最後獲勝的十人,將會獲得「森林旅行」作為獎勵。

有時,轉化人心,並非單靠物質供應。透過宗教力量,去幫助人從虛擬世界中脫離出來,重新建立與家人的關係;提高個人的專注力和意志力,重組個人修養和價值觀,將自私化為共融。在今天混亂的世局當中,可能是人類忽略了的唯一靈丹妙藥。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