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所說「腎虛」是否指腎有病?

Back pain

中醫所說「腎虛」是否指腎有病? Source: AP / Arno Burgi

常常聽到中醫說病人腎虛,那麼是否等於是病人的腎有問題呢?在今集【開心星期三 - 養生之道】鄺美玲請中醫師陳曙儀解釋何謂腎虛?


根據陳醫師解釋有時當老人家出現腰痠痛、膝軟無力,晚上夜尿多和白天一喝水便要小便,中醫將之辨證為腎虛。

陳醫師指出,腎虛是中醫以四診八綱為依據的診斷,而腎臟病是西醫以病理組織學為基礎而命名,盡管都有一個“腎”字,但中醫五臟六腑中的“腎” 與西醫解剖生理學的“腎”有極大的差異。

西醫理論認為:腎臟是排泄尿液的主要器官,幾乎所有的腎臟病變都會岀現尿液的改變,通過各種實驗室檢查會發現異常。中醫理論上的腎,意義很廣泛,其功能除了主管尿液排泄之外,還包括了生殖系統功能,骨骼系統功能,荷爾蒙及免疫系統的功能,甚至包括呼吸系統功能。

中醫認為,腎主水液,主納氣,主骨,主藏精,生髓充腦,中醫說的腎虛的意思,并不是指腎功能損傷,而是中醫意義上的腎功能失調,例如可以是夜尿,頻尿,尿失禁;或生育功能障礙,可見性功能減退,陽萎或不育或小產早產等;或腰痠背痛腳無力,見骨質疏松癥樣的癥狀;記憶力減退,腦力的退化,中醫也責之于腎。“腰為腎之府”, 故腰痛是腎虛的癥狀之一。

中醫通過辨證論治,給患者治以滋陰補腎,或補腎壯陽,強壯筋骨,或填精補髄,腎陰陽雙補等治法可以改善腰膝痠軟無力,預防骨質疏松,減少夜尿,改善性功能,幫助生育,甚至達到抗衰老的作用。

常用的補腎藥有:杜仲,巴戟,川續斷,牛膝,淫羊藿,補骨脂,金櫻子,肉叢蓉,吐絲子,鎖陽等,做補腎食療湯水時,可在以上挑選藥材配合肉類煮湯。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