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脆弱】解封後兒童焦慮情況日益嚴重

今時今日孩子也經常會出現焦慮的情況。

今時今日孩子也經常會出現焦慮的情況。 Source: Getty / Getty Images/dtiberio

國家精神健康委員會早前對兒童和年輕人進行了一項精神健康調查,當中有四成人表示,大流行疫症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了負面影響。委員會在上 月 24 日公佈調查結果,並在報告中建議政府對學校的精神健康項目提供更大的支持。


對於小學兒童來說,在多次封城措施過後,要重過常規生活並不是一件易事, 部分兒童會因而出現焦慮情況。

澳洲醫學會副主席麥克馬倫醫生(Dr Danielle McMullen)表示,兒童出現焦慮情況的數字有所上升。

她說:「幸好並不是每個兒童都受到焦慮症影響,但我們認為這個數字是越來越高,大家需要認真對待問題。」

摩根醫生(Dr Alice Morgan)是墨爾本皇家兒童醫院臨床心理學聯絡員。她表示,去年十月二十一日墨爾本解除最後一次重大封鎖措施,在其後接近 十一個月,她的團隊在協助出現精神健康問題的兒童方面,工作十分繁忙。

她說:「我們看到的比率較往常高出很多。在新冠疫情高峰期,我們看到從緊急服務接到的個案數量是平常的三倍,並且情況是頗為嚴重的焦慮和其他精神健康問題,我們也看到還有大量輪候名單,都是家長擔心子女的焦慮狀況。」

目前維州推出一項精神健康試點項目,培養小學教職員辨別和支持出現焦慮情況的學生。

墨爾本市Thornbury 小學就是其中一間試點學校,校內的精神及身心健康聯絡員切特溫德女士( Anna Chetwynd) 說,焦慮是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表現出來。

「有些時候孩子的表現是肚疼,有些就是不想離家,有些則是臨近上課時不願放開媽媽、爸爸、嫲嫲或照顧者的手。」

現時學校使用「每日情緒檢查」來追蹤及紀錄學生的感受,並且以冥想方式幫助學生減低焦慮。

究竟家長和照顧者可以做什麼來幫助有焦慮情況的孩子呢?第一步就是要與他們的老師或相關的主任談到孩子的問題,然後就是看家庭醫生。

安德羅莉絲醫生(Dr Cathy Andronis) 是澳洲皇家全科醫生學院心理醫學特別興趣小組主席,她認爲忙碌的生活節奏和大流行疫症,是引致出現焦慮問題的人數上升。

她說:「學校對兒童有很多期望,家庭亦對兒童抱有期望,故此孩子們蒙受多重壓力,當受壓時,人便會變得擔憂。」

家庭醫生會評估孩子的總體健康狀況,並詢問家庭情況。他們可能會依據焦慮評估工具來提出問題,如果孩子達到某個分數,就需要轉介去看兒科醫生或心理學家。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