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樂飄揚父子兵 廿年同行不離棄

20220820_184802- Chan ping.jpg

現居於墨爾本的陳一平(左)在香港是中樂的中堅份子, 曾經是香港青少年國樂團的副總監及指揮。兒子陳尚澄(右)在四歲的時候便開始學習敲擊樂,之後亦有跟爸爸學習吹笛,不過他說,如果數他最喜愛的中國樂器卻是古琴。 Source: Supplied / Supplied

在澳洲玩中樂已經不易,但要父子兩人一起20多年對中樂仍然不離不棄,究竟當中他們有甚麼辦法來維持這個熱誠呢?


在1994年從香港移居來澳洲、現居於墨爾本的陳一平在香港也是中樂的中堅份子, 曾經是香港青少年國樂團的副總監及指揮。而當他初來澳洲時,他並沒有即時繼續玩中樂,他表示,由於當時澳洲的中樂樂團並不多,同時他認為當時的樂團亦毋須要一名指揮,之後,他亦在兒子陳尚澄出生後一度回流香港,反而是直到2004 年回到墨爾本之後,才重新投入中樂的懷抱, 參加了肇風中樂團。

驅使他重投中樂懷抱是因為當時回流時,他是與香港青少年國樂團來澳與肇風中樂團合作表演,之後,肇風中樂團誠邀他加入做指揮,而他看到當時只是讀一年級的兒子也有一點兒中樂根底,於是也想帶他一起到中樂團,讓他可以學習中樂, 因此便開始又再重拾中樂的樂趣。

原來兒子陳尚澄在四歲的時候便開始學習敲擊樂,之後亦有跟爸爸學習吹笛,不過他說,如果數他最喜愛的中國樂器卻是古琴,因為它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同時,由於較少人認識這種樂器,如果自己懂得玩的話,好像很酷的。但是,尚澄表示,由於自己學習敲擊樂器比較長時間,對此也有較大信心,所以他最終還是選擇了玩敲擊樂器。

現年已是25歲的尚澄表示,他從來沒有想過會放棄玩中樂,因為他小時候覺得自己放學後便可以在晚上跟爸爸到中樂團與其他哥哥姊姊一起玩,所以很嚮往到樂團,到年紀漸長,也可以跟樂團一起出外表演,這些都是維持他一直對玩中樂興趣的原因。

而陳一平則認為,自己沒有特別用甚麼方法令兒子這麼喜歡中樂,但他認為,可能跟自己身教有關,因為自小兒子便與他一起出外演出。同時,由於澳洲晚上其實也沒有甚麼地方可以去,所以晚上便與兒子一起到中樂團,讓他可以跟團內一些較年長的哥哥姊姊學習。同時,樂團每年都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演出,日子久了,兒子對中樂的興趣也自然產生;加上每星期與樂團中的其他成員一起練習、一起出外表演,這亦加強了尚澄對中樂的興趣。而每次外出表演也可以讓他看見自己努力的成績,相信也是讓他有興趣繼續在中樂方面學習的其中一個因素。

陳一平又表示,在來往中樂團開車的時間,他也可以讓自己與兒子有更多親子時間,彼此溝通,亦因此而幫助增長兩人的父子情。其實,尚澄自小也有涉獵不同的樂器,除了中國的敲擊樂器之外,他亦有跟爸爸學習吹笛、也學習鋼琴和小提琴,所以他也是非常愛好音樂之人。

而尚澄自己亦表示,他本身對中國音樂是十分有興趣,加上他認為自己對中樂的認識,在朋友輩之間會令自己看上去比較特別和突出,也因此推動了他對中樂更加投入。

當被問到覺得學中樂最困難的地方是在哪裡時,尚澄表示,他覺得中國的敲擊樂有不同的風格,而當中也涉及使用許多不同的樂器和敲擊方法,要懂得如何使用所有敲擊樂器他認為是最為困難。

那麼,在過去多年的演出中,他又有沒有一些難忘的經歷呢?

尚澄說,他最難忘是在香港參加第一屆的鼓樂節, 除了是因為是他首次登台表演之外,也是與表哥第一次合作一起表演。

爸爸陳一平則表示,當時是他訓練兩個小朋友,能夠讓他們在小小年紀便可以與一些成年人和一些樂團一起比賽,相信對訓練他們日後參與台上演出也有一定的幫助。

對於可以與兒子在過去20多年來一起玩中樂,陳一平表示他感到十分高興。而現時可以影響兒子一起玩、欣賞和學習中國音樂, 也可以一起排練和演出,甚至是一起出國表演,並在澳洲將中國音樂這個文化承傳下去,那份雀躍的感覺, 他認為是不可用言語來形容。


對於不諳中文的尚澄而言,如何在演奏中樂時感受到音樂的那份意境和情意?

尚澄表示,他會不停地聽著那首樂曲,加上在疫情前經常到香港和中國旅行,讓自己可以感覺當地的風土人情和音樂,也有助自己演繹一些樂曲。而他亦曾經一度希望可以以彈奏中樂來作為終身職業,並打算到香港修讀敲擊樂,但礙於疫情發生,這個願望也要暫時擱置。

陳一平說,對於中樂在澳洲的未來發展他們也沒有想得太多,只要一直有空間讓他們可以繼續玩中國音樂和可以傳揚中國文化,他已經十分滿足。不過,他亦補充說,其實這幾年在澳洲中樂團也有所增加,就算是在肇風這個樂團內,像尚澄一樣的第二代也在慢慢成長,甚至年青人比年長的成員還要多,這是值得高興的事。而尚澄亦希望像爸爸一樣可以將中樂傳承至下一代。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中樂飄揚父子兵 廿年同行不離棄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