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親歷以巴戰火:「砲彈就在頭上爆炸」

現時在以色列特拉維夫修讀「國際衝突管理」的香港學生張琦

現時在以色列特拉維夫修讀「國際衝突管理」的香港學生張琦 Source: SBS Cantonese/Jo Cheung

近期以色列及巴勒斯坦爆發激烈武裝衝突,雙方激戰 11 天後終於宣佈停火。一名在當地留學的香港學生表示,自己在特拉維夫修讀「衝突管理」,但慨嘆所學的理論在現實情況下其實可能根本無法運用,主要原因是雙方根本不願意衝突結束。


香港人張琦(Jo)自去年九月前往以色列工作,職責是要處理不同災難及危機。由於本身對中東當地有興趣,而且亦希望學習新技能,就決定尋找相關的科目進修。

他找到以色列有大學開設「衝突管理」的課程,對此相當有興趣,因此決定報讀,並前往特拉維夫入讀這個為期一年的碩士課程。

今次武裝衝突因何而起?

以巴雙方不時都會發生武裝衝突。張琦在接受 SBS 廣東話節目訪問時表示,今次衝突的觸發點源於四月時,社交平台「抖音」流傳多條片段,顯示阿拉伯人侮辱猶太人,或猶太人侮辱阿拉伯人,觸發兩個族群對對方的不滿情緒。

除此以外,以色列又在東耶路撒冷試圖驅趕巴勒斯坦人,並取回當地部份土地,進一步挑起巴勒斯坦人的怒火。

再加上當時正值守齋節(Ramadan),但以色列以安全為理由禁止巴勒斯坦人舉行宗教儀式。五月初,就有巴勒斯坦示威者在清真寺爆發衝突,武裝組織哈馬斯因此為由聲言要保護巴勒斯坦人,向以色列發射火箭炮。
「以色列當然不會客氣,因此亦向加沙發射火箭炮。」
他說:「這就是今次激烈衝突的觸發點。」

隨時做好心理準備:警報一響立即離開

張琦說:「大學方面早已向我們發出警告,指隨時會有空襲警報。但起初都覺得特拉維夫是一個較為北部的城市,基本上不會受到影響。」

「但怎料有一天就聽到空襲警報,我們起初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突然聽見外面轟轟作響,就遵守指引走到防空洞(shelter)。」
「後來知道,真的有導彈射過來,在上空不斷劃過。」
他又指:「以色列有個『鐵穹防禦系統』(Iron Dome),發射導彈阻截火箭炮。但你會聽見上空不斷有爆炸聲響。」

他說,最厲害的一晚是哈馬斯發射過百支火箭炮到特拉維夫。「我們不斷聽見空襲警報,就不斷走到防空洞,留待至聲音停止才出來。」
「這個狀態亦維持一段時間。我們要作好心理準備,隨時一聽見空襲警報就要走到防空洞。」
現時在以色列特拉維夫修讀「國際衝突管理」的香港學生張琦
Source: Jo Cheung

「睡覺時炸彈在頭上爆炸」

當被問及自己是否感到害怕,他坦言起初亦以為自己不會害怕,因為聽說以色列很安全,而且防禦系統亦會阻擋所有攻擊,而自己當初在防空洞時亦並不太害怕。
「但後來有數晚睡覺時炸彈在頭上爆炸,又有一天距離家中四公里外有一名以色列人被炮彈炸死。所以確實是有風險的。」
他又指,當地民眾普遍對事件感受兩極化,指有些來自海外的國際學生很冷靜,有些則很害怕甚至哭起來。當地人亦如是:「聽說有些會看著火箭繼續在酒吧飲酒,有一名住在同一棟大廈的人曾經當兵,但他跟我說自己很害怕。」

張琦所說的防空洞,就在他所住房間的旁邊。他表示,每一層樓都有防空洞,那是一間窗戶全封、門戶相當結實、經過特別設計的房間,若不願意前往防空洞亦可前往一個固定的安全地點。

他說:「其實這裡每一座樓宇都有防空洞,公眾場所、商場、民居都會有。」
「本身以色列立國以來都經歷不少戰爭,防空洞是一個標準的配備。」

心情複雜、百感交集

張琦又表示,經歷事件期間自己的心情亦相當複雜矛盾。他說:「我會慶幸自己身處相對安全的地方。但每天看見的新聞,加沙當地由於沒有防空洞,很多平民傷亡。而以色列亦有平民死傷。」
「望著這種情景實在百感交集。(這些事件)最終受害的始終是平民。」
除此以外,今次武裝衝突亦觸發普通阿拉伯人及猶太人互相之間的仇恨情緒,加劇互相打鬥的情況。「連番有新聞報道,有猶太人及阿拉伯人被人在街上打死。」
「在特拉維夫,有兩名阿拉伯小童,突然被人投擲汽油彈燒傷。實在相當令人心痛。」
現時在以色列特拉維夫修讀「國際衝突管理」的香港學生張琦
Source: Jo Cheung

「衝突管理」其實無奈

修讀「國際衝突管理」的張琦慨嘆,當真正面對此等武裝衝突的事件是,就會發現自己學習得來的理論,只是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他說:「在面對現實情況下如何處理,就要靠自己的經驗。」
「在這件事上我會體會到,衝突管理是較為無奈的作為。你看見沒有人希望衝突得到解決,因為手握權力的人(當時)都不願意衝突結束。」
他說:「因此我會覺得有點無力感。衝突管理,其實只是這些人經已達成其目的,才可以開始進行調解。」

至於會否考慮離開特拉維夫,他表示暫時未想過這個問題,主要由於認為事件會過去。他說:「雖然害怕,但確實沒有想過離開。」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