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mbly》展覽:8港產藝術家對流散港人的表白

8eec2db2-7a69-4351-97a0-46a170bf3b9b.jpg

澳洲國立大學中華全球研究中心將舉行名為《Assembly》展覽。(Photo Credit : Tim Ngo )

近年愈來愈多香港人移民,不同國家包括澳洲,都有流散的香港人,相信不同的異鄉人,對於流散的生活,及身份的認同都有不同的故事。


澳洲國立大學中華全球研究中心由本月12日起,舉行名為《Assembly》展覽,根據活動網站的介紹,「Assembly」一詞可指具有共同目標方向的臨時集會,也可以是有創造性的、有彈性的。

而展覽《Assembly》就聚集了8位來自不同世代的香港出生藝術家,以藝術家的多元創作,表達自己對於流散身分的想法。

在今集【社區專訪】,林曉晴就請來其中2位參展藝術家,分別是陳雋然(Rainbow Chan)同Pamela Leung,分享她們的作品。

本是90後的Rainbow,在香港出生,她在6歲時隨家人移民來澳洲,在是次展覽中,她展出的作品是《生果文》,作品是一個裝置藝術,是一幅畫,配有音樂,而音樂是來自圍頭人的一首哭嫁歌。
Rainbow的媽媽是圍頭人,懂得說圍頭話,但從沒有教過Rainbow說圍頭話,數年前,Rainbow覺得圍頭文化愈來愈少人了解,希望自己學習圍頭話,令此方言不致失傳,令她開始研究圍頭文化。

而哭嫁歌,就是圍頭人結婚時,新娘所唱的歌,Rainbow解釋,在從前的年代,圍頭人的婚姻都是盲婚啞嫁,是由父母或媒人安排,而新娘都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要出嫁。

因此年青的新娘面對要與家人分別的傷感,同時面對未知的將來,就會唱哭嫁歌來抒發心情,而其中一首哭嫁歌的歌詞是以生果來寓意新娘。
thumbnail (1).jpg
Rainbow的作品生果文。(Photo Credit : RLDI Photography )
Rainbow以其中一句歌詞「芒果皮青流眼淚」來舉例,她指不夠熟的芒果如被切開,會流一種會傷皮膚的汁液,歌詞就是寓意年青的新娘要出嫁時,流出傷痛的眼淚。

因此Rainbow以生果入畫,她指,雖然作品看起來色彩繽紛,但其實背後的意思很傷感,是一個「又甜又苦」的作品。

Rainbow指,從少,她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就有點困惑,因她從少離港,廣東話不是最流利,在香港的時候,大家會說她是「ABC」,即是在外國長大的亞洲人,但在澳洲,由於她的華人外表,其他人又不會認為她是澳洲人。

這一種不知道自己屬於那裡的感受,與以前圍頭新娘在出嫁時,夾在原生家庭與未來夫家的處境很相似,令她對哭嫁歌很有感受。

她希望參觀展覽的人士,在觀賞她的作品時,能思考關於身份、連繫,及如何在這個世界自處等問題。
Rainbow Chan_Thumbnail_Clean.JPG
Rainbow指,從少,她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就有點困惑。 Source: SBS / Peggy Tsoi
香港近年發生多宗政治事件,Rainbow指,在她個人而言,社會改變時,多少會影響藝術家想法,即使藝術家創作的主題不是圍繞這些,潛意識也會一直思考,她坦言,香港是家,見到改變都會覺得有些感覺,面對香港的未來有些不肯定性,自己也會有些不開心,而這些思緒都會影響她的創作。

而另一位的參展藝術家Pamela Leung ,早於70年代已從香港移民來澳洲,一直在雪梨生活,在是次展覽中,Pamela 將展出兩個作品,其中一個作品「Agglomerate」,其實是由繁體中文報紙製成的紙繩,再勾織成的一塊圓形地氈。

Pamela解釋,此作品是一個集體創作,她從2022年開始,一直聯絡世界各地的香港人,要求他們收集當地的繁體中文報紙,並把報紙捲成紙繩,再寄去澳洲給她,她再把紙繩勾織成地氈。
thumbnail.jpg
Pamela 其中一個作品「Agglomerate」。(Photo Credit: Tim Ngo)
她指,作品是想表達出,不論身處何地,各地的香港人都會團結,而使用繁體字的報紙,則是有身份認同,和文化歷史意義,因繁體字已有數千年歷史,而現時亦只有香港及台灣在使用繁體字。

而紙繩就如「根」,把作品放在地上,亦是基於「根」的概念。而此作品亦是一個未完的作品,只要有香港人願意參與這個作品,Pamela就會一直把新的紙繩勾織上去。

而在下月3日,在澳洲國立大學中華全球研究中心,就會有由Pamela主持的工作坊,工作坊只限香港人參與,屆時Pamela會教導大家製作紙繩,而她會把紙繩用在作品上。
355883153_281101114428935_6631107140290963684_n.jpg
Pamela(中)早前參與為離散港人舉辦的「Hello,你好嘛!」藝術展。 Credit: Facebook/澳港聯
而第2件作品,就是一個由霓虹燈光管製成的雕塑,Pamela介紹,作品是以霓虹燈光管拼成一句英文寫出的廣東拚音句子「我要返屋企」。

作品的靈感是來自在2019年11月在香港理工大學發生的一連串衝突事件「理大圍城」,當時香港警方包圍同封鎖校園,Pamela指自己當時透過電視看到數千學生被困大學,感到很痛心,又看到當時有幫助學生的被訪者指學生當時只想「我要返屋企」,這句「我要返屋企」令Pamela十分深刻,因此創作了這個作品。Pamela亦希望,霓虹燈的燈光可為人帶來希望。

Rainbow 跟 Pamela 亦分享了香港與自己的關係,自己身為海外港人仍心繫香港的原因,及對展覽主題「Assembly」的想法,詳情請聽【社區專訪】的足本訪問。

是次展覽除了Rainbow Chan陳雋然同Pamela Leung參展外,另有6位藝術家包括Nikki Lam、黎清妍(Firenze Lai Ching Yin)、Cyrus Wai-Kuen Tang、杜子卿(Hiram To)、徐浩恩(Howie Tsui Ho Yan)及楊子榮(John Young)。

《Assembly》展覽

時間: 2024年2月12日至 5月24日

地點: CIW Gallery, Australian Centre on China in the World, Building 188, Fellows Lane

活動網址請按此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Assembly》展覽:8港產藝術家對流散港人的表白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