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財虎」迎新春:華裔藝術家為澳洲郵政設計虎年郵票

Chrissy Lau designed a series of stamps for Australia Post, marking the Year of the Tiger.

Chrissy Lau designed a series of stamps for Australia Post, marking the Year of the Tiger. Source: Australia Post

春節臨近,插畫家劉定奇(Chrissy Lau)連續第二年設計了農厤新年郵票。在今年的郵票中,威風凜凜的百獸之王化身憨態可掬的「招財虎」,向大眾送上一份中西合璧的新春祝福。


澳洲郵政於1月6日發布了農曆虎年系列郵票。在今年的郵票上,威風凜凜的百獸之王化身憨態可掬的「招財虎」,向大眾送上一份中西合璧的新春祝福。

「招財虎」迎新春

這套郵票包括三個以虎為主題的設計,郵票金額分別是1.1元、2.2元和3.3元。

這是獲獎華裔藝術家劉定奇(Chrissy Lau)第二次參與郵票的設計工作。她向SBS中文普通話表示,虎年郵票的靈感來源,來自於東西方文化語境中,人們都非常熟悉的招財貓形象。
Year of the Tiger 2022 stamps
Year of the Tiger 2022 stamps Source: Australia Post
劉定奇說:「你經常在很多亞洲商店都能看到這些招財貓,它們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財富。這是東西方文化中都很常見的一種意象,這幾乎是多元文化主義的象徵。」

第一隻「招財虎」手裡拿著一枝梅花。劉定奇說,在中國文化裡,梅花凌寒綻放,這裡取「希望與堅韌」之意。

2.2元的郵票上有一隻手持漢字「福」字的老虎。劉定奇向SBS中文普通話說:「『福』意味著幸運。人們在慶祝春節的時候,經常會把『福』字張貼出來,也包含一些招財意味。」

「同時,在下方還有一串鞭炮。人們過年時放鞭炮,驅邪祈福」,她說。
Year of the Tiger 2022 stamps
Year of the Tiger 2022 stamps Source: Australia Post
而在3.3元郵票上,則有兩隻老虎。較大的紅色虎左手持中國結,象徵長壽;右手拿一串橘子。

劉定奇稱:「橘子在農曆新年也很常見,它們也是財富的象徵,意味著招財。」

此外,整組郵票的背景採用了似乎與春節關聯不大的粉色。她解釋,這的確是個「有些冒險的決定」。

「因為農曆春節到來之際,情人節也非常臨近了,所以我想,融入一些代表愛的粉色也很不錯。」

一套郵票背後的文化傳承

對於出生在英國、生活在雪梨的劉定奇而言,雖然農曆新年是一個來自東方的節日,但她想通過這套郵票,向所有文化背景的人傳遞新春精神。

劉認為,大多數人都知道,在中國和亞洲文化中,紅色和金色代表財富和幸運,這兩種充滿喜氣的顏色,是鮮明的中國和亞洲的文化符號。

「但人們如果向了解更多設計背後的象徵意義,就能更深入一些,了解每個裝飾的含義,」她說,「比如鞭炮可以闢邪,橘子可以攬福——所以這就像一件小藝術品,背後包含很多研究,是有教育價值的。」

而作為華人社區的一員,劉認為,華裔身份在設計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她說:「你需要盡力做到真實。因為你並不想做出一種過度西化的詮釋——有時你會看到,西方社會有很多對中國或亞洲文化的模仿。我認為,(華裔身份)是一個很好的平衡,這讓設計看起來更真實。」
Year of the Tiger 2022 stamps
Year of the Tiger 2022 stamps Source: Australia Post
她表示,她會在家中向孩子們講述郵票背後的文化意義,「這是一個關於文化傳承的好機會。」

劉定奇家中一直保留著慶祝春節的傳統。每當新春到來,她一家總會準備一桌美味的食物,孩子們還能得到寄託著祝福和期望的新年利是。
Year of the Tiger 2022 stamps
Year of the Tiger 2022 stamps Source: Australia Post
由於疫情,劉定奇今年的春節計劃可能會完全在家中進行,不過,她已經想好了如何過一個中西結合的春節。「我總會嚐試著加入一些中式裝飾,讀一些故事——比如動物們比賽加入12生肖的故事。這是一個用來教育孩子們、讓他們了解傳統文化的好機會。」

對於全世界的人們來說,即將過去的農曆牛年可能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一年。因此,劉定奇想把更多關於「團聚」的意義糅合在這套郵票中。

「由於新冠疫情,這幾年所有人都過得很難。而且這看上去好像不會停止。所以,這套郵票是可愛、現代的,同時我也想讓它們十分有趣,能讓每個人都會心一笑。」

劉定奇的普通話訪問錄音: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