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離世】一粒鑽石觸發「殖民時代血腥歷史記憶」

kohinoor-diamond.jpg

「光之山」鑽石 (Koh-i-Noor) 的複製版。

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去世引發不少人的懷念,全球悼念之際,亦喚醒了前英國殖民地對被統治期間的歷史回憶;尤其是爭議最大的是鑲在女王皇冠上的「光之山」鑽石(Koh-i-Noor)。今日鐳射全方位張艾利和大家講解一下這顆鑽石的歷史背景和爭議的原因。


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的去世引發不少人的懷念,尤其是澳洲、加拿大、香港等地。但對其他英國前殖民地的民眾來說,女王的去世可能喚起了一些殖民時代血腥的歷史和不好的回憶。許多印度的年輕人將英女王和過去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暴力歷史相連結。另外,一些非洲國家,英女王的去世重新喚起了他們對殖民統治時英國對原住民的暴行、偷竊雕像和文物、偷竊黃金和鑽石、以及奴隸制和壓迫等記憶。
曾受英國殖民統治的印度,印度現任首相莫迪很快就女王去世致哀,但一般印度年輕人卻表現冷漠。他們認為英國女王在位70年,但她卻沒有對過去英國在印度和世界其他國家所作的事,作有任何表態。年長一輩的印度人更表示:「英國從印度拿走了一切!」

目前印度和英國的爭議,是一枚105.6卡名為「光之山」(Koh-i-Noor)的大鑽石,這是英國皇室皇冠上的一顆大鑽石。據說新王后卡米拉(Camilla)將佩戴這頂皇冠。這顆鑽石在印度中南部出土,曾屬於統治印度次大陸的蒙兀兒帝國皇帝沙賈汗,之後流入英國皇室。一位印度新聞記者梅拉指出,「很不幸,珍寶被奪,如果現今印度領導人能將它取回,國民一定鼓掌歡慶。」
Queen Mother's crown featuring Kohinoor diamond sitting on top of coffin with flowers
「光之山」是全球其中一顆體積最大的鑽石。 Source: Getty / Tim Graham Picture Library
南非的第三大政黨,經濟自由鬥士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英女王的七十年統治期間,從未承認英國和她的家族成員在世界各地所犯的罪行;事實上她是暴行的驕傲旗手。對我們來說,她的去世提醒我們這個國家和非洲歷史上一個非常悲慘時期。」

外界傳言,「光之山」曾遭受詛咒,被認為會給男人帶來厄運,給女人帶來好運,因此幾代英國女王都曾配戴過它。「光之山」皇冠最後一次公開亮相是在2002年伊利沙伯王太后的葬禮上,如今被收藏在倫敦塔展出。「光之山」鑽石的爭議,鑒於英國殖民主義的歷史以及獲得珠寶方式上。「光之山」長年以來是英國皇室與前殖民地之間所有權糾紛的核心。有人認為,這顆鑽石是無價之寶,它象徵著對英國人淡化其二百年統治的殘暴和掠奪規模的一種抗議。多年來,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都曾聲稱自己才是「光之山」鑽石的主人,並指這是一件被英國掠奪的物品,但英國皇室則聲稱,「光之山」是一份屬於英國的禮物!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英女王離世】一粒鑽石觸發「殖民時代血腥歷史記憶」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