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3號遇上星期五】笑談「黑色星期五」

Black Friday shopping

A advertisement for Black Friday on Oxford Street, in London, Britain. Source: AAP, EPA

大家都應該聽過類似的傳說,只要是星期五又同時是當月的13日,這一天就會被稱為「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究竟13號遇上星期五是巧合?迷信?還是銷售上的推廣手法?今日鐳射全方位張艾利為大家拆解這個有趣的迷團。


當13號遇上星期五是西方常見的迷信,即使沒有甚麼確實的依據,但時至今日依然有部份西方人還是會盡量避忌。

在西方,許多城市沒有第13街或第13大道;跟中國很多大樓會避開四樓一樣,西方很多大樓沒有第13樓。太空船「阿波羅13號」,在四月13日的13點13分時發射,結果任務失敗,後來拍成了電影,名為《阿波羅13號》,由荷里活巨星湯漢斯主演。不只是西方人有這樣的迷信,印度人與維京人也都視13為不吉祥的數字。

但不是所有地區都認為13是個不吉利的數字。埃及人將生命視為一個精神旅程探險,人生可以被分為12個階段,而第13階段就是永生不死的最高境界。數字13在史前是備受尊崇的,因為她代表著月亮週期。運動界內,有球員特別喜歡穿13號球衣而且取得不俗的成就,當中的佼佼者必定要提為德國捧起足球壇上至高榮譽世界杯的兩代英雄人物,74年的梅拿,和今時今日的湯瑪士梅拿。

現代也有新的黑色星期五定義, 不過這個黑色星期五與以前的黑色星期五迷信一點關聯都沒有。黑色星期五是美國感恩節之後的星期五的非正式名稱,這個詞在最近幾十年才被廣泛使用。「黑色星期五」被看作是每年零售業聖誕銷售業績的晴雨表,也是一年中各個商家最看重也是最繁忙的日子之一,又稱作黑色購物節。長期以來,「黑色星期五」一直都是假日購物季的開端,但這個一年一度的零售促銷活動日,卻是一個有點神祕色彩的日子。「黑色星期五」這個詞第一次在全國範圍內使用是在1869年9月。但是,當時這個詞並不是指假日購物。

歷史記錄顯示,這個詞曾被用來形容美國華爾街的金融家積‧古爾德(Jay Gould)和占‧菲斯克(Jim Fisk),他們購買了大量的美國黃金以期推高價格。但這兩人最終無法以他們計劃中的高額利潤率再次出售黃金。他們的商業冒險行為在1869年9月24日被揭開面紗。

美國不是唯一一個有「黑色星期五」購物節的國家。據數字分析和搜索引擎優化營銷公司Rank Secure的首席執行官巴魯克‧拉邦斯基(Baruch Labunski)透露,相關數據顯示,有14個國家會慶祝這個一年一度的節日購物活動。有「黑色星期五」的國家包括:澳洲、加拿大、英國、南非、愛爾蘭、德國、意大利、瑞典、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巴西、墨西哥和新西蘭。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