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變種」 BA.2現全球55個國家 傳播率高Omicron逾倍

A woman wearing a face shield and face mask gives a rapid antigen test kit to a woman in a car in Melbourne.

Rapid antigen test kits being distributed in Melbourne. Source: AAP/James Ross

雖然新冠變種病毒 Omicron 的浪潮,在澳洲的一些州和世界各地的國家似乎正在減退,但澳洲出現一種新的「亞變種」,已讓衛生當局保持警惕。


Omicron 「亞變種」 BA.2 是 Omicron 變種病毒的一個子譜系,科學家正在爭相評估它所帶來的風險。

澳洲首宗的Omicron 「亞變種」 BA.2病例,是在去年12月在昆州一名患者身上發現。 

該病毒並沒有視為是原始 Omicron變種病毒,即稱為 BA.1的獨立變體,而是來自同一個家族。 

科學家們稱 BA.2 為「亞變種」或子譜系,官方使用的其他名稱包括「姐妹變種」或有人稱為「Omicron 之子」。 

首宗有紀錄的BA.2 病例,是在去年11月17日在南非發現,大約是在發現首宗BA.1 病例的一星期後,首宗BA.1 病例也是在南非被發現。 

數以萬計的科學家一直在分析已上傳到全球數據庫 GISAID 的基因組測序數據。 

來自新南威爾斯大學科比研究所的副教授特維爾 (Stuart Turville),是試圖理解大量接近實時數據的團隊之一。 

特維爾表示,確實知道社區中有一個 Omicron 的「親戚」,並且一直在流傳。他指「亞變種」在基因組中是小的差異,科學家通常做的第一件事是了解這「亞變種」是多快出現,而BA.2是比BA.1,即我們通常知道的 Omicron更快。 

然後其次是當科學家與特定患者進行基因組關聯時,可以知道嚴重程度,但患者的數字現時真的非常低。

截至1 月 25 日,BA.1 仍然是全球的主要菌株,佔病例的 98.8%。 

但在丹麥、印度和英國等國家或地區,BA.2 正成為一種更常見,甚至是主要的變種病毒。 

在澳洲,大約有20或30多宗BA.2病例,總體而言,佔澳洲的新冠病例總數的0.3%,是一個很低的比例。 

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瓦桑 ( Seshadri Vasan )教授表示,實際病例數目可能高於GISAID 數據庫中的病例數目,因為有數據上傳時間滯後的問題,而且只有一小部分 ,大約 50 分之一的新冠病例會被送到實驗室進行基因組測序。 他指病例數字明顯有上升趨勢。

瓦桑教授表示,有大約 18,750 個 BA.2 序列,來自55個國家,澳洲有大約 22 個序列,超過90% 的BA.2序列 

來自三個國家,只是丹麥就有大約14,370個,英國和印度各大約1,300個。
每個新的新冠變種病毒似乎都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在世界傳播。 

2019年12 月在武漢發現的原始新冠變種病毒在全球傳播了三個月。 

而Omicron變體病毒,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在截至去年12月14日,就傳播達78個國家。

雖然 BA.2 在全球的傳播速度不及 BA.1,但丹麥最高傳染病權威史泰登血清研究所(Statens Serum Institut )表示,初步數據表明BA.2的傳染性可能高出1.5倍。 

BA.1有大約60個突變,而BA.2有大約 85 個突變。BA.1和BA.2之間的區別之一是刺突基因的遺傳變化,即是它不能像BA.1那樣通過PCR測試來檢測,需要送到實驗室進行基因組測序才可確認。 

瓦桑教授指,丹麥和英國當局有新的證據表明 BA.2 的疾病嚴重性和傳染性。 

瓦桑教授表示,現在說BA.2是否有更多問題仍為時過早。目前,他們從丹麥的同事中知道,在住院治療或病例嚴重性方面,問題並不像 BA .1那樣嚴重, 但是,與BA.1相比,它的傳染性似乎稍微強一些。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BA.2在現階段仍然是「亞變種」,而不是全新的變體,世衛組織的新冠病毒病學家克爾霍夫(Maria Van Kerkhove),世衛一直在監測新變種的出現。 

克爾霍夫表示,Omicron不會是聽到的最後一個變種。新變種將更具傳播性,最大的問題是未來的變種是否會更嚴重,另外,就是可能出現的免疫逃脫,意味著現在的對策,現在的疫苗將不太有效。

疫苗製造商正在更新疫苗跟上病毒的變化。 

隨著世界達到接種 100 億支新冠疫苗的里程碑,輝瑞和莫德納證實,正在開始針對Omicron的疫苗的臨床試驗。 

雪梨大學的德懷爾教授 (Dominic Dwyer)是國際科學家團隊之一,他們在2021年2月前往武漢了解更多病毒資訊。 

但他們在獲得數據方面出現問題,例如最早的新冠病例的呼吸道症狀。 

德懷爾教授指,尋找新病毒的起源真的很重要。因為可以了解新病毒的來源,以及可能出現的新病毒。然後在每次疫情中吸取教訓,使下一次可以有更好的應對。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請查閱所屬州份或領地的聚會限制規定。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sbs.com.au/language/cantonese/coronavirus-updates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