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快報】癡肥會增加新冠併發風險 亞裔人士高危?(5月3日)

疫苗快報

Source: SBS 中文

過重及癡肥增加新冠嚴重發病風險 ? 亞裔更加是高危?


今集內容:

  • 西澳毋須再封城 但夜總會將繼續關閉
  • 聯邦政府將會嚴懲違規從印度返澳旅客 外長否認種族主義
  • 過重及癡肥增加新冠嚴重發病風險 亞裔為新冠高危

柏斯泛太平洋酒店一名酒店保安員和他的兩個室友,在星期六(5月1日)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後,醫療團隊繼續追蹤與這三名確診者接觸過的人的動向,雖然西澳毋須再次封城,但仍然處於高度戒備狀態。

柏斯和Peel地區的夜總會將繼續關閉,民眾在室內和室外都需要佩戴口罩。

西澳公共衛生事務負責人斯卡利博士(Ben Scalley)呼籲市民,對自己所到過的地方,特別提高警惕。

基於柏斯一名酒店工作人員確診感染新冠病毒之後,新西蘭衛生部立即宣布暫停從柏斯飛往新西蘭的航班。

目前尚未清楚該暫停禁飛措施將會維持多久。

聯邦政府將會嚴懲違規返國的印度旅客 外長否認種族主義

聯邦政府因應印度爆發的新冠疫情,暫停所有來往印度的航班的做法,所有旅客如果過去14天內曾到印度,將會被禁止進入澳洲境内。

任何人違反有關規定,有可能會被罰款最高66,000元或監禁5年,又或兩者一併處罰。此措施受到外界強烈反對。

 西澳印度僑社主席古哈Supriya Guha向本臺記者表示,印度裔社區一直接受政府的飛行禁令,但將旅客定為刑事罪犯是一個走過了頭的做法,並在社區中造成負面的情緒,以及帶來歧視的信息。

前反種族歧視專員索奉馬賽恩(Tim Soutphommasane) 在推特帖文,表示去年新冠疫情嚴峻時,可以接受來自美國的旅客,但從中國返回的國民就要送到聖誕島,現在看來,那些尋求從印度返回的國民不僅被阻止,還會遭刑事處罰。他質疑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標準。

他認爲現在距離爆發新冠疫情已超過1年,當局應該有時間去確保身處海外的澳洲人可以返國。

外長派恩(Marise Payne)昨日(5月2 日)在坎培拉向記者表示,斷然否認新臨時措施是種族主義,聲稱措施完全基於衛生建議,應對酒店檢疫系統的負擔。

她說,之前的一個月,檢測結果呈陽性的在酒店隔離旅客個案,57%來自印度,比上個月增加10%。

財長費登堡昨日也護航說,雖然臨時措施是「大刀闊斧」,但最終將「維護澳洲人的安全」。他指出,對於這項臨時措施,政府會在5月15日檢討。

過重及癡肥增加新冠嚴重發病風險 亞裔為新冠高危

英國對近700萬英國新冠患者的健康數據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癡肥症患者或有更嚴重患上新冠肺炎的發病風險,並且需要在醫院進行深切治療的機會亦增加;而不同人種亦會有不同風險指數。

這份由牛津大學進行的研究報告,在《柳葉刀》醫學雜誌上發表。報告表明,超重及癡肥不單增加個人患上新冠肺炎的發病風險,亦有機會令症狀更嚴重,同時,超重及肥胖人士,進入深切治療病房的可能性也相應增加,而且死亡風險更高。

牛津大學內分泌學教授瓦斯(John Wass)就指,肥胖的人體內有更多稱為細胞因子(cytokines)的炎症蛋白質,容易引起炎症。

他表示,如果一個人肥胖,就會具有較高的細胞因子的活動,而細胞因子是炎性的體徵標記,在肥胖和缺血性心臟病、以及其他與肥胖相關的疾病中,細胞因子佔重要位置。而肥胖與細胞因子、以及新冠病毒與細胞因子之間,有非常重要的密切關連,因此,如果您患有新冠感染,就可能有更多的炎症蛋白質與之發生反應,引起更嚴重癥狀。        

疫情期間的數據顯示,年齡在20至39歲之間的人口被認為是新冠低風險人士,但從統計學而言,癡肥會增加該組人群出現嚴重症狀的可能性。

不同種族的群體,在某種意義上,在基因中會攜帶不同數量的脂肪,例如,即使有相同的BMI指,亞裔人士通常比白人擁有更多身體脂肪,這是一種遺傳的趨勢,因此亞裔會更為高危。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請查閱所屬州份或領地的聚會限制規定。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聯邦政府推出的追蹤新冠病毒的應用程式 COVIDSafe 可在手機中的應用程式商店下載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sbs.com.au/language/cantonese/coronavirus-updates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廣東話節目 MeWe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疫苗快報】癡肥會增加新冠併發風險 亞裔人士高危?(5月3日)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