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快報】世衞籲加強劑非良策(1月14日)

疫苗快報

疫苗快報 Source: Source: SBS中文疫苗快報 Source: SBS中文; Getty Images/Malte Mueller

世界衞生組織一個專家組表示,目前民眾接種的新冠病毒疫苗,可能需要進行重新研發,才能確保其能對 Omicron 及未來可能出現的其他變種病毒發揮抵禦效力。


  • 新州增29人新冠不治又創新高 首席醫官:新州確診宗數已近頂峰
  • 研究:三成未接種患者現「長新冠」 症狀可維持8個月
  • 世衞:將新冠視為流感仍過早 警告不應重覆接種加強劑

新州增29人新冠不治又創新高 首席醫官:新州確診宗數已近頂峰

新州今日(1月14日)有29 宗新冠死亡個案,是疫情開始以來最多死亡個案的單日數字,確診個案新增63,018 宗,住院人數和深切治療部病房的人數亦有增加。

醫院有2,525名新冠肺炎患者,深切治療部有184名病人,而周四有關數字分別是2,383名和182名。

新州在昨日報告了22宗死亡個案和92,264宗新病例,其中包括自1月1日以來,進行的61,387宗陽性快速抗原測試結果,有關檢測結果只能從周三起向當局報告。

新州衛生局指,其中有些確診病例已被多次被報告,有快速抗原測試與PCR檢測重覆報告的情況。

新州政府在前日(1月12日)宣佈強制民眾申報快速抗原檢測(RAT)的陽性結果。在有關政策實施之前,新州衛生局警告,僅通過PCR測試無法準確了解病毒在社區中的存在和傳播情況。

而由1月19日起,若任何人被發現隱瞞呈報,可被罰款$1,000。

雖然當局仍未能真正準確地解全州感染個案的增長情況,但聯邦首席醫官凱利(Paul Kelly)在周四表示,預計每日病例數將很快開始下降。

他指:「新州(的個案趨勢)比其他州領先,這並不奇怪,因新州比較早開始。如果還沒有達到頂峰,亦已經即將接近頂峰。」

「其他州比較落後一點,但我認為在1 月底、2 月初我們可能會看到變化。」

凱利表示,世界其他地方的Omicron變種病毒都會短時間內達到頂峰並開始下降,而在此之前,個案數量會激增。

雖然PCR的檢測輪候隊伍,從2021年底開始縮短,但民眾現在注意力已轉為尋找快速抗原檢測套件。

在雪梨內城區的Redfern一家便利店,在周四下午出現人龍,因為有消息指,這家店有檢測套件出售。此前,有運到商店的貨量,在不足半小時內就售罄。

店主Hazem Sedda向九號新聞表示,他「無法相信」這些測試套件受歡迎的程度,但確實「每個人都想要」。

另外,維州今日新增18宗死亡個案和34,83​​6宗病例,維州已修改檢測規定,如快速抗原測試結果呈陰性即不用隔離。

衛生部門今日宣布,新感染個案包括來自快速抗原測試的15,440宗和來自PCR檢測的19,396宗。

住院病人達976人,比周四增加23人,並創下新紀錄。其中112人在深切治療部,其中30人需要呼吸機輔助。

維州共有239,396宗活躍病例;目前已有21%的18歲及以上維州人已接種加強劑。

此前,維州州長安德魯斯宣布,從周二午夜開始,將擴大豁免密切接觸者隔離的工人名單,包括緊急服務、教育、關鍵公用事業、監管設施、運輸和貨運部門的人員。

醫療保健、食品配送、製造、包裝和零售超市工人此前亦已獲豁免,而州政府建造項目工人將不包括在名單中。

工人在成為密切接觸者時,必須先通知僱主,並在雙方同意下,工人才可恢復工作。

工人只有在「有必要繼續運作」的情況下才能重返工作崗位,並且不可外出和進行工作之外的社交活動。

被豁免的工人必須佩戴口罩,在工作期間必須在五天內每天做快速抗原測試,並在上班前得到檢測結果為陰性,僱主預計會向員工提供快速抗原測試套件。

安德魯斯表示,維州預計將從國家庫存中收到大約250萬套快速抗原測試套件,並已另外訂購了4400萬套快速抗原測試套件。

但在周四的全國內閣會議,聯邦政府沒有宣布向各州或領地分配任何免費的快速抗原測試套件。

研究:三成未接種患者現「長新冠」 症狀可維持8個月

多名新州臨床研究人員發現「長新冠」(Long COVID)的免疫特徵,有機會為度身定制的新冠治療帶來曙光。

感染病毒後,俗稱「長新冠」的新冠長期症狀可維持至少八個月,但一項項研究發現其免疫特徵,有可能為患者度身定制治療。

該研究指出,澳洲首次爆發新冠病毒期間,在從未接種新冠疫苗人身上採取樣本中,發現持續的炎症反應,表明長新冠可能與其他類型的感染有所不同。

同時,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的科比研究所(Kirby Institute)團隊對雪梨聖雲仙醫院(St Vincent’s Hospital Sydney)的數據進行分析。

研究發現,首項透過實驗分析解構長新冠對免疫系統影響的研究,可能有助為出現長期症狀的病人提供特定的治療。

在該研究中,有三成未接種疫苗的新冠患者出現長期的後遺症狀。

其中一位來自Roseville的華特斯(Rick Walters)表示,對他所面臨的困難來說,進行科學驗證是一件好事。

他表示:「最初,我以為我會很快康復,但明顯地我的肺部損害是永久性的,我變得非常焦慮……我在適應健康狀況時面對很多困難,面對新冠病毒不應該掉以輕心。」

當感染病毒時,人體免疫系統會啟動將它消滅,但聖雲仙醫院的傳染病學主任Gail Matthews教授表示:「從長新冠中看到,即使已完成消除病毒,但免疫系統仍然處於開啟狀態。」

他續說:「如果以一般傷風或感冒作對照,便發現(免疫系統的)訊號有不存在。」

2020 年 4 月至7 月期間,研究人員從 62 名確診新冠患者身上採集多個樣本,並在感染後的三、四和八個月進行分析。

柯比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Chansavath Phetsouphanh 博士表示,即使病情輕微,也可能會出現持續的免疫變化,研究結果令人意外。

然而目前沒有收集數據證實,Omicron變種病毒是否會導致相同的變化,也沒有關於接種新冠疫苗可否減低持續症狀的分析。

聖雲仙醫院呼吸科專家達利 (David Darley)博士表示:「從一些早期的國際數據來看,我們很希望較輕微的變種病毒和疫苗接種率高企,有助縮短長新冠的持續時間。」

世衞:將新冠視為流感仍過早 警告不應重覆接種加強劑

世衞組織的專家警告,切勿以新冠病毒原始疫苗作為加強劑重覆接種,認為這並非一個可行的策略;同時,專家亦呼籲研發新款疫苗,以能更好地防止病毒傳播。

一個由世界衞生組織組成、以評估新冠病毒疫苗效能的專家小組於星期二(1 月 11 日)表示,每當有新病毒毒株出現,單單為民眾提供現有的新冠病毒疫苗作為加強劑接種,並非最佳的處理方式。

世衞組織的新冠疫苗成份技術諮詢小組(TAG-Co-VAC)在一份聲明指:「以原始疫苗的成份組合,重複注射加強劑的疫苗接種策略,不太可能是適當或可持續的。」

聲明表示,可能有需要更新現有的疫苗,以更好地針對新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例如迄今已在 149 個國家發現確診個案的 Omicron 變種病毒。

同時,專家小組亦呼籲研發新款疫苗,不僅可以預防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嚴重徵狀的情況,亦可以由一開始就更有效地防止民眾感染病毒。

視為流感作治療?目前仍為時過早

此前,世衞組織歐洲主任克魯格(Hans Kluge)星期二在記者會上表示,Omicron 變種新冠病毒勢將在未來六至八星期感染全歐超過一半人口,不過亦警告民眾暫時不應將新冠病毒視為與流感類似的風土疾病。

克魯格醫生說:「根據目前的情況,(美國的)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預測,當地未來六至八星期將有超過半數人口感染 Omicron 病毒。」

世界衞生組織表示,目前將新冠病毒視為地方性流行病(又稱「風土病」;即一種像流行性感冒一樣、經常發生且病症較溫和的疾病)進行治療,仍然是為時過早。

世衞緊急情況高級官員斯莫伍德(Catherine Smallwood)在簡報會上說:「病毒仍在迅速改變,並構成相當新的挑戰。因此,我們目前當然不能稱之為地方性流行病。」

克魯格則說:「我們知道,(新冠)病毒已不止一次令我們感到驚訝...... 2022 年的主要理想目標,是要穩定這個大流行疫情。」

TAG-Co-VAC 專家小組的聲明續指:「有必要研發出能夠預防感染及預防病毒傳播,而且同時亦能預防嚴重症狀甚至死亡的新冠病毒疫苗。」

這將有助降低「社區傳播(速度),以及(減少)實施嚴格且廣泛的公共衞生及社交隔離等限制措施的需要」。

專家小組亦建議疫苗研發者,應努力研發出可以「引發廣泛、強烈及持久免疫反應」的疫苗,「以減少連續接種加強劑的需要」。

世衞指,目前全球正研製 331 款潛在新冠疫苗。專家組認為,直至有新疫苗出現,「現存的新冠病毒的組成成份可能需要獲得更新」。

這將「確保(疫苗)能繼續為接種者提供針對受關注變異病毒毒株的世衞建議免疫保護水平,包括對 Omicron 以及未來的其他變異。」

自 Omicron 變種病毒在非洲南部首次發現後,目前醫學界越來越清楚,新變種病毒不僅比以前的變種毒株更具傳播性,而且亦能躲避某些疫苗的保護力。

目前世衞經已批准了八款不同的新冠疫苗。TAG-Co-VAC 專家小組強調,這些疫苗都能提供高水平的保護,以防止由病毒各種變異毒株引發的嚴重病患甚至死亡。

專家小組又指,初步數據表明,現有疫苗對於預防有症狀 Omicron 新冠感染方面,效力較差。不過,對於預防重症方面,「則可能仍然有效」,而這亦是接種疫苗的目的。

專家組補充:「不過,我們仍須更多有關疫苗有效性的數據,特別指針對(預防)入院、嚴重疾病、死亡等的數據。」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請查閱所屬州份或領地的聚會限制規定。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sbs.com.au/language/cantonese/coronavirus-updates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