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百寶箱】學者:單憑「原住民之聲」無助改善原住民生活

VOICE REFERENDUM STOCK

不論「原住民之聲」諮詢機構最終會否落實成立,與原住民族群和解及解決不平等現象是所有人的責任。 Source: AAP / Lukas Coch

有學者表示,單憑一個「原住民之聲」諮詢機構不足以改善原住民的生活,廣大民眾亦需要就此出一分力。


澳洲人將在今年稍後時間參與「原住民之聲」入憲公投,投票是否在《憲法》上承認原住民的地位,並在國會內設立名為「原住民及托勒斯海峽島民之聲」的諮詢機構,就影響原住民族生活的議題向國會及行政政府提供意見。

有學者表示,單憑一個諮詢機構不足以改善原住民的生活,廣大民眾亦需要就此出一分力。

原文出自《The Conversation》,作者為南十字星大學 (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 澳洲原住民族格尼比書院 (Gnibi College of Indigenous Australian Peoples) 的副院長 (教育) 門澤爾 (Kelly Menzel) 博士
南十字星大學 (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 澳洲原住民族格尼比書院 (Gnibi College of Indigenous Australian Peoples) 的副院長 (教育) 門澤爾 (Kelly Menzel) 博士表示,自己在今年和解周 (Reconciliation Week) 問一班非原住民學生,「誰有責任就和解而出一分力?」,他們所有人都舉手並說「我們」。但當被問及可以如何出一分力,學生們都無言以對,承認他們根本不知道「出一分力」究竟有甚麼可做。

的而且確,非原住民澳洲人普遍都不知道他們可以如何應對由殖民化及白人特權主義遺留下來的種族主義及社會不平等現象。正因如此,很多人都期望,能透過「原住民之聲」解決這些問題,其中亦包括聯邦原住民事務部長貝妮 (Linda Burney)。她表示,有了「原住民之聲」這個諮詢機構,北領地愛麗斯泉的所謂「罪案危機」就能得到有效處理。

同時,更有指「原住民之聲」將「解決所有問題」。事實上,原住民領袖、學者、活躍份子、社區成員等過去數十年都一直提出應對澳洲不平等問題的解決方案,但不少建議仍未得到落實。

原住民族群已提出過解決方案

門澤爾博士認為,歸根究底,原住民族群的文化及社區並非他們所經歷不平等現象的原因。假如一心以為一個「原住民之聲」諮詢機構就能解決所有殖民化所帶來的不平等問題,實為不切實際及存在問題的。

政府此前的「縮窄差距」(Closing the Gap) 政策正是一個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且預期成效並無出現的最佳例子。生產力委員會 (Productivity Commission) 的數據顯示,該協議中 17 個目標只有 4 個將能按原定時間達成;另一份報告亦指出,這些目標將無法在 2031 年的限期前得以成功達到。

有原住民學者指出,不少被包括在「縮窄差距」協議中的議題或問題,都由於數量眾多而最終被忽略。

事實上,原住民領袖、社區人士及組織等,都已就多項問題進行研究,包括種族主義及歧視現象原住民在獄中死亡的情況「被盜的一代」(Stolen Generations) 的一段歷史及 2007 至 2012 年被稱為「北領地干預」(Northern Territory Intervention) 的一系列緊急應對措施。

然而,原住民族群在這些研究中提出不少清晰的建議,大部份最終都被澳洲主流社會忽視,而當權者落實有關建議的情況更少之又少

今次會有所不同?

過去超過 100 年來,原住民社區均一直要求能有適當的途徑向政府提供意見。門澤爾博士認為,政府提出的「原住民之聲」諮詢機構將有可能有助原住民社區提出意見,又期望這個機構能真正協助政府制定影響原住民的政策及法律決定。

然而,她可以肯定的是,「原住民之聲」諮詢機構將無法解決在澳洲社會、傳媒、公私營機構中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及偏見情況。若預期這個諮詢機構能達成解決這些問題,就是將解決種族主義現象的責任置諸於自身經歷種族主義行為的人身上。

相反,不論公投的結果如何,解決種族主義實際上應是所有人持續不斷需要做的事。博士表示,殖民化所帶來的社會不平衡現象,影響著所有人。而這些現象持續不止的原因,是因為當權者及主流社會繼續從中獲得利益

即使公投獲得通過 非原住民仍有「工作要做」

要解決殖民化所帶來的持續傷害,門澤爾博士認為,所有非原住民仍需要出一分力並採取更多行動。所有人都應:
  • 意識到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自己的身份及來自哪裡。這意味著,大家需要承認自己擁有的特權,並留意這一點如何影響個人對事情的態度、信仰、行為及與人溝通的方式。當大家接觸一些特權比你較少的人時,要學懂保持沉默,即使本能反應驅使你對別人的言論作出反擊。
  • 承認壓逼性的歷史及制度令你能夠在現在身處的土地上居住。另外,亦要認識澳洲的社會政治歷史,以及你所身處土地的傳統土地擁有族群。
  • 意識到自己如何從殖民歷史及制度上獲益,以及可以如何利用自己擁有的特權,消除對其他人的壓逼。其中一個辦法就是在一些影響原住民社區的議題上,為原住民族群及社區提供發聲的機會。
  • 提醒其他人,應對殖民化所帶來的種族主義及負面影響,是所有人長久的責任。
學者認為,這些工作並非「原住民之聲」諮詢機構或原住民族群的責任,而擁有特權及權力的人則更應作出更多的舉動。她指。一個單一策略亦無法「解決」澳洲存在的種族分歧。不論「原住民之聲」諮詢機構最終能否得以落實,原住民面對的問題早已需要得到處理,而非被動地等待這個諮詢組織成立與否。

詳情請聽余睿章在今集「時事百寶箱」的講解: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