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遊戲》太暴力教壞「小朋友」?專家:「價值觀」影響或更深遠

Squid Game

Watching Squid Game Source: Photo by Robin Utrecht/ABACAPRESS.COM

有澳洲有學校向家長發信,指發現有年齡僅6歲的小學生模仿劇集《魷魚遊戲》(Squid Game)中的情節在校內玩遊戲,擔心會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但有心理專家表示,除暴力的畫面外,劇中的「價值觀」或會對心智未成熟的人帶來影響,更不限於十八歲以下的人士。


臨床心理學家馬信誠在接受本台節目「時事專訪」時表示,關於影視暴力會否對兒童產生心理影響,美國早於五十多年前就經已開始研究,學術界多年來亦一直爭論不休,但經過多年的爭辯,最終在2000年,專家在查訪2千份不同的報告後,才確立暴力畫面是對兒童產生不良影響的結果。

但Noris認為除了劇中的暴力描述外,當中出現例如:「為利可以忘義、勝者才能生存」等「意識形態」,亦可能會扭曲兒童及青少年、甚至成年人的價值觀。

「學界的研究不能排除有此可能,第一,(兒童可能會)單純直接模枋劇中的行為,而不需理解其价值觀,因為他們只是鸚鵡學舌。例如,若出現『有錢大晒』等對白,他們可能就會學著講相同的說話,或出現『為錢就可以打人』的描述,他亦會學這樣的行為,有時並不涉及一些深層次的認知,而可能純粹是有樣學樣。」
而Noris亦引述美國的一份研究顯示,在專家查訪某些社區的學校後,發現若社區內兒童在早期已接觸有關槍擊的影視作品的兒童,區內的槍擊案件就會大增。而不單止美國,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亦有相類似的結論。

「世界衛生組織亦都曾發表研究,顯示不同年紀的人,若果他們在早期已接觸有關暴力的影視作品,研究追踪他們在二、三十年期間,是否會死於槍殺或自殺,有關的比率仍較為高。」

不過,Noris則解釋,當兒童處理價值取向的問題,背後涉及的因素相對複雜,亦並非『我看了就會學』的單純對等關係。

「首先,不論小朋友或成年人,他們是否會容易將自己投射對劇中主人翁身上,亦是很關鍵的因素;例如,是角色是否容易反映觀眾自己身上的某些特點,若對方與你有共通的地方,你就會比較容易喜歡或者墮入這個角色,或者會較認可這個角色的言行或價值觀。」

「但有另一個必須要知道前設,就是專家亦發現,即使有人可能會喜歡上,當中所謂『壞人』的角色,但若果你要被迫公開你的意見—即向社會表達出這個想法,好多人就會不敢、或不向匯報此時,並(在公眾面前)會開始讉責這些壞行為。」

「當中的變數是,在長遠的價值觀上,我們最終是否認可一些壞行為、或自己是否會選擇做一個壞人,可能仍要視乎社會或別人是否獲知你有此想法。若果別人留意到,他們就會有所收斂,亦讓有關的發展出現變數。」

有本地的學校亦針對兒童模枋劇中的遊戲一事,建議家長修應改家中患流平台Netflix設定,確保子女無法觀看。Noris則認為在現今社會難以完全禁止兒童過早接觸成人情節或畫面的大前提下,他仍然建議家長盡可能禁止及監察有關情況,不過,除了單純「禁止」接觸外,另一個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在得知兒童獲得有關資訊時,可以及時與兒童溝通,向他們告知正確正處理有關資訊的方法或及時獲得輔導。
但Noris亦解釋,即使已屆十八歲或以上的人,亦未必等如他們已有成熟的心智,處理《魷魚遊戲》等影視作品當中投射的各種價值觀。

「心理學去分析一個人是否心智程度,與社會上的界定一定會略有分別,一般社會都會接納一個人若智力正常,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亦過了法定的成年年紀—例如在澳洲就是十八歳以上—我們就會假定這個人為心智成熟。」

「但這只是法律上的定義,但在心理學或科學的層面,我們發現所謂的心智成熟,其中一個功能就是能停下想清楚自己做某些行動的後果,而並非只出於衝動、不計後果地去做。」

「而科學界亦發現,十八歲亦並非所有人的心智可以發育至穩定的界線,尤其有部份男性可能要到二十二歲至二十五歲,這種『想清楚才行事』的功能才能開發。」

他亦引用道德觀念發展的大師級心理學家Lawrence Kohlberg的理論作例子,解釋何謂「心智的健全發展」。

「他認為,人的認知發展可能有六個階段,早期—即比較小朋友的階段,『犯罪後別人捉不到、過到海就是神仙』的觀念。發展到後來,就會出現一種更超越的道德,即使不會被發現,我仍然有自我的約束,相信不應該欺負其他人或損害他人的利益。這些都是一些指標,作為了解一個人的心智—尤其是道德心智發展去到那一個程度;」

「但總括而言,心理學家設立這些指標,都是希望,做人不應只是停留在『無人知道下我就不為善』,而是發展而可以『自律』、以及與其他人『守望相助』等態度。」

更多詳情請收聽足本錄音。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魷魚遊戲》太暴力教壞「小朋友」?專家:「價值觀」影響或更深遠 | SBS Chinese